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攀上科技“新高峰” 当好振兴“顶梁柱”——东北国企向“新”转型观察

2024-08-18 08:32:04

来源:新华社

坚持创新引领,锻造大国重器,是东北国企的使命担当。

2024年3月21日,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进行运行试验。新华社发(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提供)

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长春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世界最大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全尺寸转轮体锻件在齐齐哈尔成功锻造,我国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从沈阳发往用户现场……

近年来,通过推行新机制、搭建新平台,研发新技术、布局新赛道,东北国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逐步深入、硕果累累。

从大兴安岭到长白山脉,从松花江到辽东湾,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新使命,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东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探索热潮,正在黑土地上澎湃。

体制向新 改革破题展现新担当

这是在中车长客国铁事业部制造中心拍摄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2024年7月17日摄)。新华社发

历经3年自主研制,设计时速400公里——7月17日,中车长客发布了国内首个内置式转向架产品,标志着我国在深度掌控高铁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制上有了新突破。“近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新产品140余种,‘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彦说。

创新突破源于企业啃下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硬骨头。中车长客构建“机构能设能撤、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激发全员活力;以本部为主体,建立北京、上海、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研发分中心的全球一体化技术体系,集聚全球领军人才,打造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原创技术策源地。

多年来,东北各地推动全面振兴,从央企到地方国企,纷纷通过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展现为改革破题的新担当。

不少地方国企奋勇争先,从战略性重组到专业化整合,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到监管机制完善,在体制机制领域创新突破。

2024年7月4日,在京哈高速公路辽宁段改扩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中铁四局建设者进行桥面施工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7月,国内首个200公里以上长距离十车道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京哈高速辽宁段改扩建工程年度投资和工程建设进度实现“双过半”。“如今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同质化竞争减少,握指成拳合力大。”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董事长徐大庆说。

为了“握指成拳”,辽宁省推动了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行政企脱钩、事转企改革。截至2024年初,辽宁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已由2017年的28户重组整合为14户,资源更为集中。

针对国有企业班子结构功能不优、干部人才储备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吉林省委组织部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促国企振兴专项行动,确立省管企业“升降级”、领导人员“红黄牌”制度等38项创新举措,激发国企活力。

“我们拓宽干部来源,规范‘一把手’用人权;探索增配战略绩效包,鼓励多劳多得。”吉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季章说,改革举措使企业组织架构设置更加敏捷、灵活,提升了对发展战略的支撑能力。

不断深入的改革举措让东北国企轻装上阵、焕发新生。今年前6个月,吉林省属国企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增长15.5%,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8%;辽宁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在去年实现利润增长翻番的基础上,再实现同比增长80%。

要素向新 科技攻关凸显新作为

东北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国企是排头兵。

工人在吉林化纤集团国兴碳纤维公司生产车间整理碳纤维原丝(2022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目前,中国生产的大型风电叶片碳纤维碳板,每10片中,有9片来自吉林化纤集团。

吉林化纤集团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老国企,原本是聚焦人造丝、腈纶纤维等领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发现,同样是“纤维”,普通纤维产品用量大,但利润低、收益小;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生产技术门槛高、难突破,但是不仅售价高,还“一丝难求”。

下决心研发出属于中国的碳纤维,吉林化纤广纳人才组建研发团队,陆续攻克了原丝粘度不稳定、气泡杂质多等多道难关,突破了纺丝纤度高、强度低、毛丝多等各类屏障,碳纤维产业的“卡脖子”“无人区”课题陆续取得突破,吉林化纤首创的25K、35K、50K大丝束碳纤维全面投放市场。

吉林市市长王吉介绍说,近三年,吉林市碳纤维产业产值增长6倍以上,目前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

东北地区传统国有龙头企业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产业,而是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科技“赋能”国企,让老树长出新枝,用新技术优化老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近年来,东北国企加速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像吉林化纤这样,有了“新名片”“新动能”的老国企还有很多。

为了鼓励老国企入局“新赛道”,布局“新领域”,东北各地加大创新投入。2023年,吉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总投入11.7亿元,同比增长33%;黑龙江省国资委将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纳入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同比增长。辽宁强化科技创新激励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本钢集团、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等企业成功研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不少企业还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生产经营更加绿色低碳的同时,降本增效。

在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轧电数字化车间,依托5G专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30多台数控机床实现了机床联网和数据的实时采集。走进沈阳鼓风机集团转子车间,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每条生产线的物料等生产信息。“通过数字化系统,智能车间实现了人、机、料等生产数据的全方位线上管控,老企业也有了新面貌。”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公司目前实现叶轮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格局向新 大国重器肩负新使命

