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让自然珍宝绽放新光彩

2024-10-01 21:03:43

来源:光明日报

  让自然珍宝绽放新光彩

  ——探秘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文化中国行】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是我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阿拉善”在蒙古语里,意为“五彩斑斓之地”。进入沙漠腹地,延绵不绝的沙丘、五光十色的海子,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壮美……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遗产地面积72万公顷,缓冲区面积89万公顷,主要保护内容为巴丹吉林沙漠分布最为集中的高大沙山、丘间湖泊等地貌景观,填补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

  近日,记者跟随“文化中国行”采访团队,走进这片新晋世界自然遗产地,揭开这块自然珍宝的神秘面纱。

  自然美学的“展示板”

  秋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海莽莽、水天相映,景色壮美。来自山东烟台的游客王媛媛尽情领略着沙漠中的“五绝”——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她兴奋地说:“高耸入云的沙山、纯净的湖泊,是独一无二的美,太令人震撼了。”

  从半山腰历经近1个小时的徒步攀爬,记者来到了有着“世界沙漠珠峰”之称的必鲁图峰。这是世界最高的沙山,海拔高度1611米,相对高度达460米。站在峰顶眺望,周围连绵起伏的沙丘如同金色的波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的如新月般优雅,有的似金字塔般雄伟……

  散落在沙山间的湖泊共有144个,宛如红、绿、蓝等璀璨的宝石,与沙漠形成鲜明的对比。苏敏吉林湖畔,水天一色。黄色的沙山、白色的古刹、绿色的植被,倒映在明镜般的湖面中,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

  “独特的景观展现了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同时也完好地记录和反映了区域地质构造变动、气候变化、地貌演化乃至水文地质变化特征,是全球范围内研究沙漠发育和风沙地貌过程的代表性区域,也是值得全人类共同呵护的自然珍宝。”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党支部副书记、顾问刘强参与并见证了申遗工作的全过程。

  自2017年启动申报开始,7年的时间里,该遗产地历经了中外专家的多重检验。最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里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的地区”,以及标准VIII“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重要地质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不仅体现了中国对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视,也展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遗产价值的认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峰表示。

  地质演变的“记录者”

  戈壁、风化穴、侵入岩、侵蚀峡谷、雅丹……多样的侵蚀过程展现了沙漠千百年来的形成过程,记录了沙漠动态的地质演变历史。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董治宝长期关注和研究巴丹吉林沙漠。20多年来,他每年都抽空实地开展科研,最多的时候一年来过4次,几乎走遍了这里的沙山,在每个湖泊都采过水样。

  据董治宝介绍,巴丹吉林沙漠作为冷冬沙漠、流动沙漠,经过长期的干旱、大风、搬运等强烈的外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复杂多样的风沙地貌特色。丘间湖泊的沉积记录了该地古环境的变迁和内陆湖盆的地质演化过程。

  此外,巴丹吉林沙漠部分湖泊水颜色呈现季节性变化,是个引人关注的自然现象。“红海子”达格图的湖水可谓一绝——因湖水矿化度高,从春季到冬季,呈现出浅粉、浅红、粉红、朱红、深红等不同的红色。夏季湖水呈现玫瑰色,还被称作“玫瑰湖”。董治宝表示:“颜色变化更增加了湖泊的美感,可以给巴丹吉林沙漠申遗加分。”

  董治宝带领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团队以达格图盐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湖泊颜色季节性变化情况。研究团队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季节湖中结晶盐矿物组成以及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检测,从湖水与沉积物两方面对湖泊颜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达格图盐湖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补充,为申遗成功作出了一定贡献。

  “巴丹吉林沙漠里沙山和湖泊的成因及地质演变过程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但随着研究深入,我相信终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董治宝说。

  遗产保护融入生活

  一大早,在大沙枣海子,记者见到了阿拉善右旗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维斌。他正手持平板电脑,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上记录巡护数据。

  每个月,阿拉善右旗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翻越连绵起伏的沙丘,开展巡护作业。保护中心辖区管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且人烟稀少,工作人员至少要驾驶两辆车结伴同行,以便在沙漠中遇到困难时互相救援照应。

  “我们在保证每月巡护1次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地疑似问题线索点位、绿盾点位等,核查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图斑变化,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提高对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力。”刘维斌说。

