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走进稷山3处“国保”:稷王庙有“三绝”,马村砖雕影响至今

2024-11-14 19:31:51

来源:澎湃新闻

运城市稷山县,是一座“宝藏县城”。

这里被称为“后稷故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山西首批“千年古县”,拥有大佛寺、稷王庙、青龙寺、宋金墓、法王庙等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建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也承载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更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稷山马村砖雕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12日,讲解员为游客讲解墓里的砖雕“二十四孝图”。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11月12日,“万里山河路”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调研团走进稷山大佛寺、稷王庙、宋金墓,深度领略山西古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探寻稷山县如何平衡文旅开发和文物保护。

稷山县文保中心副主任刘卫宾介绍,近年来,稷山在加强古建保护管理下了大功夫,例如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保护体系,明确专人,坚持每日进行文物古建巡检;同时,还注重加强文物的活化利用,通过论坛、研讨会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稷山古建筑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稷山大佛寺原名清凉寺,又名佛阁寺,创建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距今已有880余年历史。

寺院坐北朝南,建有山门、天王殿、大殿及两侧钟楼、鼓楼、碑廊、文殊殿、普贤殿、十八罗汉洞和十殿阎君洞。

稷山大佛寺已有800多年历史。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进入大佛寺,首先看到的是古朴而庄重的朱红色山门。此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路向上的台阶。据景区讲解员介绍,“这里共有108个台阶,每登一阶便意味着抛却一种烦恼。登上所有台阶后,寓意消除了108种人生的烦恼。”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穿过天王殿便来到了大佛寺的核心——大雄宝殿。公开报道显示,这座大殿也是目前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单体仿元建筑。

走进大殿,正中间一尊高达20米的弥勒大佛蔚为壮观,它面目丰满圆润,动态舒展自如,左手下垂扶于左膝之上,右手上举呈“说法印”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更引人瞩目的是它的材质,大佛由土雕而成,其保存难度也更加高。

稷山大佛寺大雄宝殿内坐落一尊高20米、背倚土崖雕成的大佛,被古建专家柴泽俊先生称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据讲解员介绍,稷山县城共经历了18次地震,然而这尊土雕大佛却如同一位坚韧的守护者,屹立不倒,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被古建专家柴泽俊先生称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稷山大佛”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稷王庙里赏“三绝”

从大佛寺景区出发,驱车约10分钟便可抵达稷王庙,这里是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

据工作人员介绍,后稷姓姬名弃,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生活于尧舜时期,一生树艺五谷,发展农业,为原始社会后期发明农业种植的鼻祖,被人们奉为“谷神”拜谒,并被尊为“稷王”。

稷山稷王庙始建于元代,是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始建于元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稷山稷王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留最完整的一处专祀谷神后稷的庙宇,集石雕、木刻、琉璃为一体,备受古建专家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古建筑“三绝”。

稷王庙现存过亭、姜嫄殿及东西垛殿主体结构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皆为清代,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主体建筑规模宏伟,元清建筑荟萃,石木雕刻精致出众,堪称黄河部东同类稷王庙之最。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木刻特写。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前檐明间两根平柱为蟠龙浮雕石柱。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琉璃瓦顶。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在参观稷王庙之后,参与本次调研的嘉宾普遍感叹不已。网络名人@应旺 表示,稷王庙不仅是一处古建筑奇观,更是承载着华夏民族对农业文明的景仰与传承。@小满 则认为,稷王庙内建筑巧夺天工,雕梁画栋间尽显匠心,每一处纹饰都在低诉古老的农桑技艺,一砖一瓦皆铭刻着对后稷的景仰追思。

探秘宋金墓群

在稷山县,游客还可以走进神秘的地下古墓,欣赏精美绝伦的砖雕技艺。

资料记载,地处稷山县马村的宋金墓群,原是马村段氏家族的祖茔地,是宋政和八年至金大定二十一年之间的遗物,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

马村宋金墓群的通道左右连接着各个墓室,大小不一,但形制相近,仿四合院,皆为夫妇合葬。雕刻华丽的墓室门楼狭窄,只能低头斜身进入墓室。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据讲解员介绍,整个墓群共有墓室十四座,现已发掘出其中的九座。该古墓葬整体为仿木结构砖雕四合院制,整体彩绘,局部壁画,保存比较完整。

