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 108道工序,匠心制作一张纸

2024-11-30 15:38:02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宣纸,始于唐代,发源于安徽泾县,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历经清洗、蒸煮、晾晒、拣选、捶捣、切割……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要经过108道工序,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

如今在泾县,仍沿用着明清宣纸生产繁盛时期的捞纸、晒纸、剪纸等纯手工工序。古往今来,这是承载中国千年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该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无数传统手工匠人们的匠心磨砺,制作出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近日,记者走进泾县,感受宣纸制作技艺千年传承之美。

手工宣纸的“掌帘人”

近日,在泾县乌溪乡宣纸文化园宣纸非遗制作技艺展示区,许多游客被宣纸捞纸这项工艺所吸引,驻足目不转睛地观看。

“宣纸从池水中一捞一放,一张宣纸立刻成型,不得不佩服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技艺!”来自南京的游客王先生惊叹道。

宣纸生产过程中,捞纸是一道十分关键的工序,技术含量非常高。一般需两名师傅共同完成,一人负责掌帘、一人协助抬帘,从纸浆里捞出有形的纸张来。

捞纸工周东红和搭档娴熟配合,捞纸帘在纸浆池中来回晃动,不到20秒,一张薄如蝉翼的湿润宣纸便显了形,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别看动作简单,里面的门道却不少。每捞一张宣纸,姿势都有细微的变化,是掌帘的精髓。”周东红说,宣纸有100多种,捞纸工要熟悉100多种水浆动态,练就100多种精细手感。捞纸决定宣纸成败,纸张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全在这一“捞”上。每加一次纸浆,能捞出100张宣纸。每捞出一张纸,纸浆的浓度都在变化。如何控制好每一张纸的厚薄,当中的微妙手法全凭经验。

在泾县宣纸厂,周东红从1985年拜师学艺捞纸技艺开始,一干就是近40年。

现在,周东红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就是一杆秤,经他捞出的宣纸,每100张宣纸的平均重量误差仅为2克,每年捞出的30万张宣纸,长期保持成品率100%。

回想当初学艺的时候,周东红捞出来的纸厚薄不均,成品率很难达到要求。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周东红早上岗、晚下班,仔细观察优秀的老师傅如何操作,揣摩动作要领。由于长期和纸浆打交道,他的双手在天寒时易长冻疮,只能靠涂抹药膏缓解。抬手、弯腰、转步……在捞纸车间,周东红平均每天需要重复这一套动作1000次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捞出制作的宣纸品质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包括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书画家,成为他们书画以及国家画院专用画纸。他也先后荣获“大国工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

继续活跃在捞纸生产一线,“传承”正成为周东红工作中的另一个关键词。这些年,他带了30多名徒弟,培养出了一批先进工作者和捞纸技艺传承人。平时也会积极参加宣纸制作技艺的文化活动,积极传播宣纸文化。

“我是手艺人,既是用手吃饭,更是‘守’住技艺,做好传统技艺传承和创新是本分,也是我的初心。”周东红说。

“新匠人”爱上“老手艺”

走进泾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晒纸车间,晒纸工师傅姚云夔正在忙碌着。他用手指点起一张宣纸的一角将其揭下,同其他堆叠的宣纸分离。之后将纸张在烘干墙上定位,并用松针刷平。几分钟后,一张宣纸迅速烘干。随后他将烘干好的宣纸再揭下,整齐放好。

看起来很简单的晒纸,每一步都是技术活。姚云夔介绍,将纸张刷到烘干墙上时,手里的松针刷要刷得平整、严实,并且每一刷的力道都不同。“如果力道都一样,那纸张会晒出皱褶,纸也就废了。每一刷要拿捏得当,既要让纸张有刷痕,又不让刷痕太重。”

1991年出生的姚云夔,2014年进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宣纸晒纸技艺已10年。

当学徒时,姚云夔学习着宣纸制作技艺,令他印象深刻的有两道工序,一道是水中捞纸,另一道则是火上晒纸。

“捞纸”苦于冬,每当冬季来临,姚云夔要将双手浸入刺骨的冷水中,反反复复出水入水,常以一双手通红结束一天的劳作任务。“晒纸”苦于夏,酷暑时节,生产车间里的室内温度通常高达40到50℃,姚云夔常在高温中工作,汗水打湿衣襟是家常便饭。

