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港澳通关再提速!“免出示证件”通道启用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

2024-11-20 21:22:31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11月20日0时起,全国首批“免出示证件”通道在毗邻澳门的珠海拱北口岸上线试运行。

全国首批“免出示证件”通道上线试运行

据介绍,这一通关便利举措目前主要针对来往粤港澳三地的“常旅客”,其中包括年满14周岁(含),持有效往来港澳通行证和多次有效逗留、探亲、商务、人才、其他类赴港澳签注的内地居民,以及持有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含非中国籍)的港澳居民,且同意边检机关采集核验面相、指纹等信息。以上群体在使用“免出示证件”通道通关时,无需出示实体出入境证件,依靠留存的生物识别信息就能办理通关手续。

拱北口岸是连接粤澳两地的重要通关口岸,年均通关人数超1亿人次,“免出示证件”通道启用后将进一步便利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人员往来,有效提升通关效率。

拱北边检站副站长 胡红雨:“免出示证件”通道的启用,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拱北边检站也提醒广大通关旅客,因内地居民入境港澳地区时需凭证接受查验,港澳居民进入内地时需凭证办理停居留、出行等事宜,所有往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人员仍应随身携带本人有效出入境证件。

深圳湾及拱北口岸今起试行“免出示证件通关”

11月20日0时起,全国首批“免出示证件”通道上线试运行。目前先行在深圳市深圳湾口岸、珠海市拱北口岸试点启用,后续将逐步扩大适用口岸。

总台记者 赵菁:我现在是在拱北口岸的旅客出境大厅的“免出示证件”通道,从今天0时起,因私经常往来港澳地区的人员,可走这条“免出示证件”通道通行。

据介绍,这一通关便利举措目前主要针对来往粤港澳三地的“常旅客”,与常规通道相比,“免出示证件”通道只需根据留存的生物信息“刷脸”就能够通过。按照适用条件,符合免出示证件通行人员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目前可以经内地边检普通快捷通道通关的港澳居民,另一种是持有效往来港澳通行证和赴港澳多次有效逗留、探亲、商务、人才、其他类签注的内地居民。简单来说,内地居民的港澳通行证背面签注栏的字母是D、T、S、R、Q且多次有效的,就可以走“免出示证件通道”。根据出入境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目前先行在深圳市深圳湾口岸、珠海市拱北口岸试点启用“免出示证件”通道,后续将逐步扩大适用口岸。

  • 相关阅读
  •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李京泽)记者20日从中国民政部获悉,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于当日正式上线运行。  当日,民政部举行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在会上介绍称,全国养老服务信息...

    时间:11-20
  • 中国科学家领导在国际上首次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是由太阳爆发活动产生的最具破坏性的空间天气事件之一,高能粒子可能到达火星后对火星空间和火星表面产生影响,这项研究对未来火星探测任务中的防辐射工作具有重...

    时间:11-20
  •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中新社乌镇11月20日电 (陈溯 奚金燕)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简称“乌镇峰会”)20日在浙江乌镇开幕。本次乌镇峰会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围绕全球...

    时间:11-20
  • 和评理 | 八项行动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推动构建公正世界

      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G20第十九次峰会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面临着众多挑战:乌克兰和中东地区的持续冲突、潜在的地缘政治热点、全球经济乏力、国际贸易和国与国关系中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气候变...

    时间:11-20
  • 中国科学家领导在国际上首次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中新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是由太阳爆发活动产生的最具破坏性的空间天气事件之一,这些高能粒子可能到达火星后并对火星空间和火星表面产生影响,对未来火星探测任务中的防辐射工作具有重要...

    时间:11-20
  • 明天,有场重要活动

      世界很大,大到需要跨越山海相见;世界又很小,小到一次鼠标点击就能沟通异域。网络,拉近人与人,让文明与文明互相遇鉴。每一次交流,都是对未来的探索;每一次互鉴,都促进文明的发展。  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

    时间:11-20
  • 东西问丨鲁广锦:“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人权思想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题:“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人权思想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专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  中新社记者 孔任远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正...

    时间:11-20
  • 东西问丨乔清举:当今世界人权概念包含中华文化基因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题:当今世界人权概念包含中华文化基因  ——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乔清举  中新社记者 王肃宁  “人权”这一概念虽产生于西方,但人权的思想并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

    时间:11-20
  • 东西问丨短评:为何从中华典籍探人权理念?

      中新社长沙11月20日电 题:为何从中华典籍探人权理念?  中新社记者 王宗汉  湘江水畔,岳麓山下,“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长沙举行。海内外学者齐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依托中国古...

    时间:11-20
  • 东西问丨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前官员:人权发展需要聆听古代智慧

      中新社长沙11月20日电 题:人权发展需要聆听古代智慧  ——专访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前官员克里斯托弗·培修  中新社记者 王宗汉 白祖偕 徐志雄  11月18日至20日,“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

    时间:11-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