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武力:海外中餐应否坚守“地道”“正宗”口味?

2024-07-05 21:1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温哥华7月4日电 题:海外中餐应否坚守“地道”“正宗”口味?

  ——专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武力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今年5月下旬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这一大赛不仅是厨艺竞技的盛宴,也是中华美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盛会。海外中餐业发展现状如何?海外中餐是否应坚守“地道”“正宗”的口味?为何要对中餐出海给予更多重视?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武力近日在温哥华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其观察与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1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在加拿大温哥华揭幕。来自全球的约150名中餐厨界精英以组队或个人参赛形式在这一有“中餐奥林匹克”之誉的赛事中角逐“舌尖上的桂冠”。图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制作菜品。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中新社记者:海外中餐业总体发展现状如何?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又是什么?

  武力:自19世纪40年代,晚清政府向西方开放劳工输出,成规模的华工被送往世界各地,主要从事开矿挖煤、修筑铁路等工作,至今已近200年。菜刀、剪刀、剃刀这三把刀一直伴随海外华人的生存史。可以说,一部中餐海外发展史,就是一部海外华侨华人辛勤奋斗、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成长史。今天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部分都有华人的足迹。是华人就离不开中华文化中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对于饮食的传承,从来都没有观众,都是参与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中餐馆有近70万家。全球约6000万华侨华人中,约一半与餐饮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有关联。餐饮业早已成为事关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国生存的重要谋生方式之一。

  关于海外中餐,业内一直存在是否要与中国本土中餐采用同一标准的争论。从长期实践看,海外中餐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所在国的华侨华人等消费者。所以,海外中餐在过去近20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实事求是地讲,也与中国本土中餐有较大的差距。

  海外中餐业面临的挑战,第一是人才问题。尽管世界上有很多烹饪学院、食品学院,中国国内也有200多所学校开设餐饮相关专业,但迄今在海外,还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有标准的中餐专业和中餐专业毕业生。整建制的中餐人才培养和专业等级的获取,现在尚未成型。“中餐厨师,国际制造”这个人才发展梦想,还未形成突破。长期以来的人才不足也给海外中餐业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

  第二是食材。由于海外很多品类的食材进出口受限,所以制造只能因地制宜。像淮扬菜、广府菜、本帮菜等很多讲求工艺精细的菜系,以及上千年形成的烹饪手艺和精髓,在海外常常缺乏很好的条件呈现。

  第三是装备。海外中餐馆仍以“夫妻店”为主,具备大型、超大型规模的企业少之又少。只有当中档、高档的中餐厅遍及全球的时候,海外中餐发展立于世界美食之林才有希望。海外中餐已不再只是华侨华人解决温饱和就业等生存问题的方式,而是成为一种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中华美食艺术是完全有能力走向世界美食舞台中央的。

  据联合国数据,2037年的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0亿。世界人口增长的刚性需求给中餐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现在在中国市场上,外卖、团餐、预制菜等行业发展较快。中餐预制菜在互联网、物联网、AI技术的支撑下,在很大程度上可弥补海外中餐人才、食材及装备不足的问题。

  中新社记者: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支持中餐出海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武力:美食无国界。中餐是最平和、最自然地促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交往的方式之一,也是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

  只有相互了解,才有可能相互创造机会、相互发展。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更好地体现文化自信,从不同维度展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中餐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具有发展意义的软实力的体现。韩国有韩餐,日本有包括和食在内的文化产业战略与文化外交战略。中餐同样可以在我们追求“美美与共”的过程中,通过出海,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现在国际市场对中餐有着广泛、刚性的需求。中餐业在能力、经验、方式、人才等方面都已蓄势待发。出海已成为一种“必需”。

  重视中餐和中餐出海、重视餐饮文化交流,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时不我待的课题。面向全球大力打造品牌中餐、精致中餐,促进中餐餐饮业提质升级,是推动中餐产业发展非常实用的渠道。

  中新社记者:中餐在消费者、特别是西方消费者心目中似乎普遍还未达到类似法餐、日餐那样的高等级。中餐业在品牌建设方面需如何改变?

  武力:这是个综合问题。实际上,在追求食品安全和营养、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等方面,好的中餐完全可以超越米其林的星级标准。但为何在好莱坞电影里,中餐常常是被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电影明星用纸盒盛来的外卖快餐,只来填饱肚子,而不是在优雅宜人的就餐环境中享用?