沿着台阶而下,拐过弯便是长长的主通道。通道左右连接着各个墓室,大小不一,但形制相近,仿四合院,皆夫妇合葬。

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等人物组雕,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

特别是墓壁上雕刻的戏台、有戏俑、乐队正在作戏演奏的场面,生、末、净、旦、丑栩栩如生,笙、箫、琴、鼓清晰分辨,把中国戏剧搬上舞台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整整200年。

马村墓群中每一个墓室都是一座砖雕古建结构的民居四合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民居结构、服饰特色、丧葬习俗和砖雕艺术。

例如,在二号墓室中的“开芳宴”,是宋金墓中流行的装饰题材。这是夫妻之间一种特定的宴席,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只见男女墓主人分别坐在桌子两旁宴饮、观赏散乐杂剧,侍者立于左右听候吩咐,帐幔卷帘、屏风桌椅、盘盏箱柜一应俱全。

“开芳宴”是宋金墓中流行的装饰题材,主人端坐院中看戏,栩栩如生。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至今,段氏后人仍保存马村宋金墓群里的砖雕祖训“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这三句祖训高度概括了古代天人合一、修德养生的和谐理念,被认为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而在整个墓群中最豪华的墓室,当属八号墓室。墓室有两层围廊,是最早的阁楼式四合院的雏形。四周加饰彩绘,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两旁门楼加饰龙头,有开口龙、闭口龙。根据民间传说,开口龙就有发言权,这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期盼,段氏这一家族从这一代开始就能有人为官。

来自太原的游客王女士在参观完墓群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这里的砖雕的确称得上叹为观止,每一个墓室都不尽相同,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智慧。希望有更多人能来稷山,这里的文物真的很值得一看。”

马村宋金墓里的一处人像砖雕,人物表情惟妙惟肖。 澎湃新闻记者 金向玉 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稷山古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稷山县积极促推文旅融合发展。

稷山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旅游发展中心负责人高丽介绍,稷山紧紧扣住“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这块金字招牌,打好“七大国保”、“五大非遗”、国家板枣公园、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好牌,推出板枣文化节、马拉松等活动,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也吸引更多游客能来到稷山。

  • 相关阅读
  • 副州长杨坤、原州长杨健,同日通报被查!

      中新网北京11月14日电(李京统)云南省纪委监委11月14日发布两则消息:云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杨健,大理州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杨坤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担任州长期间,曾两次被问责  此...

    时间:11-14
  • 刘震云谈文明交流互鉴:倾听比诉说更重要

      中新网多维尔11月14日电(记者 阚枫 王高飞)“通过交流你才能了解别的民族,然后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最重要的是知道其他民族的优点,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缺点。”知名作家、编剧刘震云在中法文化...

    时间:11-14
  • 连续29年办“家宴” 浙江庆元统战力量守护最美“夕阳红”

      中新网丽水11月14日电(周健 李瑜薇)安排人员、定制菜单、清扫场地、布置餐桌、氛围营造、招募志愿者……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南峰十八村,每月初九前夕,南峰老人协会的几个负责人都会格外忙碌,只为初九那天能让留守...

    时间:11-14
  • 西部乡村行丨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端起“生态饭碗” 一座城市的绿色转型之变

    陕西安康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西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安康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找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成为激发...

    时间:11-14
  • 因城施策、创新举措 全国保交房工作有力推进 已交付285万套

    记者11月14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有力,截至13日,全国已交付285万套。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为了更好地完成保交房任务,各地因城施策、创新举措,坚持高位统筹,通过加强政府调度、督促企业“瘦身自救”、...

    时间:11-14
  • 1至10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7.1亿人次 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10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0555列,同比...

    时间:11-14
  • 评论:金、马游“热起来”映射大陆对台湾基层的善意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金、马游“热起来”映射大陆对台湾基层的善意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  国务院台办13日介绍了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旅游签注恢复办理以来的最新进展。主动采取措施,推动陆客赴对岸旅游观光...

    时间:11-14
  • 楚地竹简,见证中华文脉绵延不绝

    几千年前的竹简像一封封书信从古代穿越到现代……在荆州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热土上透过出土的简牍我们看到了古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记录了古人的思考与智慧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在荆州出土的简牍都记录了哪些有...

    时间:11-14
  • 万千气象看广东:连绵坡地变发展高地,梅州打造山地新方案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视作“头号工程”,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

    时间:1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