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北京发力鼓起百姓“钱袋子” 织密“就业保障网”

2025-01-15 22:1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陈杭 吕少威)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一年经济社发展新目标。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师张艺秋表示,往年全市GDP中,50%以上为直接进入民众口袋的劳动者报酬,一成左右的税收收入通过财政支出形式回馈百姓,经济发展的成果始终最大范围惠及人民群众。

  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发力鼓起百姓的“钱袋子”

  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张艺秋表示,从历史数据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房市和股市要稳住,老百姓的“钱袋子”要守住。2025年,北京将改革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激励机制,工资收入或将随着经济增长“水涨船高”,经济增长了大家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

  织密百姓的就业保障网

  经济增长意味着就业市场的提质扩容。报告提出,今年,北京将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26万人。归集发布不少于1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基本实现将就业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打造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实施扩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快递、外卖等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张艺秋分析,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需要推动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新业态就业“蓄水池”能力,丰富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健康照护师等数十种新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推出“金蓝领”计划让技能人才地位与待遇“双提升”,“京津冀+”青年职业技能实训联盟提供“技能培训+岗位对接”一条龙服务。

  升级百姓的“生活圈子”

  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也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报告指出,今年,北京将全面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实施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和首都西部山水工程,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南苑森林湿地等大尺度公园。加强道路、河道等线性空间点彩连线,打造市民观城观景视廊50条,新增联山联水联社区的绿道1000公里。基本实现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三师”联动街区层面全覆盖,统筹推进街区片区建设,共建社区微花园50个。

  张艺秋表示,近年北京财政收入的税占比持续保持在85%以上,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北京每年超过八成的财政支出用在养老、医疗、体育等民生领域,发展“红利”更加公平惠及民众——昌平区白浮泉体育公园等29个体育公园改扩建后全新亮相,多所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质升级;“出门见绿”走进现实,把更多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无界公园带到市民身边,东城花市大街、石景山五里坨东街等上百条城市画廊美化社区级绿道。

  赋能百姓的智慧生活

  经济增长不仅体现在“量的增长”为百姓生活带来改善,在“质的提升”上也深有体现。张艺秋表示,近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六成,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引领下,数字消费内容供给日益丰富——在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上,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全市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3000万公里,2025年北京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建设;在医疗领域信息协同互联上,全市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292家,实现“多医院、一入口”,网上在线问诊、检验检查报告、缴费开票全面“上线”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丰富百姓的“文化场子”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成果,不断转化为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张艺秋说,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提升,保持全国首位,丰富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目前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是2015年的近3倍,更好满足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相得益彰。

  张艺秋举例,一批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基础设施全新亮相,工人体育场“蝶变”为文体商旅综合体,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北京歌舞剧院“艺术之舟”造型拔地而起;“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创新升级再出发,沉浸式魔术脱口秀、悬疑喜剧、戏剧酒馆秀等百余部精品剧目轮番上演。经济增长与文化繁荣相互赋能,文化优质供给不断丰富,百姓的“文化场子”逐渐热了起来。(完)

  • 相关阅读
  • 科技部:实现科普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有机统一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谢雁冰 吴约)全国人大常委会15日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体采访,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李昕介绍了新法对推动新兴技术科普作出的相关规定,他指出,要在科普中用好新技术,实现科普发展和新技术...

    时间:01-15
  • 科技部: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企业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谢雁冰 吴约)全国人大常委会15日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体采访,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李昕表示,将研究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壮大科普产业规模,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企业。  2...

    时间:01-15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介绍新修订的科普法八大亮点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谢雁冰)全国人大常委会15日在北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体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介绍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据知,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

    时间:01-15
  • 浙江交通观察:高速如何为山区发展添活力?

      中新网丽水1月15日电(奚金燕 吴祖方 谢莉莉)近年来,随着多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和投运,一些山区乡镇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过去,受交通闭塞、空间狭小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大漈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无论是从温州文成、泰顺...

    时间:01-15
  • 浙江省两会观察:高等教育如何向“新”而行?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林波 张益聪)作为科技活动参与者和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无疑是发展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纵观长三角地区,就高等教育而言,江苏高校林立,数量名列前茅;上海尖端高教,前沿领域百尺竿头。同在长三角地...

    时间:01-15
  • 创新浙江观察:向新而行 积蓄发展新动能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童静宜 奚金燕)开年之际,在浙江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超10亿元的高纯钽铌新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现场施工正酣。该项目正式建成后,可形成年产4000吨高纯钽铌新材料的生产能力,助力提升我国在该领...

    时间:01-15
  • 向新而行 “创新浙江”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 (张煜欢 王潇婧)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14日,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以高频出现的“创新”二字,向外界传递出浙江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积极信号,描画出浙江向“新”...

    时间:01-15
  • “两区”建设来,北京累计实施120余项突破性政策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吕少威 陈杭)获批在全国首批开展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全国首家“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落地。发布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时间:01-15
  • 美国限制中国网联车在美使用 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无理打压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郭超凯)针对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在美使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的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

    时间:01-15
  • 2025年中国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明确,2025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14日至15日,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

    时间:0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