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民建爱国实业家胡海秋:“我们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2024-10-05 19:5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0月5日电 (王潇婧 程炜 王静)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

  回顾过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党派自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以来,合作初心始终不改,理想信念坚定如磐。1950年6月加入民主建国会的胡海秋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经受了各个时期的锻炼和考验,最终成长为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忠实朋友。

  远涉重洋 激发实业救国之志

  胡海秋从小好学,天资聪颖。1918年,正值国内军阀混战时期,青年人都想出国向西方寻求新知识,寻觅救国之道。16岁的胡海秋与其弟以优异的成绩摘下了公费留学法国的“桂冠”,远涉重洋。

  然而,彼时在外国,不论租房、吃饭,中国人处处吃亏受气,这使得胡海秋十分气愤,在体会到弱国无外交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实业救国”之志。

  入学法国东部安比挪市的棉纺织学院后,他陆续结识了几位浙江籍同学,共同的理想和抱负,让大家成为莫逆之交。毕业后,大家一同去当地一家纺织机械制造厂当实习生,当得知该厂是从一家棚户小厂发展成法国纺织机械业大厂时,更激发了胡海秋等人回国创办针织厂的决心。

  他们白天学习,夜间做工,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技术书刊。1919年至1924年,五年间陆续购买了数百本纺织技术书刊。他们将这些书刊取名“六一藏书”,为实现实业救国投下了第一笔资金。

  道路坎坷 但相信中国共产党

  棉纺织行业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原因,数百年来发展缓慢。国内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洋货。

  1925年春,胡海秋等回到阔别6年的祖国,立即开始建厂的筹备工作,他们在上海租界边缘闸北区山羊里租下一座小厂房,定名为“六一织造厂”,意为6人合办一厂。随着1926年初正式投产,胡海秋自此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建厂之初,最大问题是产品销售问题。上海工商业发达,洋货充斥市场,竞争激烈。作为一个初创小厂,六一织造厂无论是产品外观还是内在质量,均无法与洋货相比,到了年底,产品积压成堆,资金枯竭,贷款无门,工厂很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一心指望“实业救国”的胡海秋不甘心就此沉沦,他积极向外争取资金,将工厂迁到浙江杭州降低成本,增添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并逐步打开了东北等地市场,业务蒸蒸日上。

  然而,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一声炮响,东北三省沦陷。抗日战争时期,六一织造厂藏在浙江绍兴乡间的物资被抢劫一空,工厂再次进入奄奄一息的状态。胡海秋曾痛心地说,“六一厂的血液被吸干了。”

  抗日战争胜利时,“六一织造厂”创始人中已有4人先后去世,复业重担落在了胡海秋身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设备流失、人员遣散、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重整旗鼓。

  新中国成立前夕,胡海秋在工商界已颇有名气,杭州市旧商会两次改组时,都有人游说要他出任理事,但他一一婉拒。彼时,通过收听延安、北平等电台的广播,他聆听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政策,以及黄炎培等号召爱国工商业者要相信中国共产党。当时在胡海秋看来,那是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的期待感。

  重获新生 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9年5月3日,是杭州市解放的日子。那天人们喜悦的情景,在很多年以后,胡海秋仍记忆犹新。当时,历经20多年磨难的六一织造厂,经济能力极为薄弱。杭州军管会相关负责人专门到厂里约见胡海秋,向他讲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并表示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政府就一定会大力支持。

  不久,杭州市政府派人到厂视察,决定由百货公司向工厂订货,人民银行给予贷款。在该市工业布局调整时,还将旧棉纺厂厂址给了六一织造厂,使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胡海秋是历经几个“时代”的人,但他第一次深深感受到政府对民族工商业的关怀,内心十分感动,也增强了他办好企业的信心。自此,六一织造厂开始蓬勃发展。

  1950年,民主建国会在杭州筹建分会,胡海秋被民建总会指定为筹备委员,他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诤友,积极从事民主党派活动。此后,胡海秋除了做好厂里工作外,还积极投身社会工作,通过民建工商联组织,向工商界人士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工商业者会员提高思想认识。

