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和我的祖国|绿水青山间的“书写”

2024-10-07 08:34:42

来源:新华社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每次唱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都让我的心里感慨万千。”塞罕坝机械林场员工宋莹莹在采访中激动地说。

宋莹莹,1990年出生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2012年8月开始在林场工作。“那个时候父亲在哪个营林区工作,我们的家就安在哪。小时候世界很小,小到塞罕坝就是我的全世界。”宋莹莹说。

这是9月21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景(无人机照片)。秋日,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美景如画。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宋莹莹在工作中测量树木胸径。(受访者供图)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因开围垦荒、大肆砍树,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国家下决心在这里建一座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塞罕坝机械林场退休职工、宋莹莹的父亲宋修功说,那时候造林,树苗是背着上山。“那时候的条件是,到哪里都艰苦,我们能吃苦、不怕苦。”宋修功说道。

宋莹莹(右)和同事一起查看苗木长势。(受访者供图)

宋莹莹在工作中核对森林抚育计划数据。(受访者供图)

在荒凉了近半个世纪的塞罕坝植树造林谈何容易?在塞罕坝有句老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宋莹莹告诉记者,对于父亲的工作,她一直以来是很抱怨的。“但是后来也渐渐地明白,原来庇佑我们生活的每一片树林,都需要像我父亲这样普通的塞罕坝人用责任和担当来守护的。”宋莹莹说。

康熙点将台,海拔1800米,塞罕坝登高远眺最佳地点。放眼望去,百万亩人工林,铸就了一望无际的绿色屏障。

这是9月21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新一代塞罕坝人没有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选择奉献青春,接续奋斗。

塞罕坝机械林场员工宋莹莹说,作为塞罕坝第三代务林人,她和其他年轻同事一起,很幸运地站在老一辈务林人的肩膀上,身上的责任很重。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仅8.6%。如今,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

吉林省珲春市林业局动保科科员刘国庆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巡护中。(受访者供图)

“我的名字叫刘国庆,我的父辈在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们想得更多的应该是希望我将来能够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可以更加地爱我们的祖国,他们也是想表达他们热爱祖国的一种方式。”吉林省珲春市林业局动保科科员刘国庆说。

这个国庆假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巡护员刘国庆依然活跃在绿水青山间,他不仅要进行反盗猎巡护,还要对红外相机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

这是红外相机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龙江森工绥阳片区拍摄的野生东北豹(2023年3月6日摄)。新华社发(龙江森工集团绥阳林业局公司供图)

吉林省珲春市林业局动保科科员刘国庆(右一)和同事们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东北虎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多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东北地区。受栖息地被破坏等因素影响,野生东北虎数量从20世纪开始锐减,有数据显示全球现存野生东北虎仅数百只。刘国庆告诉记者,如果他现在所做的这些能够帮助虎豹在中国恢复,他的儿子长大以后也知道家乡有东北虎,儿子心里会很自豪。“等他长大,会有那么一天。”

这是2020年1月2日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虎。新华社发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前比,野生东北虎数量从27只恢复至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数量从42只恢复至80只左右。国家公园内棕熊、马鹿等野生动物,松茸、东北红豆杉野生植物种群均有恢复性增长。

“慢慢地,真的是能够感受到(近些年)虎豹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恢复向好的形势。”刘国庆说。目前,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6月5日,游客在洱海边休闲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华夏大地,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生态保护画卷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

金秋时节,彩云之南。大理洱海湖水清澈、芦苇摇曳、鱼儿畅游,不少游客在步道上悠闲散步。

李娟,是大理市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在保护洱海工作中,积极向群众宣传保护洱海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目睹和见证到生活在洱海周边的村民的普遍(环保)意识提高,这种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模式,在大家心里面也生根发芽,也取得不错的效果。”李娟说。

这是6月5日拍摄的大理苍山、洱海及村落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青山为证,绿水为凭。洱海保护不断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经过治理,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改变的不只是洱海。为蓝天常在,从2013年开始,三个“大气十条”文件接续出台;为碧水长流,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为家园更美,各地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启动建设“无废城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8月27日,游客乘坐电瓶车在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穿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75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重塑,亿万人民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家园而不懈努力,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统筹:吴炜玲

编导:刘在

作者:岳文婷、司晓帅、邵美琦

王安浩维、丁怡全、卢鹰、王海若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相关阅读
  • 中国将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网站消息,2024年10月8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李明表示,近期黎巴嫩和以色列局势升级,黎巴嫩多地发生通讯设备爆炸和空袭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应黎巴嫩政府请...

    时间:10-08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原董事长安进被开除党籍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安徽纪检监察网8日消息,日前,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纪委监委对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安进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安进政治信仰崩塌,...

    时间:10-08
  • 中国将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李明8日表示,近期黎巴嫩和以色列局势升级,黎巴嫩多地发生通讯设备爆炸和空袭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应黎巴嫩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医疗物资援助,以帮...

    时间:10-08
  • 时政微观察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9月10日,秦岭脚下,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前停下脚步,久久注视。  何尊铭文有“宅兹中国”一词,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习近平总...

    时间:10-08
  • 台湾老吴“登陆”记:世界是个长镜头

      中新网金华10月8日电 题:台湾老吴“登陆”记:世界是个长镜头  作者 郭其钰 张鲁楠 郑嘉威  “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两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清代文学家李渔曾这样形容浙江金华游埠古镇。如今,这里也...

    时间:10-08
  • 雪域高原上的青春面孔

    9月2日,西藏拉萨市八廓街,来自俄罗斯的巴德里(右一)与身穿藏族传统服装的年轻游客合影留念。近年来,来拉萨旅游,到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拍一套藏服写真,已经成为进藏旅游年轻人的“标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时间:10-08
  • 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10月6日,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光荣使命》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10月6日,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光荣使命》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新华...

    时间:10-08
  • 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原主任委员梁万里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南粤清风网”消息,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原主任委员梁万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10-08
  • 文化中国行丨岁物丰成 一览神州大地的丰收好图景

    金秋十月、丰收正忙,神州大地、岁物丰成。让我们走进大美中国,感受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的丰收好图景。黑龙江长水河农场吉林梨树众惠玉米种植基地内蒙古通辽科左后旗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江西赣鄱平原万亩高标准农田示...

    时间:10-08
  • 【你好,小镇】浙江油车港:科创绘新颜

    编者按:小镇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乡镇是连接城乡的枢纽,也是承载中国文明传承与现代化发展协调统一的关键一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你好,小镇》系列主题报道,走进全国特色乡...

    时间:10-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