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小草莓长成“致富果”(讲述·一线见闻)

2024-11-22 08:5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东港一家果业公司包装车间里,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本报记者 刘佳华摄

核心阅读

改良品种、发展电商、壮大品牌、丰富业态……近年来,辽宁省东港市多措并举,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鲜果年产值超60亿元,10万多农户从事草莓生产,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初冬时节,草莓抢“鲜”上市,记者走进东港,看颗颗草莓因何红艳如许。

 

“快尝尝!”三步并两步,辽宁省东港市椅圈镇李家店村的夏广文从垄沟里跳过来,手捧一把草莓,果肉饱满、色泽亮丽,咬上一口,味道甜美、香气浓郁。

“这就是‘红颜’草莓,又叫99草莓。”30岁的夏广文,去年回村帮父母种植销售草莓,“管理精细,亩产能到8000斤以上,效益很可观。”

草莓这颗“致富果”,扎根东港已有百年。“据县志记载,椅圈镇夏家村1924年最先引种草莓。”东港市委书记孙晓晖介绍,目前,全市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鲜果年产值超60亿元,10万多农户从事草莓生产,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带动农户,精心种植——

一群能人回家乡

阳光洒落,大棚里暖意融融,草莓茎叶一片翠绿,其间点缀着颗颗鲜红的草莓。细看,茎叶并非长在土地里,而是长在半人高的架子上,每株苗旁的“土壤”里,插着输送水肥的细管。

“这‘土壤’其实是珍珠岩、椰糠等基质。”夏广俊站在架子旁,说着高架栽培的好处,“不用再弯腰干活,劳动效率提升,能精准控制水肥用量,草莓的甜度高、病害少,产量也上来了……”

夏广俊是椅圈镇夏家村村民,此前在外打工,1998年开始回乡卖草莓。“以前,东港草莓销路只在省内,我到外地一家家谈,终于把草莓卖到北京的大型商超。”如今,他带头成立的和美草莓专业合作社,吸纳100多户农户,种植草莓300余亩,建起了100座大棚。

两年前,夏广俊的儿子夏远麒回了家,负责合作社线上销售草莓的业务。得益于东港实施的“归巢行动”,目前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带领村民增收,他们依托的产业主要就是草莓。

在东港,“归巢”能人还有不少,他们创新草莓生产销售方式,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玖玖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岗,以前主要向外地贩运草莓。“我发现,从农户地里收来的草莓,品质不一。于是从2013年开始自己建农场,现在已带动1000多户农户,去年产值超3亿元。”

和草莓打交道近30年,徐岗见证了许多变化。“以前种草莓很费人工,现在有卷帘机,还能自动控温、滴灌;以前都是红色品种,现在白的、粉的都有;以前种植、销售各干各的,现在很多合作社业务覆盖全链条。”

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马廷东,回乡种草莓20多年,在他担任理事长的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155户社员种植草莓等浆果近1.2万亩。“为鼓励大伙儿技术创新,合作社搞了5届草莓大赛,每届都有新成果。今年正推广冷藏苗技术升级版,让草莓10月初就能上市。”

每天,早上到大棚起帘,上午采摘,下午浇水施肥,傍晚再放帘;每年,4月到8月育苗,9月开始种植,11月到次年6月采摘售卖……这是长安镇王家村村民季学丹的一天和一年,辛苦却甜蜜。“加入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后,跟着学新技术,现在我家盖了3座大棚,年收入几十万元,还买了车。”季学丹说。

发力电商,对接物流——

一颗草莓出东港

上午9点,甲午先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场直播带货开始了。

“看这特大果,比鸡蛋还大……”主播高小涵进入直播间,对着镜头认真介绍草莓,补光灯照亮她的面庞。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了几十个订单。

“我们2014年开始线上销售草莓,目前在天猫、抖音等平台都有店铺。”甲午先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福鹏说,去年公司线上销售草莓约40万斤。这几年还陆续投资建设了种植基地、供应链公司和包装厂。“我们研制的新包装,一层包装能替代过去的两层,环保实用,成本还低。”

早上,甲午先生的种植基地里,草莓被轻轻摘下放进筐里;中午,草莓被运到分拣中心;下午分拣后,草莓被套上网套装进包装盒和塑封袋,抽真空,随后放进泡沫箱和纸箱,胶带封箱;“浙江两盒”,箱子上很快被贴上了目的地;晚上,它们去往大连周水子机场,搭乘顺丰的“草莓专机”飞往浙江。从下单到收货,全程不到48小时。

“我们针对东港草莓推行‘陆铁空’多式联运,努力提高运输效率。”顺丰速运辽宁有限公司农产品供应链负责人杜文峰介绍,公司今年针对东港草莓的整体运输能力提升超20%,单日调配飞机6架次,还储备300余吨散航资源,干线冷链运输车辆增至230余车次。

小草莓有大流量。东港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东港市建立“线下实体店+旗舰网店+物流配送”的一体化经营体系。目前,全市注册电商企业、个体户数达6600余户,各类网店1.5万多家,草莓鲜果销售中,电商销售占比超三成。