  在《浙江历史上的今天》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话:1954年4月1日,六一织造厂股份有限公司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六一织造厂由绍兴人留法学生胡海秋等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生产针织内衣,初名六一织造公司,1927年冬从上海迁至杭州,更名为六一织造厂。当时杭州尚无其他近代机器针织内衣工厂,六一厂生产的汗衫、卫生衫裤便成为杭州独树一帜的产品,工厂得到很快发展。该厂是浙江省最早的近代机器针织内衣厂。

  胡海秋一生为振兴民族工业自强不息。他和六一织造厂,在旧中国虽然历经艰难坎坷,从创业、发展、兴旺直至被摧残,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最终获得新生。在80岁时,胡海秋还拿起笔来,为六一织造厂的创建与发展,也为自己一生实业救国的经历,写下近万字的资料。

  他写道:“六一厂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的实践中,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微薄作用。我们这些人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我十分珍视这一事实。回忆往事,作成笔录,以供后来者参考。”(完)

  • 相关阅读
  • 文化中国行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美中国水清岸绿景如画

    神州大地、生机勃发,大江南北、水清岸绿。让我们走进大美中国,领略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陕西秦岭福建武夷山长江湖北宜昌段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宁夏青铜峡库区...

    时间:10-07
  • 各地迎来国庆假期返程客流高峰 多措并举保障有序出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天(10月6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16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6.5%。其中,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73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432列。国庆假...

    时间:10-07
  • 解锁文旅消费新体验——国庆假期西部文旅热观察

    在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来一场“华服秀”,到甘肃省博物馆一睹“马踏飞燕”的风采,去云南乡村感受“诗和远方”,赴广西尽享南方夜市的“烟火气”……这个国庆假期,体验“小而美”的文艺游、追求“松弛感”的微旅行,...

    时间:10-07
  • 文化中国行丨非遗传承,迈向山海新程

    文化中国行·沿着黄河看文旅之五◎ 科技日报记 者 王延斌 孙越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泥沙滋养了百姓,更为一件件非遗制品提供了原料;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水孕育的作物,成为了绘就沿岸景色的特殊“笔墨”……日前,...

    时间:10-07
  • 造不了→造得出→造得好!这就是中国“智造”硬底气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的智能制造从零起步,不断建立起完善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体系。新中国成立初...

    时间:10-07
  • 返程期间全国天气情况如何?冷空气影响 北方多地雨雪降温

    央视网消息:国庆假期已进入尾声, 各地迎来返程高峰。返程期间,全国天气情况如何呢?中央气象台预计,受冷空气影响,10月6日、7日两天我国北方地区气温下降,西北、西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雨雪天气,也提醒您注意雨雪...

    时间:10-07
  • 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各地铁路部门增加运力全力保障旅客出行

    人民网北京10月6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10月6日,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873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432列。10月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88.1万人次。铁路黄金周运输启动以来,...

    时间:10-07
  • “奔县”之旅热度攀升 “县域游”成文旅消费新宠

    央视网消息:国庆长假,出游热情高涨的游客除了涌向热门旅游城市,也走进了松弛闲适的县域小城。县域小城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带动了多个县城文旅订单量快速增长。不同于之前的“特种兵式旅行”,县域旅游更像是生活...

    时间:10-07
  • 赏巨幅稻田画、体验稻秆编织……掂掂“金色文旅”含金量

    国庆假期,消费市场“色彩缤纷”。无论是红火的文旅消费、金色的乡村消费,还是蓝色海岸线上的县域消费,都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假期消费新色彩,我们关注的是“金色”。这个国庆假期,正逢丰收季的到来。金色...

    时间:10-07
  • 邂逅中国|外籍博主领略海口假期文旅风情

    聆听海边音乐会,品味中国画名家画作,欣赏非遗时尚秀的魅力,和游客们一起在海口骑楼老街来一场欢乐的海岛大巡游……在这个国庆黄金周假期,来自美国的博主于中美(Jong May)来到椰风海韵的海口,这里正在举办首届...

    时间:10-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