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经济观察)中国高层为何再部署大食物观 ?

2024-08-31 17:2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陈溯)30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会议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在口粮绝对有保障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高层多次部署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有何深意?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随后,连续多年,在关于“三农”的重要会议或文件中,多次提及并部署大食物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的具体举措。

  “中国提出大食物观主要是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居民食物需求日益多样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当前不仅要满足城乡居民对粮食的需求,还要满足城乡居民对肉蛋奶、蔬菜水果的需求。

  叶兴庆表示,要满足这些新需求,就不能光盯着耕地,还要注意对森林、草原、水域等耕地以外自然的开发利用。“大食物观本意是一个大自然观,意味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靠耕地的支撑作用,还要发挥耕地以外自然资源的支撑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正由主食型向“粮肉菜果鱼”多元化转变,谷物供能比下降,肉类供能比增长。中国人均肉类食用需求将从2023年的55.67千克提高至2035年的78.94千克。

  “树立大食物观是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新路径,为国家粮食安全添加一把新的安全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除了满足居民食物消费新需求,大食物观和大农业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了食物来源,能有效缓解自然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刚性约束。同时,将粮食安全拓展为食物安全,用系统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0日召开的国常会对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进行了具体部署。会议指出,要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牢牢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要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品种、技术、设施装备等瓶颈制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食物开发附加值。

  姜文来表示,要构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加大科技支撑,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同时,要加快推进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协调和可持续机制,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共同推进,编制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在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之下对森林、草原等每一类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定位,赋予“粮仓”新功能,同时科学谋划、规划先行,通过确立机制扎实推进。

  叶兴庆提醒,在推动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时也要防止“把耕地种植用途管制跟大食物观对立起来”的倾向,要坚持“耕地主要还是用来种粮食”的基本原则。因为从中国国情看,保障口粮需求还是最为关键的。“大食物观的本意不是把耕地生产粮食的功能转向生产蔬菜水果、挖塘养鱼,而是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耕地以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在对耕地以外的自然资源开辟新的食物来源时,还需要注意在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搞成大破坏。”叶兴庆说,要注意通过科技进步来拓展农业生产的边界,更有效地利用非耕地资源。(完)

  • 相关阅读
  • 万人说新疆|杰瑞·格雷:一生至少去一次新疆

    9月2日至3日,“万人说新疆”走进广东分享会将在广州举行。网络达人杰瑞·格雷经常去新疆旅游,并有幸骑自行车穿越新疆两次。他建议,每个人在一生中至少去一次新疆,他会再去一次,建议大家也去看看。记者 尹珏文 张...

    时间:09-01
  • 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与澳门运动员交流

    9月1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在澳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与澳门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互动交流。↑9月1日,举重运动员侯志慧(前右)与澳门运动员在活动中合影。↑9月1日,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左)在活动中与澳门运动...

    时间:09-01
  • 民警化身“护牧队” 为新疆牧区秋季转场护航

    最近,随着气温不断降低,新疆多地牧区开启秋季转场。这两天,新疆阿勒泰地区阿热勒镇昆盖特牧场最低气温降至8摄氏度,当地200多户牧民和8万头牲畜陆续踏上转场路,前往90公里以外的秋牧场。当地拜兴边境派出所民警分...

    时间:09-01
  • 深圳打造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品牌

      中新社深圳9月1日电 (记者 索有为)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下称“评审评价中心”)9月1日在前海国际人才港举办正式入驻前海仪式,该中心将充分依托前海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政策优势,打造中国版国际医...

    时间:09-01
  • 浙江教育观察:如何在“破蒙”仪式中传承传统文化?

      中新网杭州9月1日电(林波)在慈城孔庙举办传统开学礼,将其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一节课程;在王阳明故居,回荡着学童们诵读“经典传家训”的琅琅书声……近日,浙江多地小学纷纷进入“开学模式”,通过举办别开生面...

    时间:09-01
  • 6件生活小事,直接影响你的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食要三减,减掉不良生活方式; 体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向往。 今年9月1日 是 第18个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三减三健”秘籍, 你解锁了多少健康加分项? ...

    时间:09-01
  • 国科大2024级迎来逾两万新生 科教融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中新网北京9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9月1日在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雁栖湖校区举行。今年共有21113名新生来到“两弹一星”事业发源地之一——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国科大...

    时间:09-01
  • (聚焦中非合作)“汉语桥”上的非洲学子

      中新社平潭9月1日电 题:“汉语桥”上的非洲学子  中新社记者 闫旭  “00后”非洲姑娘满娜娜,最近来到中国参加第2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大家来自五大洲的130个国家...

    时间:09-01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1日电 (记者 陈建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9月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郝明金出席并讲话。9月1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在北京举...

    时间:09-01
  • 秋季传染病这样防【学校篇】 | 科普时间

    学校里人口集中,一旦出现传染病,很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那么,学校要如何防范传染病呢?...

    时间:09-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