“让世界爱上东港草莓”,这是马廷东的目标。在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包装车间里,一盒盒草莓整装待发,几天后,它们将到达印度尼西亚的超市。“我们的草莓销往东南亚、非洲等地,去年出口额超1000万元。”马廷东说。

大连海关大东港海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对东港草莓设立查检绿色通道,实现查检环节“零延时、零等待”。“今年前10个月,东港鲜草莓出口292.31吨,货值4027.29万元。”

培育品牌,延伸链条——

一株种苗正成长

身着无菌服,一手拿镊子,一手轻轻挪动手术刀,张明瀚盯着显微镜,稳稳地从草莓茎尖切下不到1毫米的部分,小心翼翼放入培养基中。

“30天后能达到继代状态,再经过扩繁,就能1株变3株。”张明瀚是东港市君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组培中心主任,他正尝试培育新的草莓种苗。在公司的草莓脱病毒种苗繁育室里,摆放了5万多个繁育脱毒种苗的小罐。

为啥大费周章培育新苗?“传统方式繁育草莓种苗,病毒一代代遗传积累,草莓产量和品质都会下滑,我们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配合药剂处理和热处理,能确保新苗脱毒,从而保证产量和品质。”张明瀚说。

君桦公司董事长吕治君说:“我们由销售端延伸到链条前端的种苗培育。去年7月,组培中心投产,年繁育脱病毒草莓种苗300万株,冷冻苗、假植苗等1500万株。客户反馈很好,草莓亩均产量增加约25%。”

东港草莓,也如同一株种苗,在这片沃土上不断成长——

品牌在壮大。东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姜锡鑫的办公桌上,有份东港草莓百年系列活动筹备方案,最近他为这事儿忙得“脚打后脑勺”。近年来,东港草莓积极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去年在北京、上海等地都举办了展会和发布会,目前已举办4届丹东东港草莓文化节。

技术更普及。辽宁草莓技术科学研究院坐落在东港,副院长姜兆彤研究草莓30多年,他和同事们起草的《绿色食品草莓生产技术规程》等,作为地方标准被推广。“我们定期普及新技术,培训种植户。日光温室草莓早熟栽培技术的推广,让草莓提早40余天上市。”姜兆彤说。

业态更丰富。北井子镇徐坨村村民孙福洪,两年前“归巢”东港,将自家的草莓大棚打造成景点,与村里的稻田画、花海等串联,每到旅游旺季,有不少游客涌入他家的大棚。“去年收入30万元,其中近10万元来自采摘,游客多时一天能采摘300多斤。”孙福洪眼里充盈着满足。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2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今年第三季度外国人入境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

      中新网11月22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童学军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单方面免签政策,正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童学军...

    时间:11-22
  • 外交部:目前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免签

      中新网11月22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童学军在会上介绍,近一段时间以来,外交部持续推出签证便利化举措,不断改进外籍人士来华体验。  一是让人员往来更顺畅。一年...

    时间:11-22
  • 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吉平被提起公诉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消息,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吉平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信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向...

    时间:11-22
  • 乌镇“网事”丨世界青年乌镇话数字未来

      11月20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启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青年领军者”集体亮相,央视新闻专访了其中五位,探讨他们眼中数字未来的模样。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未来  来自马来西亚的谭政宗长期致力于...

    时间:11-22
  • 载人登月画面提前“剧透” 中国载人航天精彩可期

      央视网消息:11月21日,第六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在广东深圳开幕,载人航天相关领域800多名专家学者共议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  本届大会设置载人航天总体与共性技术、人员空间驻留及月球探测保障与人因工程技术等15...

    时间:11-22
  • 视频画报丨“黄金搭档”的握手——习近平主席的巴西利亚时间

      当地时间11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活动后离开里约热内卢,乘专机抵达巴西利亚,开始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20日上午,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气氛热烈友好,迎接...

    时间:11-22
  • 第14次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在老挝举行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 第14次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21日下午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由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和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占沙蒙共同主持。  董军说,近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国-东...

    时间:11-22
  • 长江边上“长江村”

    飞鸟掠过巴彦喀拉山下的湖泊。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的学生在做操。 冯春梓摄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长江村中坝岛蔬菜基地(无...

    时间:11-22
  • 助力青年群体好就业、就好业(民生改善在身边)

    今年7月,山东青岛市发布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推出“青才实训”实习岗位、打造“青岗优聘”招聘专栏,提出力争到2026年新引进青年人才45万人以上,青年群体占全市就业人员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助...

    时间:11-22
  • 嵌入式托育服务进社区(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上))

    图①:浙江台州路北街道璞悦府小鹤培家庭托育的老师在陪伴孩子。 蒋友青摄(人民视觉) 图②:四川成都锦江区枫树社区的苗苗家托育中心,老师在给小朋友擦手。 本报记者 游 仪摄 图③:贵州黔西莲城...

    时间:1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