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权威发布)

2025-01-17 08:3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金牌的选手代表,围绕“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与记者分享成长故事。2024年9月,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能力量。

尽展绝活,为国争光

来自江苏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的学生刘欣茹获得了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金牌,这是我国在该项目的“首金”。“我在比赛中创作的最大糖艺造型高1.2米,全部用糖制作,纯手工捏制,难度非常大。”刘欣茹回忆,“比赛结束,有几位外国选手找到我,问我在哪里学习的,他们也想去学习。”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龙伟杰是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选手。数控铣与生活息息相关,手表、飞机发动机等都需经数控铣加工。龙伟杰介绍,世界技能大赛中加工零件的任务要完成得既快又准,允许的误差范围为0.02毫米,“虽然难度大、要求高,但数控铣项目是我国的强项,实现了五连冠。”

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选手鲁静怡来自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我们这项技术可以分析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精湛的操作技能,每一次称量、每一滴试剂的添加都关乎成败。我可以用差减法在30秒内准确称量一个样品,误差范围控制在正负0.001克以内,这是平常人几乎无法感知的重量。”鲁静怡说,正是对技能的精益求精,让她实现了我国在这个项目上的两连冠,“我感到非常自豪。”

精益求精,攻坚克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刘欣茹的微信签名。“平时糖艺训练时,糖的温度达到八九十摄氏度,虽然戴着硅胶手套,我也经常被烫出泡,常常一个泡刚好,另一个泡又出来了。拼装大型作品的难度也很大,经常会突然倾倒、侧翻,功亏一篑,我还会因为找不到设计灵感而迷茫。”刘欣茹说,训练时常常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虽然肩膀酸痛,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强大的热爱可以抵过一切困难。”

就读于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的李宏宇,是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的金牌选手。他介绍,信息网络布线项目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在两个小时高强度布线后马上进行非常精细的光纤操作,光纤直径只有8微米,非常考验选手技能水平。“在训练中遇到过很多瓶颈,但我乐在其中,因为我特别热爱钻研技能。比如在学习水晶头时,我要解开像麻花一样缠绕的线芯,最初需要五六个动作才能解开,经过不断改进,最终只需要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他表示,自己在突破瓶颈的过程中找到信心,慢慢地成为技能强者。

“每天待在车间、面对机床,日复一日重复操作,我也会有情绪不佳、扛不住压力的时候。”龙伟杰说,每当这时,他就想起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们,“榜样的力量特别重要。此外,还有一种力量也支撑着我,那就是身边和我一样喜欢钻研技能的同学和朋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给了我非常多鼓励支持,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

发挥所长,技能成才

来自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的张宇鹏获得了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的金牌。谈及未来,张宇鹏认为自己要把珠宝加工技术、花丝镶嵌技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非遗文化走进生活、走近年轻人、走向世界,“将来我会回学校辅导学弟学妹,传递技能的接力棒,带动更多人了解技能、热爱技能、学习技能。”

李宏宇了解到,越来越多青年开始踊跃学习技能,“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要不断苦练内功,精进技艺,练就过硬本领。只有这样的年轻人多了,才能带动信息网络布线项目更好发展,为行业注入更多新生力量。”

“大家看到我作为数控铣项目的冠军坐在这里,在全国,还有千千万万青年技能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龙伟杰说,“我觉得如今是我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最好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持续地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7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闽沪居民赴台团队游将于近期恢复 国台办:积极支持、乐见其成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17日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当天应询表示,大陆方面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一贯支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

    时间:01-17
  • 保供一线探“新”意(新春走基层)

      图①:山东海阳市居民在家中享受“暖核一号”的清洁供暖。  聂东磊摄  图②:黑龙江绥滨县居民毕阿姨在超市挑选蔬果。  本报记者 方 圆摄  图③:在四川永辉供应链产业园,货物通过自...

    时间:01-17
  • 在“幸福里”遇见幸福(民生改善在身边)

    早上8点半,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村民邵江丽来到离家不远的种植基地开始工作。下午6点下班后,邵江丽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多亏了‘幸福里’社区给介绍的这份...

    时间:01-17
  • “世界市长对话·南宁”聚焦城市开放与合作

    本报南宁1月16日电 (记者赵益普、李晨、庞革平)以“共建中国—东盟友好家园:城市开放与合作”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

    时间:01-17
  • 贵州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遵义会议会址。  苏 海摄(人民视觉)"> 遵义会议会址。 苏 海摄(人民视觉)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外景。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外景。 贵州...

    时间:01-17
  • 科技赋能 红色文化“活”起来

    “把二楼展品用VR技术移到一层展示,既保护了文物,又方便了游客。”站在遵义会议会址前,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周俊南介绍馆内展陈提升情况,“借助科技手段,让纪念馆焕然一新,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互动感。...

    时间:01-17
  • 做好亚冬会电力保障(走向亚冬会)

    寒风凛冽,“冰城”哈尔滨却热火朝天,亚冬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走进亚冬会电力保障总指挥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实景3D效果跃然屏上,该中心是第九届亚冬会的开闭幕式场馆。大屏切换到场...

    时间:01-17
  • 赶大集,有“看头”也有“赚头”(新春走基层·假日市场看信心)

    腊月里,年味浓。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村民张殿兴起了个大早。他记挂着要参加一项重要活动——赶大集。 在皖北农村,赶集是大事儿。闻集镇每逢农历单数日便有集,临近春节,大集愈发热闹。 这次大集...

    时间:01-17
  • 打牢农业高质量发展“地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位于河南省镇平县的想念食品有限公司面粉加工车间里,生产线昼夜轰鸣。经过30多道工序后,加工出的面粉雪白细腻。以这些面粉为原料生产的“想念”牌面条、馒头、挂面等食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达23.8...

    时间:01-17
  • 把流动的时间变成灵动的历史(人民论坛)

    时间的故事,在辞旧迎新之际格外动人心弦。 2010年,一张父子照火遍全国。重庆朝天门梯坎,搬运工冉光辉一只手扶着背上的货,一只手牵着孩子。重负下犹从容,激起无数人共鸣。 14年后,父子重回故地拍照留...

    时间:0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