大国重器,是东北国企独树一帜的标签。

2024年4月28日,工人在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风电设备装配车间加工风电轮毂。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桂玉松,是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轧电制造厂18米深孔钻机台长。30多年来,桂玉松只做一件事,就是给“大国重器”进行深孔加工。通过潜心攻关,他带领团队打破了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全球唯一供货商——日本JSW的技术垄断,扭转了相关装备制造受制于人的局面。

曾经,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地铁车、第一艘万吨轮船在东北诞生,不断攻克和解决重大装备“有无”问题,是东北央企、国企的战略格局。如今,东北研制出国产首艘航母、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以科技创新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是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新使命。

2024年7月23日,在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叶片加工智能化车间,工作人员在观察智能机械臂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大在基础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的研究力度,东北积极构建覆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的战略合力。哈电集团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一重等43家单位组建7个创新联合体,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创新研究院,聚力推进产业全链条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过去我们一直都是跟随模仿式创新,现在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干,始终站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垄断的第一线,实现我国系列重大技术装备从0到1的跨越。”中国一重集团科技部长郑新毅说。

从战略角度看,东北国企在维护产业安全、提高经济韧性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从经济角度看,国企依然是东北经济的顶梁柱之一,不断升级的国企创新生态圈,越来越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正带动着东北民营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2023年,辽宁洽谈签约实施的央地合作重点项目156个,总投资近1.3万亿元。近年来,东北密集谋划央地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央企国企资本、科技、管理、人才、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等优势,推动东北产业基础再造、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配套完善,为东北全面振兴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

文字记者:褚晓亮、姚湜、梁冬、邹明仲

海报设计:殷哲伦

统筹:王黎、于典、逯阳、周咏缗、孟洁

  • 相关阅读
  • 水利部联合最高检追缴黄河流域水资源费(税)近1亿元

      中新网8月19日电 19日,最高检、水利部联合举行“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 依法保障国家水安全”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介绍,2023年6月,水利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

    时间:08-19
  • 外国人入境人次激增129.9%!“三来”政策带火我国入境游市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9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刘海涛介绍,今年1-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签发口岸签证84.6万证次,同比上升182...

    时间:08-19
  • 国家移民管理局:1-7月份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129.9%

      中新网8月19日电 19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刘海涛在会上介绍,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1-7月份,全国各口岸入境的外国人是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

    时间:08-19
  • 中国足协原副主席李毓毅一审获刑11年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8月19日,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足球协会原副主席李毓毅受贿一案,对被告人李毓毅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时间:08-19
  • 【文化评析】书香飘农户,乡村更美好

      作者: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一本书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到读者跟前?  道路千万条,估计很少有人想到会是“背篓”。从2016年开始,这个山民用来背苞谷、杂物的物件,被云南昭通大关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志...

    时间:08-19
  • 这,就是医者! | 中国医师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白袍,用双手抚平伤痛,用医术点亮希望。今天,让我们透过一瞬又一瞬的时光剪影,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那些平凡而真挚的医者仁心。门诊室里,他们望闻问切,用微笑和眼神回应疑虑,用专注和耐...

    时间:08-19
  • 河南省纪委监委驻河南交投集团纪检监察组原副组长刘非被“双开”

      中新网8月19日电 据“清风中原”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河南省纪委监委对驻河南交投集团纪检监察组原副组长刘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刘非丧失政治信仰,背离初心使命,与他人串供,对...

    时间:08-19
  • 两部门预拨1.15亿元支持内蒙古等5省区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中新网8月19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针对8月份以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西北地区东部遭遇的暴雨洪涝灾害,8月16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1.1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

    时间:08-19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这里的泥土会“说话”

      人民网三门峡8月18日电(记者尚明桢、王佩)身披丝绸、手戴玉环、脚踩“混凝土”地坪、再喝上一杯粮食酿造的美酒……仰韶先民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住在泥草混合搭建的房子里,事农桑、养家禽、狩渔猎、抟土制陶、磨...

    时间:08-19
  • 50余名台湾青年代表走进下关沱茶博物馆 品茶香识茶缘

      中新网大理8月19日电 (时文枝)松鹤沱茶、宝焰紧茶、普沱咖豆、苍绿感通……两岸青年职业技术和民族文化研习营18日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50余名台湾青年代表在下关沱茶博物馆品茶香识茶缘,沉浸式感受“中华...

    时间:08-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