  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任重道远、福泽后世,保护巴丹吉林沙漠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阿拉善右旗人民的行动自觉。

  沙漠中还生活着50多户牧民,他们数代人生活于此并守护着自己的家园。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牧民李敬元在庙海子附近开了一家民宿,收入一直不错,去年他又新建了8个蒙古包用来接待游客。

  “申遗成功,今年来这里旅游的人明显增多了。来这里玩儿的游客都是为了欣赏巴丹吉林沙漠的美景,所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也是我长期坚持的一件事。”李敬元说,看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也已经成为当地牧民的普遍习惯。

  让世界看到美丽中国

  近年来,内蒙古加强对沙丘、湖泊、植被等自然价值和要素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建立健全遗产地监测系统和数据库,实现了遗产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今年,阿拉善右旗与全国50多家研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和生态价值,设计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引导更多人深入了解沙漠生态系统。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让世界看到了美丽中国,我们将通过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加强科研科普工作的创新力度、坚持保护管理并重、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自然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呼木吉勒图说。

  此外,内蒙古阿拉善盟在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基础上,统筹开发沙漠特色文旅业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

  瞧,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阿拉善右旗举办的“巴丹100”系列赛激情开赛。赛车引擎的轰鸣声犹如激情的交响乐,回荡在大漠上空,赛车飞驰掀起的沙尘仿佛是一条黄色的巨龙在沙漠中舞动,威武而壮观,阳光、沙尘、赛车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光明日报 记者 王美莹 高 平 王 潇 本报通讯员 王晓春)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刘梦、陈海波、方莉

  • 相关阅读
  • 创意微视频|跨越75年的对话

      如果穿越时空,向75年前的中国人介绍今天的中国,该从何说起?  该如何向他们解释“今天吃什么”是个难题、逆袭的“华流”、“消失”的钱包?  75载,沧桑巨变,初心不改。  和75年前的中国人一样,今天我...

    时间:10-02
  • 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日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  有记者提问,北京时间10月1日,以...

    时间:10-02
  • (中国新貌)“国宝”大熊猫:栖居更美境 云游更广天

      中新社成都10月2日电 题:“国宝”大熊猫:栖居更美境 云游更广天  作者 王利文 安源  “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以“黑白分明”和憨态可掬的模样广受世界喜爱,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可...

    时间:10-02
  • 中国首批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医疗队启程

      中新社沈阳10月2日电 (记者 王景巍)应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政府邀请,按照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部署,10月2日上午,由辽宁省承派的中国首批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医疗队从沈阳启程,执行为期1年的医疗援助任务。  辽...

    时间:10-02
  • 外交部发言人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

      问:北京时间10月1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开展地面军事行动。2日凌晨,伊朗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打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激化矛...

    时间:10-02
  • 世界第一高楼亮起“中国红”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位于阿联酋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828米的哈利法塔上演以中国国庆为主题的灯光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五星红旗亮相塔身,色彩绚丽夺目;哈利法塔下方的喷泉表演的配乐更换为...

    时间:10-02
  • 青春华章|以青春之名 唱响爱国之声

      岁月镌刻梦想,奋斗铸就华章。10月1日,新中国迎来75岁华诞。在广东这片热土上,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名,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为祖国母亲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红旗飘扬 青年心之所向   10月1日上午,...

    时间:10-02
  • 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持续升温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铸牢红色信仰

      央视网消息:国庆假期,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了游客的热门选择。   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在举办“初光·旭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展”。在浙江嘉兴南湖畔,75名艺术工作者和75名少年儿童通过...

    时间:10-02
  • 文化中国行·我写家乡 | 我的家乡内蒙古——如此近,别样美

    本文作者:《新闻联播》主播 宝晓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它是来时的方向,亦是心灵的归宿我们离开家乡,是为了去看世界看过世界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家乡年少不觉家乡好,离乡方知乡愁长岁月流转 家乡巨变每一处...

    时间:10-02
  • 释放“假日经济”消费活力 “菜篮子”产品物丰价稳供应足

    国庆假期,是“菜篮子”“果盘子”产品传统消费旺季。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发地市场“菜篮子...

    时间:10-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