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创新“一国两制”实践 提速深度合作 横琴口岸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

2024-10-01 21:39:12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横琴口岸连接澳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它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对接“软联通”的标志性工程,助力打造琴澳半小时生活圈,推动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这座横琴口岸还凭借其不断完善的功能,成为大湾区的一座“新地标”。系列节目《中国新地标》10月1日记者带您打卡这座创新“一国两制”实践的中国一类口岸。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一水相隔,最近处仅有187米。眼前这座位于横琴岛东岸的横琴口岸,是2020年8月开通的第四代横琴口岸,设计年旅客通关量8000万人次,实现了琴澳两地“无缝衔接”。从外观上看,横琴口岸入口以“门”一样的造型展示了“国门”的形象。

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横琴口岸屋面广场的铺装、风雨连廊、园林景观都营造出了凤凰展翅的整体造型。横琴口岸的一侧连着横琴,另一侧与澳门仅有一桥相连。这里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它也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这座新横琴口岸给出入境旅客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一个“快”字,“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让旅客双向过关都丝滑顺畅。

横琴口岸的合作快捷查验通道到底有多快呢?记者在现场观察,每个人平均的通过时间只有20秒左右。这里有三道门,大家只需要排一次队、读一次证件、识别一次生物信息,就可以快速地完成两地的边检查验。

以前,旅客要从老横琴口岸出关,然后乘坐摆渡车穿过莲花大桥,再从澳门氹仔岛上的莲花口岸入境。随着四年前新横琴口岸开通,澳门莲花口岸整体搬迁到了横琴口岸澳门口岸区,这意味着这部分澳方口岸区适用澳门特区法律实施管辖。这样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的创新实践,让“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变为现实。在传统人工通道一侧,记者看到内地边检民警和澳门治安警“台并台、肩并肩”工作。

横琴边检站执勤四队副队长张小亮称:“除了内地边检和澳方治安警有一些合作协议、定期会晤以外,在现场也可以看到,我们是在共同执勤,肩并肩执勤、面对面交流。我们会有两地的民警共同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同时我们也联合拍摄了一些通关指引、便民举措。”

澳门青年谭梓濠称:“以前其实蛮害怕过关的,因为过关人特别多。现在,我基本上都是背上个包,然后很快就可以通关。”

谭梓濠如今每周都会开着澳门单牌车来横琴谈业务,从澳门氹仔岛的家中出发到横琴仅需十几分钟。这么快的速度得益于去年9月全国首创的车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的启用。在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车辆“一次排队、一次查验”后,粤澳五家查验单位“五灯全绿”就可以“一次放行”了。今年3月起,合作区还正式实施了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的分线管理政策。边检与海关推出的一项项便利举措,都是为了让横琴口岸这个“一线”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拱北海关所属横琴海关监管二科科长张曦称:“在横琴生活、就业、求学和创业的四类澳门居民,他们目前能够携带规定重量的7大类300余项的动植物产品,在‘一线’入境,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如今,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把公司和工厂开在横琴,把家具搬到横琴“澳门新街坊”的新家里,把孩子送到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读书。每到周末节假日,还有更多澳门人拖家带口来横琴的“花海长廊”露营。据统计,今年经横琴口岸出入境客流总量有望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港澳居民约占四分之一,横琴口岸日均通行车辆超过6000辆次,其中澳门单牌车约占七成。不只是人流车流,横琴口岸还助力科技成果在粤澳间加速流动。横琴口岸通过一条匝道为澳门大学师生往来粤澳带来便利。口岸附近的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经承接了300多个来自澳门大学三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产学研转化项目。

为了让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口岸更快、更好地服务粤澳两地,建设者施展出“十八般武艺”。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建设者创新工法,打破了小半径桥梁顶推的世界纪录。

在横琴口岸的地下,建设者还通过盾构技术,把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也接了进来。随着它今年10月通车试运营,旅客将在横琴口岸楼内实现快速通关和便捷换乘。横琴口岸将成为澳门和内地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枢纽。

目前,建设者还在建设横琴口岸三期商业配套工程。未来,横琴口岸将被打造成为一座五分之二通关功能和五分之三商业开发的“口岸城市”。

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彭波称:“最核心的是要打造一个跟澳门趋同的环境,包括产品的供给、业态的组合,包括一些房屋的使用标准,让澳门居民能够熟悉、快速融入。”

伴随着口岸功能、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今的横琴含“澳”量越来越足,澳资企业总数超过6000户,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2万人,澳门学生三年增长2.8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在成为助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和澳门居民就业创业生活的新家园。

  • 相关阅读
  • 台风“山陀儿”已致台湾1人死亡70人受伤

      中新社台北10月2日电 (记者 陈小愿)台“中央灾害应变中心”2日介绍,截至当天14时,台风“山陀儿”已致全台发生247件灾情,造成1人死亡、70人受伤、2人失踪。  据悉,花莲县寿丰乡1名约70岁男子1日在修剪树木时...

    时间:10-02
  • 2023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2日发布的《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达到33357....

    时间:10-02
  • 创意微视频|跨越75年的对话

      如果穿越时空,向75年前的中国人介绍今天的中国,该从何说起?  该如何向他们解释“今天吃什么”是个难题、逆袭的“华流”、“消失”的钱包?  75载,沧桑巨变,初心不改。  和75年前的中国人一样,今天我...

    时间:10-02
  • 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日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  有记者提问,北京时间10月1日,以...

    时间:10-02
  • (中国新貌)“国宝”大熊猫:栖居更美境 云游更广天

      中新社成都10月2日电 题:“国宝”大熊猫:栖居更美境 云游更广天  作者 王利文 安源  “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以“黑白分明”和憨态可掬的模样广受世界喜爱,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可...

    时间:10-02
  • 中国首批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医疗队启程

      中新社沈阳10月2日电 (记者 王景巍)应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政府邀请,按照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部署,10月2日上午,由辽宁省承派的中国首批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医疗队从沈阳启程,执行为期1年的医疗援助任务。  辽...

    时间:10-02
  • 外交部发言人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

      问:北京时间10月1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开展地面军事行动。2日凌晨,伊朗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打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激化矛...

    时间:10-02
  • 世界第一高楼亮起“中国红”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位于阿联酋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828米的哈利法塔上演以中国国庆为主题的灯光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五星红旗亮相塔身,色彩绚丽夺目;哈利法塔下方的喷泉表演的配乐更换为...

    时间:10-02
  • 青春华章|以青春之名 唱响爱国之声

      岁月镌刻梦想,奋斗铸就华章。10月1日,新中国迎来75岁华诞。在广东这片热土上,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名,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为祖国母亲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红旗飘扬 青年心之所向   10月1日上午,...

    时间:10-02
  • 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持续升温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铸牢红色信仰

      央视网消息:国庆假期,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了游客的热门选择。   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在举办“初光·旭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展”。在浙江嘉兴南湖畔,75名艺术工作者和75名少年儿童通过...

    时间:10-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