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贵州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2025-01-17 08:3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遵义会议会址。

  苏 海摄(人民视觉)

">

遵义会议会址。

苏 海摄(人民视觉)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外景。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外景。

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棵树龄过百年的老槐树,又被称为“胜利树”:树干相对,枝繁叶茂,尽管没有一字释文,但像一座丰碑,同一旁的遵义会议会址相伴,构成遵义的特殊地标,见证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贵州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进工作重心转移、思想观念转变、经济发展转型,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贵州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之路。

实事求是、发挥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块铝土矿石,链条能拉多长?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一个百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加速成“链”,一个千亿元级生态循环铝产业新城加快崛起。

在清镇市王庄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一辆辆运矿车往来穿梭,一块块铝土矿的“神奇之旅”就此开启:从氧化铝、电解铝,到畅销海外的铝型材,产业链上提高附加值。

清镇市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达3.9亿吨。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清镇市将铝及铝加工作为主导产业,汇聚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49家,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构建起较完整的铝产业链,助力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富集的矿产资源是贵州突出的比较优势。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富矿精开’为抓手,开辟‘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发展路径,利用好矿产资源价值,把牢高质量发展的主方向。”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春元介绍,贵州推动“链主+链条”矿业产业发展,全力培育一批百亿元、千亿元级的矿业产业集群。目前,贵州正在建设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投资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124个,总投资1250亿元,推动“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贵州文旅资源丰富。如何发挥优势,让夏季旅游旺季更旺,冬季旅游淡季不淡?贵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资源、客源、服务,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小七孔景区顺利完成‘踏瀑戏水’、鸳鸯湖游船等提质升级,推广‘世遗探险部落’等产品,新增非遗进景区、共唱红歌等体验性、互动性活动,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吴学俊介绍。

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筑垃圾与大数据结合,能擦出什么火花?不久前,“城市建筑垃圾渣土车辆违法预警数据产品”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功交易,标志着贵阳市公共数据授权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

“打通住建工地数据资源,结合车辆备案线路和实际运输轨迹,对异常路径渣土车辆进行预警,有利于追踪查处私挖盗采、乱倾乱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还能为施工单位提供更好的车辆监管服务。”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数据交易,购买方不到半年时间实现建筑垃圾渣土车辆违法预警超4000次,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截至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交易额超70亿元,入驻数据商905家,完成交易4043笔,持续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经验。

贵州发展基础薄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贵州气候凉爽,瞄准数据蓝海,抢抓数字经济新机,正当其时。

2024年底,总投资113亿元的中国建设银行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项目启动。这是建设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将推动银行业务的数字化发展,助力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为贵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金融科技底座。

“为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贵安新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创局局长张雪蓉表示。

过去,贵州数据中心“以存为主”。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贵州抢抓机遇,算力发展得到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支持,数据中心由“存储中心”向“存算一体”转变。截至2024年12月,贵州总算力规模达到每秒54.2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算占比超过90%,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龙广镇七星村韭菜分拣中心,是贵州省韭菜发货量最大的分拣中心。每天一早,通过数字货运平台调度,一辆辆货车依次装车,确保把新鲜的韭菜销往各地。

满帮集团品牌传播总监王林成介绍,集团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直联货主和司机的线上数字货运平台,实现货主高效找车、司机快速找货。目前,覆盖我国330多个城市,拥有11万条线路,年度活跃司机达398万名,月度活跃货主达265万名,每年通过降低空置、空载、空驶,实现科技减碳近1000万吨。

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贵州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之一,也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开展水质和水量双向补偿,在省内八大流域开展上下游生态补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2023年12月,《贵州省赤水河等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与以往仅考核水质生态补偿不同,《办法》新增水量考核达标要求,覆盖全省八大流域和9个市(州),确定水质监测断面25个、水量监测断面30个。

“大江大河跨区域的流域综合治理,难在‘协同’二字。按照让保护者得偿、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理念,贵州创新实施双向多元补偿模式,充分平衡水资源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利益关系,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贵州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水资源管理处处长杨晓春说。

“这些年,赤水河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清。”看着家门口缓缓流淌的河水,赤水市葫市镇金沙村村民宋金权不由感叹。自《办法》实施以来,近9次监测中,赤水河水量达标率超90%的断面为17个,水量总补偿资金达4250万元。

赤水河的蝶变不只发生在贵州段,面对曾经“分河而治”的难题,贵州牵头建立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云南、贵州、四川按照1∶5∶4的比例共同出资,设立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三省攥指成拳,推动赤水河水质发生根本性好转。

浸出、固液分离、去渣……走进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经过一道道生产流程,一块块废旧电池被“以旧换新”。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构建起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生态链,持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贵州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巩固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坚决整治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上先行先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重要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三可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7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东盟各国官员南宁“寻年味”话交融

      中新网南宁1月17日电 题:东盟各国官员南宁“寻年味”话交融  作者 黄令妍  用朱砂为舞狮点睛,象征唤醒狮子,赋予其新生;揭红纸拓印“福”字;穿上戏服体验邕剧独特韵味……中国农历春节临近,参加“世界市长对话·南...

    时间:01-17
  • 台湾师生打卡山东的冬天 冬令营持续“上新”

      中新社威海1月17日电 (记者 王娇妮)在烟墩角村看天鹅,在刘公岛喂海鸥,在蓬莱阁偶遇“八仙”……台青艾霖连日来以参加冬令营的方式打卡山东的冬天。  17日,参加全国台联第三十一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山东分营的师生们...

    时间:01-17
  •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闭幕

      中新网广州1月17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7日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  截至今年1月15日20时,共收到提案1263件。本次会议提案主...

    时间:01-17
  • 苏州市召开2025年台商台胞新春座谈会

      中新社苏州1月17日电 (记者 钟升)苏州市17日召开2025年台商台胞新春座谈会。台商台胞们围绕新一年如何积极借助人工智能推进企业转型、加强与大陆民企的融合发展等展开探讨。  作为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

    时间:01-17
  • 郑宏范、丁绣峰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7日电 (记者 李爱平)1月1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郑宏范、丁绣峰当选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宏范,男,汉族,1965年1月生,河南南阳人,1985年4月...

    时间:01-17
  • 浙江:共同富裕,“笔”落细微处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现场。张斌 摄  中新网杭州1月17日电(记者 王逸飞)1月17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在浙江时下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列为核心任务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也成为观察该省探...

    时间:01-17
  • 国台办:两岸旅游问题症结和障碍在民进党当局,不在“小两会”是否沟通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7日表示,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两岸旅游问题的症结和障碍在民进党当局,不在“小两会”是否沟通。  有记者问,文化和旅游部1月17日...

    时间:01-17
  • 台湾各界乐见大陆将恢复闽沪居民赴台团队游 盼台当局从善如流

      中新社台北1月17日电 大陆旅游主管部门17日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消息,引发岛内热议。综合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台湾各界乐见其成,并呼吁台当局从善如流,让两岸关系重回和平发展正轨...

    时间:01-17
  • 广西立法保障平陆运河安全畅通高效运行

      中新社南宁1月17日电 (黄艳梅 陈秋霞)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7日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陆运河保护与管理条例》(下称《条例》)。  《条例》共32条,主要内容有:明确运河的...

    时间:01-17
  • 评论:大陆恢复赴台团队游释善意 台当局应相向而行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大陆恢复赴台团队游释善意 台当局应相向而行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  大陆方面17日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这对于渴望恢复旅游交流的两岸人士而言,是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时间:0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