“烤房里的土坯墙由石灰加耐火砖打造而成,内部实打实地烧火,墙面温度比钢板面温度更高,达100摄氏度以上。”姚云夔说要忍过去,一个合格的手艺人就得有这点耐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下,技艺在他的指尖扎根。

如今,在生产车间里,98%的师傅年龄在55岁以上,与姚云夔年龄相仿的晒纸工屈指可数。谈及为何坚守这门传统技艺,姚云夔说:“这门手艺肯定要有年轻人去继承的,既然学了,就要学好、学精!”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宣纸,姚云夔注册了抖音号,在互联网上宣传宣纸的制作过程,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匠人。目前,他的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已达到7000多万,全网共有1.3亿播放量。拍摄、剪辑,都是姚云夔独自完成,只为向网友传递更多的宣纸文化知识,让传统文化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 相关阅读
  • 2024年全国跳伞锦标赛在江西吉安开赛 近百名运动员参赛

      中新网吉安11月30日电 (刘力鑫)30日,2024年全国跳伞锦标赛在位于江西吉安县的桐坪通用机场开赛。本次赛事设有11个竞赛组别,共有来自江西、北京、山西、湖北等多支代表队的近百名运动员参赛,其中不乏世界冠军和亚洲...

    时间:11-30
  • 提升中草药质量控制水平 《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首发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集学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学术专著《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仪式。11月30日,《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在北京举行...

    时间:11-30
  • 第十三届“昆山妈祖杯”海峡两岸慢速垒球邀请赛开赛

      中新网昆山11月30日电 (记者 钟升)第十三届“昆山妈祖杯”海峡两岸慢速垒球邀请赛30日在江苏昆山正式开赛。来自两岸的慢垒球运动爱好者齐聚赛场,以球会友,共叙情谊。第十三届“昆山妈祖杯”海峡两岸慢速垒球邀请赛...

    时间:11-30
  • 福州发布第二批“台胞寻根示范点”

      中新社福州11月30日电 (记者 闫旭)“台湾青年寻根闽都行”活动30日在福州启幕,超百名台湾嘉宾参加。活动开幕式上,还发布并授牌了第二批“台胞寻根示范点”,包含台湾会馆、沈葆桢故居、上街侯官城隍庙、福州财神庙等...

    时间:11-30
  • 杭州连续20年发布生活品质总点评年度十大现象

    交流发布会现场。杭州市委改革办 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记者 王逸飞)11月30日,“勇当先行者·弄潮新天堂——2024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交流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发布代表本年度杭州生活品质和建设发展成就的十大现...

    时间:11-30
  •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

      中新网成都11月30日电 (记者 安源)记者30日从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获悉,九寨沟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人员日前在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照片时,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的身影。此为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

    时间:11-30
  • 广东侨乡信宜大成面:一头是家乡 一头是儿郎

      中新社茂名11月30日电 题:广东侨乡信宜大成面:一头是家乡 一头是儿郎  作者 梁盛 高干  “一根面条长又长,一头是家乡,一头是儿郎。”在广东知名侨乡茂名信宜市的大街小巷,时常会听到这一当地人耳熟能详的歌谣。 ...

    时间:11-30
  • 教育人才受热捧 中国千余用人单位赴长春揽才

      中新网长春11月30日电 (记者 郭佳)全国高校2025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30日在长春举行。来自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100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与各地毕业生现场交流洽谈,提供岗位3万余个。  ...

    时间:11-30
  • 藏羌彝文化在三亚掀起“最炫民族风”

      中新网三亚11月30日电 (王利文)29日晚,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在海南三亚举办表演项目颁奖晚会并公布获奖名单。经历两轮比拼,四川代表团带来的7个项目参赛在170个表演项目中脱颖而出,...

    时间:11-30
  • 广西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区军雄被“双开”

      中新网11月30日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对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区军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区军雄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

    时间:1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