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三十多年巡诊十几万公里,守护牧民健康(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2024-12-11 08:0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西北边陲的乌尔喀什尔山牧区,当地牧民只要提起李琳(见图右一,本报记者杨明方摄),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位好医生。

  今年59岁的李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30多年来,他巡诊的里程累计十几万公里,守护着当地牧民的健康。

  “牧民需要我,我得留下来”

  12月6日中午,经过一路颠簸,记者从庙尔沟来到李琳曾工作生活20余年的第九师一七〇团三连。

  雪地里,一排土坯平房是李琳曾经住了20多年的家。连队原本有一个卫生室,后来坍塌了,李琳就在家里支起诊台,客厅成了诊室。

  一提起李琳,哈萨克族牧民阿提巴合提·阿提木哈什满是感激。他清晰地记得,刚上初中时的一个深夜,母亲突发急病,他骑马去找李琳医生。李琳二话不说,拿起药箱翻身上马,跟着阿提巴合提赶到他家诊疗。“因为李琳医生,我母亲得到了及时救治。”

  今年53岁的努尔古丽·居玛哈孜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孩子都是李琳医生接生的。据统计,30多年来,李琳接生的孩子有3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是哈萨克族。

  1988年,在部队当过卫生员的李琳,退伍后成为一七〇团医院的卫生员,一年后轮岗来到三连卫生室。

  三连位于乌尔喀什尔山深处,是一七〇团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牧业连队。牧工以哈萨克族为主,八成以上的人家分布在大山里的各个牧业点,最远的牧业点离三连有40多公里。

  牧区山路崎岖,出门时只能靠骑马。无数次摔下、跌倒,李琳学会了骑马。有一次,李琳骑马去巡诊,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药箱裂开了,药品散落一地。他顾不得疼痛,收拾好药箱又继续赶路。

  “当医生,可不能光靠比划。”李琳说,牧区多为哈萨克族牧民,语言不通成为他工作初期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他开始学习哈萨克语,一边做笔记,一边在巡诊过程中向牧民请教。没过多久,李琳也能用哈萨克语与牧民交流了。

  1989年底,为期一年的轮岗期满。听说李琳医生要调走,周边的牧民群众纷纷赶到卫生室挽留:“您走了,我们以后生病了可咋办?”

  “牧民需要我,我得留下来。”1990年春,李琳带着新婚妻子回到三连,把家安到了大山深处。

  “有李医生在,我们看病不发愁”

  冬日下午,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身穿白大褂的李琳在诊室、输液室、缴费处之间来回穿梭,忙个不停。

  哈萨克族小男孩阿尔斯·木拉力汗坐在输液室的椅子上,紧紧盯着李琳手中的针头。熟练地固定好针头后,李琳微笑着鼓励他,“你真棒,很勇敢!”

  回到诊疗室,哈萨克族牧民叶尔荪·斯拉木汗已等候李琳多时。量血压、问病史,李琳给他开药后,又到缴费处帮他交费。原来,部分群众习惯用现金,不会使用扫码支付,李琳就把对方的现金收下,帮病人结算付费。很多牧民说:“有李医生在,我们看病不发愁。”

  牧民摔倒受伤,孩子生病发烧……无惧山高路险,李琳总会及时出现,成为牧民随叫随到的“120”。

  1998年的一个冬夜,李琳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叫醒。“大夫,我老婆难产,请您快去救救她!”牧民卡得别克·阿依腾木木勒扎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快速收拾好药箱后,李琳坐上卡得别克的摩托车就出发了。

  李琳到达时,产妇的情况十分危急。李琳迅速接生、救治,一个小时后,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传出,大伙儿都松了一口气。孩子出生后,李琳悉心看护了4天,确认母子平安后才离开。

  30多年来,李琳救治患者1万多人次,帮59名危重患者挽回了生命。

  “继续当好各族群众的‘健康守护人’”

  2014年9月,一七〇团实施牧工搬迁,在庙尔沟集中建设连队牧民定居点,李琳的卫生室也搬到了庙尔沟。工作地点变了,但工作内容没变,只要牧民群众有需要,李琳就背着药箱出诊、巡诊……