  中国现在很多餐厅有很高的档次,是因为经营者肯投入、下功夫。现在中餐业正面临着整体升级换代。进一步改善全球中餐,中餐业的管理部门、经营部门,及后面相关的投资部门,要共同努力。经过百余年形成的全球中餐业,有着自身长期的历史烙印。今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生产关系,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靠原有的产业、产品在互联网、AI等技术基础之上实现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首先,我们对中餐的美、中餐的品质还有待重视和推动、宣传;同时,从业者要加强自律。同时,监管部门对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要加强监管。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好这个产业的品牌建设、提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2023年11月22日,顾客在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一家自助式中餐厅用餐。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消费者,我们常用“地不地道”“正不正宗”来评判中餐水平。在您看来,这是否为评判中餐、特别是海外中餐水平的关键因素?

  武力:中餐有其自身的评判的内在规律。在中国烹饪世界大赛期间,评委对选手的评判主要有三点:滋味、呈现、创新。

  老百姓说的“地不地道”就是第一点,“味道”。从坚持“味道为先”来讲,菜品即使再好看,但味如嚼蜡,仍然不行。

  第二,菜品的呈现要有美学概念。不仅仅是指食物,也包括烹饪呈现、环境呈现。烹饪是美学,所以需要营造好的饮食氛围和效果。

  第三,要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有所创新。

  我们希望把这些观念带给全世界的中餐同行,通过大家努力,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对中餐有新的认识。

  中新社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联合会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武力: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是一个成立于1991年的国际性组织,主要宗旨是向世界推广中华饮食文化。联合会成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围绕推广优秀中华饮食文化、促进全球中餐繁荣,打造了一系列高等级品牌活动,在海外赢得很多积极影响。如“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世界厨师艺术节等,还有支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世界川菜大会、世界鲁菜大会、世界闽菜大会、世界晋菜大会等,及“国际美食之都”“国际美食名城”“国际美食名街”等评比项目,也开展中餐青年名厨的全球交流。

  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创办的中国烹饪世界大赛被誉为“中餐奥林匹克”,迄今已举办九届。大赛曾在中国、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国举行。该活动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华饮食文化,从品牌、技术标准、人才培养、影响范围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将继续大力开展全球中餐的行业引领、品牌建设、装备改造,以及引导中餐出海、特别是供应链的调整改造。比如,在智能厨房打造方面,联合会将进行大力推动与改进,帮助中国的一些具有先进理念、先进装备的企业多探讨,开展未来无人餐厅、智能餐厅等装备的革新。今后工作仍任重道远,我们希望与全球中餐同行们共同打造中餐业的新质生产力。(完)

  受访者简介:

  武力,现任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主要从事现代食品科学、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致力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世界推广。

  • 相关阅读
  • 郑文灿请辞台湾海基会董事长

      中新社台北7月7日电 (记者 张晓曦)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桃园市前市长郑文灿疑涉贪污弊案,被裁定500万元新台币交保。海基会7日证实,郑文灿已请辞董事长一职。  海基会7日在相关媒体群组...

    时间:07-07
  • 李强向英国新任首相斯塔默致贺电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7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致电基尔·斯塔默,祝贺他就任英国首相。  李强表示,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两国加强协调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团结...

    时间:07-07
  •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主持纪念仪式。  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巍然矗立、庄严肃穆。上午9时...

    时间:07-07
  •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国际协会秘书长:上合组织助力成员国经济发展

    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7日电(记者安晓萌 张继业)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国际协会秘书长盖达尔·阿布季克里莫夫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

    时间:07-07
  •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你准备好了吗?

    这两天(7月4日-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今年大会上,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产力,成为今年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今天的科技推动力我们就来聚焦2024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大模型百态。在今年的...

    时间:07-07
  • 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来这里探秘AI发展新趋势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昨天在上海闭幕,参观将持续到今天,据统计,这次大会不仅参观人数、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量等创新高,意向采购金额也有望达到150亿元。参观人数创新高 意向采购金...

    时间:07-07
  • 新华国际“屏”论|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

    7月4日至6日,围绕“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主题,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事关全人类共同福祉,推动智能向善需要国际社会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愿同各方...

    时间:07-07
  • 热浪滚滚 美国“高烧”止不住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遭遇连续多日高温天气后,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许多地区下周预计仍将被热浪笼罩,影响上亿美国人。美国国家气象局说,本周末至下周,大约1.3亿美国人面临高温威胁。在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最高...

    时间:07-07
  •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专题展览在抗战馆开幕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杜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英勇作战,取得辉煌战绩,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之际,为传播抗战历史...

    时间:07-07
  • 科技赋能如何人权保障?中外人士建言加强人工智能风险治理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黄钰钦)记者7日从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获悉,近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与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日内瓦大爱基金会联合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

    时间:07-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