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丨黄瑞庆:书法艺术在马来西亚走过怎样的百年历程?

2024-08-30 21:25: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吉隆坡8月30日电 题:书法艺术在马来西亚走过怎样的百年历程?

  ——专访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总会长黄瑞庆

  中新社记者 陈悦

  2024年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将于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堪称今年书法界一大盛会。书法嘉年华主办方、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总会长黄瑞庆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谈及在南洋“蕉风雨林”中,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的成长历程、发展状况与艺术特色。

2022年以蜡染艺术融入金文创作“游鱼”。受访者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是如何萌芽、成长,走过百年历程的?形成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黄瑞庆:马来西亚本土华文书法艺术的萌芽和发展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20世纪初,中国文人书画家南来,兴学堂、办报馆、教授书艺,在此播下书法艺术的种子。1903年,康有为到访槟城极乐寺时,寺庙住持向他请教墨宝,康有为挥笔题写“勿忘故国”四个大字,迄今还留在极乐寺。

  20世纪20年代,金石书法家李瑞清的弟子李健到新加坡、马来亚一带举办书法展,为当时的上海尊孔大学筹办募集经费。李健停留槟城并担任当地雅南师范学院校长期间,收当地人郑一峰为弟子,传授金石书法。金石书法从此在当地扎根并代代传承,成为马来西亚华文书法早期特色鲜明的流派。

  随后,南来马来亚的中国文化人和书法先贤日渐增多。许多人选择马来亚为久居之地,如马来亚北部的管震民、孔翔泰、崔大地、郑一峰、竺摩法师等;马来亚中部则有欧阳雪峰、李秀添、朱自存、黄石庵及伯圆上人等。他们共同构成了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第一代先驱。总体来看,第一代先驱受清末民初书风影响,以碑派为主,风格厚重质朴、刚健雄强。随着华文书法艺术的发展,在传承碑派风格之余,本土书法界也向“二王”之帖派汲取营养,追求飘逸潇洒之美。碑帖二派逐渐在马来西亚各美其美,发展出各自特色。

  马来西亚华文书法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又渐渐融入本地艺术色彩,融合马来西亚各民族文化精髓,蕴含各民族的思想智慧、语言、风俗传统,具备独特的南洋热带风情。比如,本土书法艺术家在创作内容上,引入马来西亚各民族名人语录、诗人诗词为创作题材;在作品装裱上,以马来西亚蜡染(batik)和宋吉布(songket)来呈现南洋特色;马来西亚东海岸的书法家也把风筝、陀螺等当地特色手工艺术品作为创作媒介。我本人就曾在登嘉楼州结合蜡染和书法艺术创作了作品《鱼游》。

  我的书法传承自马来西亚书法大家郑一峰先生,郑先生则师承曾在马留居近十载的李健先生,从李健先生的老师、金石书派奠基人李瑞清算起,我已经是金石书派第四代弟子了。多年来,我在书法教学工作中也培养了大批学生。如今,马来西亚金石书派书法家已有百余人。我赴中国交流时,还曾专门前往李瑞清先生墓前拜谒,向他“汇报”金石书派在马来西亚传承之盛况。由我的例子可以看到中华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开枝散叶的历程,也可以看到马中之间书法交流、传承关系之密切。

  可以说,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经过百年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今世界华文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

2022年东南亚书法交流大展以马来西亚大慈善家陈嘉庚名言“宁可变卖大厦 也要支持厦大”为创作内容,以南洋蜡染装裱,凸显马来西亚华文书法风格。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华文书法的发展现状如何?

  黄瑞庆: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蓬勃发展,每年都有书法比赛和挥春比赛(写春联比赛),粗略估计总数达百场以上。这些比赛,有的持续举办时间超过30年,如陈金火杯全国书法赛、天后宫全国挥春比赛;有的参赛人数众多,如在中华人文碑林举办的挥春大赛,每年都吸引逾2000人参加,2024年度的逢甲杯全国书法赛,吸引9000余人参赛。

  在马来西亚书法界努力下,马来西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华文书法。马来西亚教育部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华文课程,在每年的全国华文嘉年华里,把中小学书法列为主要的中华文化项目之一。马来西亚已形成从县到州到全国的层层选拔参加书法比赛的机制。参赛和获奖的同学,还可以把成绩计入课外活动分,为将来的升学、考奖学金加分。政府的重视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令很多马来西亚父母对小朋友的华文书法培训特别上心,主动送小朋友参加校内、校外的书法培训班。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马来西亚的华裔学习、传承书法艺术,许多马来西亚非华裔也被华文书法吸引。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马来西亚非华裔希望学好中文,了解中华文化,而中华书法艺术在其中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根据马来西亚教育部的数据,2020年,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非华裔学生比例已经接近二成,与2010年相比增长近一倍。学习中文的热潮必然吸引更多非华裔学生学习书法,而学习书法也让非华裔学生一笔一画更好掌握汉字结构,有助于他们更好理解、学习中文。

  可以说,马来西亚华文书法在当前蓬勃发展,也具备完善的传承、培养渠道,吸引一代代马来西亚人投入其中,令书法艺术在马来西亚传承不息。

黄瑞庆在2024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推介会上为嘉年华活动题字。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书艺总会为何举办此次吉隆坡世界嘉年华?未来,书艺总会将如何继续推动马来西亚书法艺术发展?