  在牧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常见疾病。李琳入户上门时,会挨个儿为家庭成员量血压、测血糖,认真做好记录。如果发现病情加重,他会提醒牧民前往大医院治疗。

  有的牧民付不起医药费,李琳就自己垫付。2020年6月,牧民哈比毛勒拉·拜依占修羊圈时不小心把腰扭伤了,李琳骑着摩托车连续一个星期上门为他针灸治疗,没有收取任何治疗费用。30多年来,他累计为牧民垫付医药费4万多元。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看病,李琳从未停止学习。多本医学书籍几乎被他翻烂了。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长为一名全科医生。

  让李琳欣喜的是,这些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12月,第九师医共体成立。2021年,一七〇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加入医共体,不仅就医条件改善了,医务人员也增加至9人。

  30多年来,李琳的全身心付出,赢得牧区群众的真心相待。如今,行走在乌尔喀什尔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见到李琳总会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喝碗热奶茶。谁家有喜事,都会邀请李琳来参加。

  再过一个多月,李琳就要退休了。记者问他,下一步有何打算?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愿继续当好各族群众的‘健康守护人’!”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1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启动 新增4项大赛

      中新社雄安12月11日电 (裴国荣 韩冰)“‘比赛+场景体验’是场景汇标志性特点,也是场景汇影响力的直接体现。”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河北省委雄安办副主任,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耿锋11...

    时间:12-11
  • 昆曲古调在沪吟唱“太和正音”

      中新社上海12月11日电 (记者 王笈 康玉湛)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11日晚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首演,从故宫博物院藏万千典籍瑰宝中,撷取节令的华章,以昆曲古调吟唱...

    时间:12-11
  • 奏响鄱阳湖畔的生态协奏曲 ——民进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调研纪实

      11月26日至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带队在江西省上饶市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鄱阳湖白鹤洲湿地、婺源石门村蓝冠噪鹛栖息地及铅山县永平铜矿等地。从候鸟保...

    时间:12-11
  • 浙江省知联会成立20周年:与党同心 与时代同行

      中新网杭州12月11日电(郭其钰)12月11日,浙江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下称“知联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20年来,浙江省知联会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认真履行思想引领、建言献策、聚才荐才、服务社会...

    时间:12-11
  • 水利部启动2024—2025年珠江枯水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

      中新网12月11日电 据水利部官方微信消息,2024年10月以来,珠江流域西江、北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6成,干流天然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3成。受降雨、来水偏少和潮汐动力增强影响,珠江河口咸潮活动加剧,珠江三角洲...

    时间:12-11
  • 学者建言中国心学国际传播:要做到跨文化共情

      中新社贵阳12月11日电 (周燕玲)“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是一个双向交流和双向奔赴的过程,一定要做到跨文化共情,要让别人听得进去、能听得懂,还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11日接受中新社...

    时间:12-11
  • 国台办回应近期两岸交流热点:大潮向前,不停不断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徐雪莹 杨程晨)国务院台办11日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涉及两岸交流的多个议题引发高度关注。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两岸交流的大潮滚滚向前,不会停、不会断,“300多万人次的台湾民众参与...

    时间:12-11
  • 北京发布21项地方标准 涉消费品以旧换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中新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为贯彻《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推动落实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建设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北京发布21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16项,修订5项。  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市场...

    时间:12-11
  • IPSPACE 2024举行 为空间技术和平利用贡献智慧力量

      中新网海口12月11日电 (孟彦)10日至12日,2024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IPSPACE 2024)在海口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参会,推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交流合作。12月10日至12日,2024空间技术...

    时间:12-11
  • 纪念钱学森诞辰113周年主场活动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中新网上海12月11日电 (记者 许婧)纪念钱学森诞辰113周年主场活动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活动现场公布了钱馆第二批13件(套)国家一级文物、《钱学森图书馆藏品大系——有朋来贺》《博物馆里的大思...

    时间:12-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