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化中国行|回家过年!中国春节何以成“人类非遗代表作”

2024-12-05 15:33:05

来源:现代快报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春节了。

12月4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秦淮灯彩、桃花坞年画、泰伯庙会等江苏的非遗项目在其中。

春节成功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

“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最具乡土情怀和人间情意的一句话。

“万一春节回不去家,除夕夜必定要给父母打个电话拜年,此时你说话的声音都跟平常不一样,那是民族文化的DNA在你身上发作了。”作家、画家、“中国非遗保护第一人”冯骥才曾说。

在申遗文本中,对“春节”也有介绍。“春节,在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时,人们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迎接新年,祈求好运,庆祝家庭团聚,促进社区和谐。这种庆祝的过程被称为‘过年’(跨越一年)。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开始打扫房子,贴春联和年画,储备粮食并准备食物。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熬夜迎接新年。在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戚、朋友和邻居致以新年的问候。节日活动包括社区举办的庙会、社火和灯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主任陈红雨说,“过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延续性,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多种社会习俗,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规范、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春节公布为世界级非遗,是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种体现。毕竟春节是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的传统节日。放眼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

吃饺子、贴对联、赶庙会……都是春节的一环

楹联习俗、年画、闻喜花馍、庙会、祭祖习俗、龙舞、民间社火、元宵节、灯会、灯彩、春节……这次申遗,“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和春节相关的所有过年习俗。

陈红雨介绍,春节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实践项目,是非常多的、具体活动的集合,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过年习俗都包含在内。“比如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有贴年画的习俗,因此,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广州佛山木版年画、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四川绵竹木版年画……都包含在内。”

除了传统年俗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机构也在其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申报工作提供农历知识、编算等方面资料。春节的日期并非由民俗决定,而是依据中国独有的农历——一种阴阳合历来确定的。这种历法不仅考虑了太阳的运行周期,还兼顾了月亮的月相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卓越成就。春节的日期因此而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都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采用北京时间为标准计算公布。

众多的传承人中,冯骥才也在其中。缘由是30多年来,冯骥才一直致力于对春节遗产的保护和弘扬。而他关于恢复除夕放假的建议也得到了国家的采纳。此外,他还组织了为期十年的年画普查,面对公众写了大量关于春节价值的思辨性文章,主编了普及性读物《我们的节日·春节》等。

秦淮灯彩、桃花坞年画、泰伯庙会……江苏非遗项目在其中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中,南京的秦淮灯会、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无锡的泰伯庙会都在其中。

南京秦淮灯会,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南朝时,从宫廷走向大众。南梁沈约的《宋书》,梁简文帝萧纲的《列灯赋》《对烛赋》《咏笼灯绝句诗》《正月八日燃灯应令》,陈后主的《宴光璧殿咏遥山灯》《三善殿夕望山灯》等诗文中,均有不少真实而细腻的描述。到了明朝,朱元璋倡导元宵灯节活动,把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为10天,鼎盛时期灯彩品种达300多种之多。自明代伊始的“秦淮灯火(彩)甲天下”之美誉,一直影响至今。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至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到清雍正、乾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清雅细秀、构图复杂是其主要特色,风俗年画尤具独创性,其“仿泰西笔法”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姑苏万年桥》《山塘普济桥》《百子图》《一团和气》《瑞阳喜庆》和《花开富贵》……都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经典之作。历史上,桃花木版年画除行销全国各地外,还流传至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对日本“浮世绘”技法有着重要影响。

无锡泰伯庙会是江南开春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庙会吸引着方圆数百里乡民来赶集,城乡百姓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到此朝拜,盛况空前,历年不衰。乡间流传有“正月初九拜泰伯,稻谷多收一二百”的民谣。

“中国春节入选世界非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溯源、活化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新表示,泰伯庙会“打包”入列世界非遗,对泰伯庙会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将有很大提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是钟寅 高达 陈敏/文 赵杰 顾闻 是钟寅 陈敏 高达/摄 是钟寅/视频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敦促美方停止纵容支持“台独”势力“以武谋独”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董雪)就中国外交部5日公布对13家美国军工企业和6名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武装台湾,停止纵容支持“台独”势力“以武谋独...

    时间:12-05
  • “新”中有数新澳门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当前融入大湾区的新澳门正焕发新的活力一同感知“新”中有数的新澳门监制丨张鸥 吴光秋制片人丨 王菊霞 吴璇视觉丨郭一编辑丨王家沛统筹丨陈璐 李梓瑄©2024中央广...

    时间:12-05
  • 万人说新疆|汗洒幕后 艺展舞台

    在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有一位热爱杂技的演员,她精通蹬鼓和空竹两种技艺,用惊人的平衡和力量展现着杂技的魅力。她的表演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观众心灵的触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感受杂技的魅力...

    时间:12-05
  • 共赴体育盛会 唱响团结赞歌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西藏代表团运动员在进行民族健身操比赛。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锅弦。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西藏队选手表演《强杆踏许》。第十二届全国少...

    时间:12-05
  • 10国留学生在重庆感受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貌

      中新网重庆12月5日电 (记者 钟旖)2024“来华留学生陆海新通道行”主题活动5日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举行。  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10个国家的30名西南大学留学生走进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东盟商品集采城、...

    时间:12-05
  • “争”当选2024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中新社台北12月5日电 (记者 路梅)由两岸机构共同举办的2024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5日在台北揭晓结果,“争”字当选。  作为2024年海峡两岸汉字节的重要配套活动,此次评选自11月4日启动以来,邀请两岸各界知名人...

    时间:12-05
  • 台湾橄榄球教练在闽化身志愿者 助力心智障碍青年体育运动交流

      中新网福州12月5日电 (郑江洛)5日,正值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在台湾橄榄球教练康永明的带领下,20位心智障碍青年(以下简称“心青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腰旗橄榄球运动。  当日,“橄”动你我 “揽”住希望——国际...

    时间:12-05
  • 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开幕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12月5日在北京开幕,来自23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400余位中外代表参会。  本次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赋能共...

    时间:12-05
  • 中国海警局就菲位南海多点侵权挑衅发表谈话

      中新网12月5日电 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2月4日,菲律宾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派出4艘海警船、6艘公务船,连同多艘不明身份船只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和南沙群岛仙宾礁等附...

    时间:12-05
  • 董军集体会见出席第二届几内亚湾安全形势专题研讨会的各国代表团团长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5日在上海集体会见出席第二届几内亚湾安全形势专题研讨会的各国代表团团长。  董军说,中方愿同地区国家军队一道,强化命运与共的理念引领,担当维护安全的共同责任,推进更成体...

    时间:12-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