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丨马经:中国航海日为何定在7月11日?

2024-07-11 22:1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昆明7月11日电 题:中国航海日为何定在7月11日?

  ——专访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马经

  中新社记者 缪超

  全球有众多国家将海洋视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繁荣的根本,所设立的航海节、航海日或海洋节、海洋日不一而足,旨归则在于提示、教育人们认知海洋与航海事业的重要,号召研究海洋、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促进航海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4年1月2日,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南美西”集装箱远洋航线正式上线运营,该航线填补了大连港至南美区域直航服务的空白。(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杨毅 摄

  中国航海日为何是7月11日?与世界海事日有何异同?在中国第20个航海日来临之际,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马经,予以解读。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世界海事日是3月17日,为何中国航海日是7月11日?

  马经:1977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第十届大会决定,以每年3月17日为世界海事日,但由于3月份的气候不适合举办海上活动,1979年国际海事组织又决定,世界海事日在各国的举办日期由各国政府自行确定。

  中国有广阔的海域面积。郑和下西洋时代,中国是和平航海的典型和代表,也是海洋文明的榜样和标杆之一。20世纪80年代,在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时,多方联名提议将郑和首次下西洋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节”。到了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贸易货物的海运比例占到90%,已然成为世界航海的泱泱大国,海上话语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航海节”于是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当年4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和中国的世界海事日。

  中新社记者:中国航海日与世界海事日所传递的理念有何异同?

  马经:世界海事日的设立旨在加强各国对海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救援、航事知识等涉及海洋事务的重视和宣传。每年的世界海事日,国际海事组织会发表文告提出当年海事日活动的主题。

  中国航海日和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都定在郑和首次下西洋纪念日,不仅说明中国对海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救援、航事知识等海洋事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中国对和平航海,共同开发利用海洋,共同维护海洋安全,科学航海、文明航海,共享海洋文明成果的倡导和期望。

2024年5月18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推出《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北京首展。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郑和下西洋如何影响世界航海史,对世界文明交流起到怎样的作用?

  马经:信息的传递犹如石块激起的水波。郑和下西洋这样的重大事件,只要发生一次,就会流传久远,更何况郑和是在1405年到1433年间七次下西洋,往返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量文化、外交、贸易活动。有关郑和船队的规模以及航线、海图、导航方法、指挥系统、停泊地以及沿途贸易等信息,自然也会引起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兴趣。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关联性看,东西方新航线开辟之间存在历史联系,如15世纪末,葡萄牙人航海东来,无独有偶,登陆地正是郑和船队多次到达的印度古里,随后葡萄牙人还沿着郑和的海上航线追寻到了马六甲。

  毫无疑问,郑和下西洋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如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的满剌加(今马六甲),从“人多以渔为业”的渔村,发展到成为中国和远东的产品与西亚和欧洲的产品进行交换的贸易中心,繁荣了近一个世纪,就与郑和七下西洋有诸多关联。

  郑和七下西洋也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亚非欧丰富多彩区域文明的交流对话,并将当时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教礼义、文学艺术等传播到各国,同时郑和团队也尊重亚非各国的风俗习惯,虚心学习各国文化,将各国的文明成果带回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历史篇章。

  中新社记者:目前仍有一些西方学者强调郑和下西洋的军事性,甚至冠以“原始殖民主义”,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马经:历史是篡改不了的,马六甲是郑和下西洋必经之地,在此留下了很多友好的历史记忆。今天的马六甲人仍常说:如果中国对别的国家有什么企图,那不是现在,而是在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就可以做到。

  1405到1431年间,因暹罗进攻满剌加,郑和不辞辛劳数次到满剌加和暹罗调解,最终使双方实现了和平;彼时,爪哇战乱不断,蓄意杀害中国使臣和郑和的船员达170余人,郑和兵临城下而不攻,晓以大义,使爪哇王心悦诚服,以和平方式解决了爪哇地区的纷争(参见《明史·郑和传》《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等)。

  郑和船队弘扬和平友善的文明交往,反对恃强凌弱,不断发展巩固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针,在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受到各国民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公认的和平之师,也在亚非各国民众心中,树立了和平友好的形象。

2017年7月11日,在郑和故里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郑和塑像。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新社记者: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探寻郑和下西洋的精神内涵?

  马经:郑和下西洋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无畏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激发了中国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经略海洋的开拓精神和热情,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大航海时代序章的开启。郑和下西洋,同时也是以一视同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为依归的中华文明的一次巡回展现和集中亮相,为亚非人民留下了和平美好的历史记忆。

  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西方航海和历史学界常被刻意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呼唤有着以和为贵、平等相待、互利共享、交流互鉴等内涵的郑和航海精神的今天,还原郑和七下西洋的本来面目,弘扬郑和的航海精神,从中获得启示,既必要也仍具现实和时代意义。(完)

  受访者简介:

  马经,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过去30余年一直关注、参与有关郑和的研究、纪念、宣传和成果推荐、普及、应用等活动,多次参与撰写与郑和有关的书籍和研究论文。

  • 相关阅读
  • 台生游北京:一次意犹未尽的“交友之旅”

      “这是我第一次绕湖划龙舟,而且是在圆明园,刚刚还认识了很多大陆高校龙舟队队员,真的超酷!”龙舟比赛结束后,来自高雄师范大学的蔡秉洋激动地和记者分享道。  7月3日至9日,2024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

    时间:07-12
  • 国防部回应山东舰现身菲近海:系年度例行安排

      中新网7月12日电 7月12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记者:据报道,商业卫星图片显示山东舰曾出现在菲律宾附近海域,有分析认为“中方首次派出航母前往菲...

    时间:07-12
  •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蒋迎春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蒋迎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

    时间:07-12
  •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韦家干被开除党籍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对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韦家干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

    时间:07-12
  • 国防部回应山东舰现身菲近海:系年度例行安排 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

      有媒体报道,商业卫星图片显示,山东舰曾出现在菲律宾附近海域,有分析认为“中方首次派出航母前往菲律宾近海,有威慑之意”。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今天表示,海军航母编队组织远海实战训练,是年度例行安...

    时间:07-12
  • 国防部:军费经济与军费管理国际学术论坛在重庆举办

      中新网7月12日电 7月12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7月11日,陆军勤务学院在重庆举办军费经济与军费管理国际学术论坛,亚美尼亚、加纳、南非、美国等相...

    时间:07-12
  • 国防部:西太论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与桌面推演在广州举行

      中新网7月12日电 7月12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7月8日至11日,2024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与桌面推演在广州举行,共有16个成员国和7...

    时间:07-12
  • 国防部:海军将举办“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暨国际学员周活动

      中新网7月12日电 7月12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7月19日至25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将举办“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暨国际学员周活动,巴西、意大利、...

    时间:07-12
  • 创意视频|AI带你穿梭中国改革开放新地标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这里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生动注脚这里是世界观察“中国奇迹”的窗口前海、横琴、雄安、海南、浦东……一个个改革开放新地标正拔地而起见证一路走来更见灿烂未来...

    时间:07-12
  • 中国规模最大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开工建设

      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12日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中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现场。 国家原子能机构供...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