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看“鉴”中国丨奥地利教授的中华文明追寻之旅

2024-10-02 16:38:2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欣欣向荣的中国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走走看看,感受中国的日新月异,体验中国的灿烂文化、看见中国的万千气象。总台记者近期对多位不同行业的外国朋友进行了来华前后的跟踪采访,他们分享了对中国之行的期待、体验和沉淀。

不久前,来自奥地利的数字文献学教授、吐火罗语研究专家汉尼斯·费尔纳第一次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数字文献部教授 汉尼斯·费尔纳:今天给大家讲授的是敦煌文献学,首先我自己对敦煌文献非常感兴趣,而且下周我就要去敦煌了。我觉得跟大家交流敦煌文献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是开启敦煌之行不错的方式。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数字文献部教授 汉尼斯·费尔纳:我还没去过敦煌,也没有参观过那里的洞窟,所以我非常期待敦煌之行。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数字文献部教授 汉尼斯·费尔纳:来到敦煌莫高窟看到这些以前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遗迹,我太激动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壁画现在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

除了实体洞窟,费尔纳还体验了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打开方式。数字化3D技术立体呈现敦煌壁画里样式众多的建筑形象。

佩戴好VR设备,费尔纳开启了一场窟内深度漫游之旅,“飞”起来自由探索洞窟的每个角落、与“活起来”的壁画人物、乐器互动。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数字文献部教授 汉尼斯·费尔纳: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整个洞窟以及壁画所描绘的故事都活了起来,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这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尤其可以吸引年轻人沉浸式走进历史。

线上网站,一键“穿越”至不同历史朝代,在更多经典洞窟里漫游。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数字文献部教授 汉尼斯·费尔纳:这个“数字敦煌”的网站对我来说非常有用,我回去之后一定会向我的学生们推荐这个网站。我正在研究曾经在新疆地区和敦煌文书中出现的一种古文字的书写体系,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库,去研究这种文字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我认为我们对历史了解得越深入,越能更好把握当下,建立更可持续以及和平的未来。

置身这座中国西北小城,处处可见的敦煌文化元素。

美国游客:这里的演出非常精彩,我们很喜欢。舞台、舞蹈、服装都美轮美奂。我很享受音乐,一直在闭眼聆听。

澳大利亚游客:我们对古丝绸之路非常感兴趣,不同文明在这里交融、碰撞,这一点依然影响着当今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彼此相连,我在旅行中感受到不同文明的影响,不同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学习。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数字文献部教授 汉尼斯·费尔纳:我享受敦煌之行的每一个瞬间,让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开放、交流互鉴,这完美体现了中国将历史文化融入当下,传承未来的理念。我认为全球文明倡议是一项重要倡议,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不同经济政治体制国家之间的交流对话,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数字文献部教授 汉尼斯·费尔纳:我希望能在你们的帮助下在这里举办敦煌展览,我希望这里的人们也有机会感受我在敦煌所见,感受那里文明交融的魅力。

奥地利国家科学院理事会主席 梅兰妮·马尔扎恩:在奥地利举办敦煌展览的想法让我兴奋,我们希望不仅能举办展览,也能邀请中国的专家来交流。

奥地利国家科学院青年学院理事 尼娜·米尔尼格:对于不能去敦煌的人来说,如果能在奥地利参观洞窟文物就太棒了,小朋友们、年轻人会因此受到启发,激发他们去旅行、去探究。

  • 相关阅读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独立自主铸就“解放牌”辉煌 自主创新擦亮“复兴号”名片

      央视网消息:“解放”二字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曾经是革命先辈的信念与理想,是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见证。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被命名为“解放”牌,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

    时间:10-03
  • 护卫我心中的国 致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勋25周年。1964年,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冲破滚滚浓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在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却做着隐姓埋名人的...

    时间:10-03
  • 文化中国行丨捕鸟人→护鸟人 他用非遗鸟哨守护东滩

      今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崇明东滩是我国五个新入选的候鸟栖息地之一,这意味着上海有了第一个世界遗产。  眼下,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

    时间:10-03
  • 30亿千瓦、460万公里、102.44万户……多维度“数”读发展成效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各地各部门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强化资金和要素保障。“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成效显著。  现代能源体系不断完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时间:10-03
  • 路的变迁见证新中国“史诗般的进步”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央视网消息:春华秋实,岁物丰成。金秋十月,举国欢庆。国庆假期第二天,各地节庆氛围正浓,人们乐享假日时光。历经七十五载发愤图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

    时间:10-03
  • 全球约25%新增绿化面积,由中国贡献!

      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北回归沙漠带上的“固碳神器”  沿着北回归线一路向东,大部分陆地被荒漠和稀树草原所覆盖。但在中国的华南地区,一片罕见的绿洲,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北回归沙漠带”上。...

    时间:10-03
  • 追梦七十五载 中国人饭碗装满丰盛的中国味道

      央视网消息: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追梦七十五载》从见证国家粮食匮乏时期的一枚枚方寸粮票出发,探寻中国人如何创造粮食生产的发展奇迹,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跨...

    时间:10-03
  • 台风“山陀儿”登陆台湾高雄 已致2死219伤

      中新社台北10月3日电 (记者 陈小愿)台气象部门3日介绍,今年第18号台风“山陀儿”当日12时40分在高雄小港区登陆。据台“中央灾害应变中心”统计,截至当日15时,台风已造成全台2人死亡、219人受伤,另有1人失踪。...

    时间:10-03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今年出入境外国团队旅客逾33万人次 创新高

      中新网红河10月3日电 (赵国骁)记者10月3日从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截至10月2日23时,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旅客达401.3万人次。其中,出入境外国团队旅游人数达33.2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图为旅客...

    时间:10-03
  • (中国新貌)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科技强国建设跑出“加速度”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这块坡耕地坡度比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低,最令我头疼。专家来了以后,通过(科技手段)综合治理,每亩产量从原来的600多公斤增加到900多公斤,(增产增收的)效益可观。”国...

    时间:10-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