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保学”向“优学”转变(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2024-10-04 13:09: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走进果洛海东中学建设现场,只见一派忙碌景象。“3月20日开工以来,工程建设紧锣密鼓。目前,2号教学楼和女生宿舍楼已封顶,其他6个项目单体处于基础施工阶段,预计年内完成47%。”果洛海东中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胡吉洲介绍。

“学校建成后,将增加3000个初高中学位,果洛牧区的孩子可以到海东上学了。”胡吉洲说。从施工现场张贴的设计效果图看,校园里不仅规划有教学楼和宿舍楼,还有室外、室内标准的运动场所。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藏族人口占比近92%,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全州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上学距离远、升学率不高等问题困扰着当地的学生和家长。

如何解决因自然条件制约导致的果洛教育相对落后问题?对口援建果洛州的上海市援青团队提出异地办学的思路。

是破局,也是探索和尝试。2017年,上海在西宁市援建了一所寄宿制中学——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校建成投用后,面向果洛州所辖6个县招生。开学和放假时,学校专门包车,接送学生往返于果洛与西宁两地。

藏族学生特旦达杰,来自果洛州班玛县达卡乡佐偌村,现在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初中一年级3班学生。佐偌村距离他曾经就读的班玛县民族中学有130多公里路,上学需要坐长途大巴车。“那个时候上学难、回家难,家人每个月来学校接一趟。”特旦达杰回忆说,遇上下雨、下雪或刮风天气,路很难走。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特旦达杰毫不掩饰自己对新学校的喜爱。每个教室统一配备了“智慧黑板”,多媒体教室桌椅都采用环保材质,钢琴教室、舞蹈教室、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

学生的住宿和就餐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宿舍宽敞,24小时供应热水,洗漱条件要比牧区方便很多。两层的食堂整洁干净,各色菜肴丰富多样。“在学校,菜品健康美味,价格还不贵。”特旦达杰很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和特旦达杰一样,自2019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招收首届学生以来,已有1700余名果洛籍学生到西宁读书。

上海援青干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常途介绍,学校全面对标上海市学校建设标准和功能设置,让果洛学生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异地办学为牧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常途说。

果洛州教育局副局长芦宁介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3年保持100%,与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签订协议,成立果洛州属高中三校联盟,每校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在线开展示范课,三校和上海的教师远程观摩,开展评课议课,互促共进。

2022年8月起,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对口支援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三年两批次,每批6人,各历时一年半。目前帮扶团队的6名教师,来自上海市虹口区的5所高中,涉及思想政治、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和体育6门学科。芦宁说:“我们将积极发挥沪青两地的优势,创造良好条件,让全体学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果洛州副州长曹发山表示,有了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示范,果洛将加大扩优提质力度,目前异地在建的果洛海东中学总投资、建设规模和学位设置都超过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继续借鉴优化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引进优质师资的好做法,将有效解决州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中阶段优质学位供给不足等问题。

“果洛州将提高异地办学成效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载体,主动探索教育均衡发展路径,推动教育由‘保学’向‘优学’转变,助力州内牧民学生更好成长成才。”曹发山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4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升旗!国庆升旗仪式24小时微纪录

    今年10月1日国庆节,12.3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一同观看升旗仪式。这份“中国人独有的浪漫”背后,是国旗护卫队每名队员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我们用镜头记录下升旗前的24小时,一起看!...

    时间:10-06
  •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中国人既吃饱又吃好

    “粮食对我们那一代人非常金贵”这让万建民下定决心从事水稻育种工作90年代末万建民留学归来牵头建立水稻试验基地及南繁基地“我是抱着理想回来的是为了我自己的国家”在一代又一代人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二十...

    时间:10-06
  • 我们这样过国庆|假期坚守岗位 加紧项目建设

    国庆假期,大江南北,许多劳动建设者坚守岗位,坚持假日不停工,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分工有序、紧锣密鼓地推进施工进度。■陕西:他们用奉献诠释着职责与担当,西安市人民体育场改造加快进行,碑林区永华里棚户...

    时间:10-06
  • 华北平原用上了长江水(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从小喝海河水系地下水长大的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镇单杜科社区居民张孟林从来没想过,年过半百后天天喝的是南水北调的长江水。“过去不知道什么是‘全国一盘棋’,从喝自己家门口的井水到喝上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时间:10-06
  • 我们这样过国庆|畅游醉美田园 感受乡村魅力

    在大自然里享受一份田园诗意,在农事体验中增进亲子感情,在朴素乡愁中品味乡村文化……国庆假期,乡村“活”了,旅游火了。国庆期间,一波追求“松弛感”的市民游客奔向郊区和乡村。在绿地上搭起帐篷、摆好餐食,享...

    时间:10-06
  • 各大景区和道路交通保持“大客流”模式 透过数据看活力中国生机勃勃

    央视网消息:10月5日是国庆假期第五天。虽然假期已经过半,人们出行、出游的热情丝毫未减,各大景区和道路交通保持“大客流”模式。先通过一组数据来看金秋十月的中国活力。数据一:6000万辆次。5日,全国高速公路车...

    时间:10-06
  • 我国5G基站突破400万个

    本报10月5日电 记者刘坤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8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04.2万个,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行业运行基本平稳,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

    时间:10-06
  • 花卉消费需求激增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花卉消费已成为日常生活风尚,特别是在国庆佳节,鲜花成为烘托喜庆氛围的重要选择。今年国庆节,花卉市场火热,需求量激增。节前,位于山东临沂市兰陵县的新格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基地就迎...

    时间:10-06
  • 每周一在自家屋顶升国旗 这位八旬老人坚持了32年

    在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80岁的张廷福老人,从1992年开始,每周一都会在自家屋顶升起国旗,这样的“仪式感”,他已经坚持了整整32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张廷福老人召集一家人聚在一起,庄严地升起了国旗。从1992...

    时间:10-06
  • 黄金周看文旅 新疆喀什古城热闹非凡 游客居民载歌载舞

    央视网消息:喀什古城是新疆的标志性旅游景区。据统计,10月4日单日游客量达到23.46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感受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国庆假期,喀什古城的“热力值”持续攀升,五湖四海的...

    时间:10-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