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做牧民身边随叫随到的“120”(守望)

2025-01-10 08: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清晨,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卫生室的宁静。来电的牧民十分焦急,原来是有人骑马时受伤了。挂断电话,阿依努尔·木萨(见上图,古丽玛黑拉摄)立刻换好衣服,准备好急救药品,拎起医疗箱就出发了……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巴里巴盖乡萨尔哈仁村的村医,阿依努尔守护着190多户牧民的健康。行走山乡30多年,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只要她出现在当地牧民们身边,大家就会感到安心。

  “毡房既是我的家,也是临时的诊所”

  1972年,阿依努尔出生于阿勒泰市阿苇滩镇阔克塔勒村,自小就在阿尔泰山下的牧区生活。那个时候,牧区交通不便,牧民们常常面临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这让她有了一个理想——当一名医生。

  带着这样的想法,1989年,阿依努尔考入阿勒泰地区卫生学校。两年后毕业,她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来到巴里巴盖乡卫生院,走上护士岗位。说起原因,阿依努尔的回答很朴实:“因为我在这片草原上长大。我爱这片草原,更爱草原上的人们。”

  “听说阿勒泰地区要培养一批乡村医生。”2006年的一天,卫生院的同事告诉阿依努尔。听到这一消息,她非常激动,第二天赶紧去市里报了名。

  经过3年的在职培训,阿依努尔如愿成了一名乡村医生。2009年1月,她被派到萨尔哈仁村,担任村里唯一的医生。每年春夏,阿依努尔都会跟着当地牧民一同转场,到了秋冬,她再跟着牧民回到村里的定居点。

  “我骑着骆驼,带着行李,怀里抱着我8个月大的儿子。”阿依努尔依然记得第一次跟着牧民转场的经历,“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掉队,大伙儿需要我。”到达目的地后,阿依努尔和爱人搭起了毡房,“毡房既是我的家,也是临时的诊所。”

  在牧区,牧民的居住点比较分散。阿依努尔经常一个人、一匹马,从一座毡房赶往另一座毡房。山路崎岖陡峭,有时候狭窄的牧道旁就是悬崖。但只要牧民需要,她骑上马就出发。

  “看到大家健康,我就放心了”

  牧区是牛羊生息的理想场所,但在这里,危险和疾病也始终与牧民相伴。山高路险,常有牧民跌落摔伤,还会出现孩子生病发烧、妇女临产等情况。每当他们需要帮助,阿依努尔总会出现,做牧民身边随叫随到的“120”。

  2010年,夏日的一个雨夜,阿依努尔被一阵敲门声叫醒。“大夫,我媳妇怀着孕……不小心被牛踢了,人晕倒了。”牧民说话时,因为走得急已经上气不接下气。阿依努尔赶紧带上医疗箱,骑上马,冒雨就往他家里赶。到达后,阿依努尔立即开始采取急救措施。

  一个小时后,孕妇醒了,但阿依努尔还是不放心,一直守护到天亮。天一亮,她又陪着孕妇前往乡卫生院做进一步检查。当天下午,在确认孕妇身体情况稳定后,她才离开。

  这样的故事,在牧民们的记忆里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阿依努尔会将患者直接接到家里,打针、吃药,还给他们做饭吃。治疗结束后,还会让他们多住些日子,以便进一步观察。

  更多时候,阿依努尔会挨家挨户去巡诊。“血压降下来了,但还是得按时吃药,注意饮食。”阿依努尔一边收起血压仪,一边叮嘱牧民帕依扎·托汗。每隔一个月,阿依努尔就会前往帕依扎等牧民的家,“看到大家健康,我就放心了。”

  在牧区,一些患有慢性病的牧民可能会忘记定期检查。阿依努尔就把他们的信息一一记录在册。谁该量血压了,谁的药快吃完了……打开本子,一目了然。

  阿依努尔的手机通讯录里基本上都是牧民的电话号码。牧民有啥事,也随时都会给她打电话。30多年来,阿依努尔累计接诊超过10万人次。

  “我们多努力一分,牧民的健康就多一分”

  走在村子里,阿依努尔很受欢迎。牧民们会请她进屋喝奶茶,孩子们会亲切地叫她“医生奶奶”。

  “我把他们当亲人,他们也把我装进了心里。”阿依努尔感动于这份温情,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升医术水平。翻开她的学习笔记,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巴里巴盖乡经常组织村医学习医学课程,只要她不去巡诊,就一定会赶去上课。

  2016年,村卫生室来了一名90后村医,叫布丽布丽·巴依汗。从此,阿依努尔不再是村里唯一的医生。漫长的巡诊路上,她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这位年轻的姑娘。

  让阿依努尔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医术水平提高的同时,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在提升。如今的村卫生室,设置了疫苗接种室、观察室、药房和诊疗间,还配备了不少新设备。碰上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阿依努尔还会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请教大医院的专家,请他们给出细致指导。

  巡诊、培训、自学……忙碌是阿依努尔的常态。有人劝她该歇一歇了,她摆摆手说:“我们多努力一分,牧民的健康就多一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0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第33届奥运会和第17届残奥会部分金牌运动员和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

    为表彰我国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决定,授予在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黄雨婷等15名运动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授予国家游泳队全国工人先锋号;授予在第17届夏季残疾...

    时间:01-10
  • 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致电(函)习近平主席就我国西藏定日遭受地震灾害表示慰问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以来,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致电(函)国家主席习近平,或通过其他方式表示诚挚慰问。他们是: 俄罗斯总统普京、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

    时间:01-10
  • “携手打造沙中新能源合作标杆”

      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工人正在安装光伏面板。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工人正在安装光伏面板。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远景...

    时间:01-10
  • 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五千万元用于西藏抗震救灾

    本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张洋)为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关怀温暖,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西藏划拨5000万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等工作。...

    时间:01-10
  • 现代化道路上,中非是真朋友(和音)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的开局之年。近日,乍得、吉布提、马达加斯加、刚果(布)等非洲多国同中方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高效务实的中非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彰显中非携手同行、共同迈向...

    时间:01-10
  • 冲锋在最前沿  奋战在艰险处(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1月8日,记者在西藏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见到副乡长边巴罗布时,他正手捧盒饭,边吃边与村干部商量救灾、安置事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党员干部坚定地冲在抗震救灾一线。 1月7日早上8点多,边巴罗...

    时间:01-10
  • 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将访华

    本报北京1月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日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将于1月11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0日 03 版)...

    时间:01-10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文化视角(人民论坛)

    八项规定何以改变中国?从文化角度观察,可以看得更分明。 文化的力量,深沉而澎湃,可沉淀为定力,可转化成动力,可生发出活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从中央八项...

    时间:01-10
  • 中国电影日活动在加德满都举办

    据新华社加德满都1月9日电 (记者易爱军)中国电影日活动9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办,展映了《好东西》《倒仓》《走走停停》等中国影片。 尼泊尔联邦议会众议院议员、前财长普恩致辞时表示,如果尼...

    时间:01-10
  • 三段温暖对话(在现场)

      1月9日,在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施工人员抓紧搭建移动板房。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1月9日,在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施工人员抓紧搭建移动板房。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时间:01-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