  黄瑞庆: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成立于1985年,初名为书艺协会,随着协会不断发展,马来西亚各州都建立了分会,会员人数超过2000人。2022年,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将协会提升为总会。

  书艺总会自成立以来,就将推广和传承书法艺术作为重要使命,尤其注重书法教育的系统化,如探讨和教育部合作,设计适合马来西亚的中小学书法标准课程;由总会和全马各地团体会员举办中小学华文教师书法培训营。这些努力正在陆续结出成果。近期,我们还计划和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合作,开展书法课程、筹办书法文凭班,并尝试结合马来西亚国内外大学开办书法学士、硕博班等,进一步丰富书法教育的形式、拓展书法教育范围。教育是百年树人的重要工作,书法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方能为马来西亚本土书法艺术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书法的国际合作交流,是书艺总会另一项重要工作。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推动和中国书法界、文化界的交流。多年来,两国书法界在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彼此建立了密切联系、合作举办了丰富的交流活动。这些交流不但对推动马来西亚书法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能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提供来自不同文化风格的参考。

2024马来西亚全国挥春大会。受访者供图

  此次和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合作,举办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是书艺总会的新尝试。我们计划在此次嘉年华上,既举办高水平的书法比赛、展览,也融入书法普及、推广的工作。吸引更多民众认识书法的魅力,甚至执笔尝试写书法;把书法活动和旅游推广、美食推广等融合,展现书法的文化魅力。

  我希望通过此次书法嘉年华,能让中国和世界上更多的“书法人”看到马来西亚本土书法界所创造和发展的马来西亚本土书法艺术,分享各国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经验,为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书法教育和学习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完)

  受访者简介:

  黄瑞庆,字慕鱼,号文达轩主。1968年生于马来西亚,师承书法家郑一峰。现任马来西亚书艺总会会长、马来西亚书艺研究院董事主席马来西亚梅庵书画会发起人、马来西亚国家画廊特聘中国书画鉴定专家、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聘客座教授等社会职务。

  • 相关阅读
  • 多地农产品“硕果累累”进入收获期 五彩“丰”景绘就富民画卷

    近日,黑龙江垦区9万多亩马铃薯进入收获季,当地紧抓有利天气,组织人力和设备抢收马铃薯。在克山农场马铃薯种植地块,大型收获机穿梭田间,伴随着轰鸣声,一颗颗圆润金黄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据了解,今年克山农场马铃...

    时间:09-01
  • 亮点抢先看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样安排

    编辑:王 莹、冯文雅、底东娜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

    时间:09-01
  • 人民网评:让良好家风助推网络文明建设

    8月28日至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于成都举行。大会主论坛发布了“弘扬优良家风,共建网络文明”的家风倡议。这一倡议既是进一步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必然需求,亦是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崭新期待。家庭乃是社会的基...

    时间:09-01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9月,一批新规护航美好生活

    对刷单炒信、好评返现等消费者权益焦点问题进行规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监管制度;持续优化纳税人跨区迁移服务……9月,一批新规护航美好生活,一起来看↓记者:齐琪设计:苗夏阳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时间:09-01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从家庭医生改革入手 来看推进医防融合新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作为国家医防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的甘肃省兰州新区,从家庭医生改革入手,多措并举,推进医防融合。年过七旬的...

    时间:09-01
  • 新学期开启 各地学校举办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开学第一课”

    这两天,多地陆续开学,安徽、山东、河南等地举办“开学第一课”,跟孩子们一起迎接新学期。在安徽省祁门县,老师们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设置在大自然中,邀请黄山市科技馆工作人员,为小朋友们详细讲解萤火虫知识...

    时间:09-01
  • 和音: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原标题: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包容、可持续的未来(和音)中国在持续推进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做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为共创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中...

    时间:09-01
  • 2023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19.5%

    国家统计局今天(8月3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119.5,比上年增长19.5%。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新动能成长壮大的关键力量。2023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中的创新驱动分类指数同比增长22....

    时间:09-01
  • 文化中国行丨走!去良渚古城体验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书写了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篇章。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今天走进良渚,感受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这个暑期,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超40万人...

    时间:09-01
  • 温暖中国丨这个八月,因拼搏的你们而振奋人心

    这个八月,他们一次次挑战自我、突破极限。郑钦文奋力拼搏,为中国网球赢得历史上第一枚女单金牌;潘展乐、徐嘉余、覃海洋、孙佳俊实现强势逆转,夺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70岁的奶奶坚持健身3年、9岁足球男...

    时间:09-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