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广西:三产融合“润泽”乡村沃土 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2024-11-14 09:22:37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宁11月13日消息(记者梁瑜琳)近日,记者走访广西多地,探访各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成效,感受乡村振兴的新气象、农民生活的新变化。

从乡村资源各具特色、农产品遍地开花,到乡村产业逐步被开发,再到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当前,广西各地正立足资源禀赋,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培育全产业链条 做大做强富民特色产业

在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尤为丰富。广西依托区位、海拔、土壤等优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粮食、糖业、水果、蔬菜、畜禽、渔业6个千亿级的特色农业产业,端好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也鼓起了村民增收的“钱袋子”。

眼下正值木瓜成熟的季节,记者走进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么表村的木瓜种植基地里,只见青色的木瓜挂满枝头,农户梁金波洋溢着丰收的笑脸,其顺着瓜藤采摘木瓜,打包装进箱里。

木瓜挂满枝头(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我种有150亩木瓜,产量大约有220万斤,今年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总产值预计能达到105万元。”梁金波说,他有企业的优质的瓜种和技术支持,生木瓜、木瓜浆也都由企业回收,种出来的木瓜不愁销路。

梁金波所说的企业,是广西农垦明阳农场公司。该公司位于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通过“公司+基地+工厂+农户+技术”新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周边村民增收。

“木瓜营养价值高、口感特别、用途也很广,可以制成木瓜丝、酱菜、木瓜酵素等等,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广西农垦明阳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邹优君介绍,公司也带领农民参与木瓜种植,免费向基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并按订单回收。当前,已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木瓜近3000亩。

村民在企业从事木瓜丝加工工作(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随着木瓜市场的兴旺,该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构建起集育种育苗、示范基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研发的木瓜全产业链项目,让周边村民参与割浆、采摘、管护、加工等工作环节,让更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盘活地域资源 激活乡村振兴新业态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崇左,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民族风情。当地不少村庄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乡村文旅产业振兴之路。

花山,坐落于崇左市宁明县城西北约25公里的明江河畔,以其古老神奇的岩画而闻名海内外。花山岩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刻着人、兽、铜鼓、刀剑、羊角钮钟等造型各异的赭红色图像,记录着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生活、生产和宗教信仰,为中国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

花山岩画(央广网发 陈桂梅 摄)

珠连村,是花山脚下的小山村,依山傍水、古迹独特。曾经,村民守着美丽的风景却寻不到好“钱景”。乘着“文旅热”的东风,当地依托花山风景名胜区、花山温泉小镇等旅游优势,办起农家乐、建成生态民宿、打造文旅体验馆。如今,珠连村文旅产业越做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

“我们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村集体+公司’运营的农家乐项目。项目集旅游度假、餐饮娱乐、观光休闲、农事体验于一体,共有特色民宿、农家乐4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城中镇镇长黄琦峰介绍。

珠连村发展越来越好,在村里就能找到好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今年43岁的村民林艳萍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曾在广东务工,如今回到村里并到当地民宿上班。“我现在每月平均工资有2000多,年底还有土地流转的分红,离家近也更方便照顾家里,感觉很满足。”林艳萍说。

珠连村全貌(央广网发 陈桂梅 摄)

谈及村里的变化,林艳萍表示,她最大的感受是村里的路修好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环境也干净整洁,旅游服务业发展起来后,来玩的人很多,村里也更有活力了。

同样吃起“旅游饭”的还有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德天村地处德天跨国大瀑布景区出口,依托瀑布资源优势,采用“支部+公司+边民”的经营模式,吸纳当地村民从事工艺品销售、竹排载客、电瓶游览车等工作,有效带动边民致富。

振兴乡村,富民为本,这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区),未来,广西将持续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 相关阅读
  • 鱼肥虾美蟹满黄

    去年以来,深居内陆、离海最远的新疆,靠着本地产“海鲜”火爆出圈,“新疆也产海鲜”一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等等;这些海鲜如今也可以产自新疆,2023年新疆水产品产量更是达到了18.39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

    时间:11-14
  • “沙里掘金” 片片沙地变身产业聚集“聚宝盆”

    央视网消息:在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锁边固沙任务进入最后的冲刺。“锁边”就是围绕沙漠筑起一道绿色屏障,阻挡风沙对绿洲的侵蚀。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圈是3046公里,在2023年底已经建成了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

    时间:11-14
  • 中国经济数据观|“双十一”当日7.01亿件快递 小包裹见证消费需求加速释放

    文案:黄博阳制作:樊珊珊 王晔 杨宽配音:黄浩新华网新闻中心 出品...

    时间:11-14
  • 用法治更好守护市场公平(人民时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维护市场秩序,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餐饮、数字电视、蔬菜批发……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反垄断和反不正当...

    时间:11-14
  •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主席与秘鲁的故事

      【学习进行时】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重温习近平...

    时间:11-14
  • 前三季度规上轻工企业实现利润超万亿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轻工行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实现利润超万亿元。今年以来,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推动下,我国轻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内外贸...

    时间:11-14
  • 海缆+陆缆“接力跑” 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并网

    记者今天(13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发电单元正式并网。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这里是位于山东东营离岸8公里海域的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现场。我们可以看到,首批已经建成的300个光伏...

    时间:11-14
  • 浙江多措并举 助力民营企业外贸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浙江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外贸发展。前三季度,浙江省进出口总值3.9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民营企业贡献率达到八成以上。在浙江义乌,年底海外市场促销季正式拉开。面对新的外贸出口形势,越...

    时间:11-14
  • 【一线调研】“自动挡”新农机为丰收添动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产量迈上新台阶的背后离不开我国国产农机装备的提质升级。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在2024中国国际农机展上,记者发现,多家国产农机的龙头企业纷纷展出...

    时间:1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