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让演出融入观众生活圈  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24年演艺消费新生态研究报告》

2025-01-21 08:00:00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2024年,我国演出行业场次、票房收入增长迎来新高,并带动周边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1月21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演艺创新动能活跃 消费场景协同共生——2024年演艺消费新生态研究报告》(点击可阅读全文),从演艺内容、运营、业态创新等维度,研究演艺消费新生态。

新阶段:演艺消费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共同作用下,2024年演艺消费展现活力。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调研测算,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观众人数17618.16万人次,同比增长2.95%。

报告认为,多重因素驱动演艺消费进入新阶段。通过内容、运营、业态等多维度创新,经营主体探索走出演艺消费的新路径。观众构成与消费趣味变化、演艺服务主体寻求发展新空间、城市扩大消费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需求,共同助推演艺消费提质增量。

观众方面,年轻群体的行为喜好和消费习惯对演艺行业产生深刻影响,推动行业加速向个性化、体验化和数字化发展。很多95后、00后观众通过观看戏剧释放情绪,获得疗愈。他们喜欢的互动性、游戏性和体验感在观看演出中得到满足。

服务供给方面,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发展活跃,新剧数量和演出场次保持上升态势。与大剧场相比,小剧场座位数量少,票价较低,演出时间较短,与周边商业体距离更近。这些特点与传统商业街区为应对电商冲击及市场环境变化亟需“腾笼换鸟”的需求相匹配,许多演艺新空间转化而生。演艺新空间以现场演出为主营业务,多种业态融合经营,发展潜力得到多地验证。调研发现,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地的演艺新空间很多是由商业街区过往的其他项目转型而来。还有一些剧场由从老城区腾退出的工业车间、民居院落改造而成,成为百姓身边的艺术空间。

政策支持方面,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多个城市出台了建设“演艺之都”、促进演艺消费的相关政策。大型演出在带来票房收入的同时,能够产生流量聚合效应,有效拉动城市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文旅业态消费增长,催生“演出+文旅”消费新模式。

新路径:内容、运营、业态多维创新

报告梳理了演艺服务主体在内容创作、市场运营和业态融合等层面的多角度创新。

在内容创作层面,面向复合型需求,演出院团进一步通过现代元素演绎中华文明,依托科技元素丰富演出形态,强化融合发展扩容消费场景。

在市场运营层面,演出院团在观众沉浸式参与、共创社交附加值上寻求突破。典型做法包括让演出融入观众生活圈,基于数据分析精准营销,依托社交平台“种草”传播,以优质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在业态融合层面,多元业态与消费场所深度融合。北京市西城区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在2024年11月年度演出票房突破2亿元,创该中心开幕9年历史新高。其着力打造的天桥演艺区没有围墙,北部的天桥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腾退修缮胡同中的“小旧破杂”院落,吸引艺术家团队入驻。经过活化改造的民居杂院已成为市民身边的艺术体验空间。

同时,演艺企业注重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挖掘发展潜力。繁星戏剧村用“戏里•戏外”概念串联戏剧与产业侧。除了戏剧演出,其组合业态包括院线电影、文化节日品牌运营、艺术展览、培训、戏剧课堂与品牌合作等。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基于现象级的文化IP——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多元主体合作打造IP衍生品方面做出深度探索,延伸出文创产品、品牌授权、改编电影和音乐会等系列周边,还推出了数字藏品纪念票、图书,甚至官方线下体验店“青绿空间”。

新启示:打造特色品牌,增强服务可及性

为更好促进演艺消费,报告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杠杆效应,引导演艺消费提质增量;二是结合本地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演艺品牌;三是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创新,增强演艺服务可及性;四是顺应跨界融合趋势,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服务水平;五是请进来、走出去,更好发挥演艺国际交流纽带作用。

该报告由“828巨人港”企业服务平台支持。“828巨人港”企业服务平台是人民网打造的新质生产力服务平台,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成长为目标,通过举办产业对接、技术交流等活动,持续构建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董晋之)

相关链接:

《2024年演艺消费新生态研究报告》全文

《城市电子竞技产业创新发展报告》全文

  • 相关阅读
  • 白宫称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和世卫组织 中方回应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 郭超凯)针对白宫称美国将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  会上有记者提问,白宫称,美国将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

    时间:01-21
  • 中国首款高压抗辐射碳化硅功率器件研制成功 通过太空验证

      中新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电力电子系统“心脏”的功率器件,是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核心,也是国计民生领域最为基础、应用最为广泛的元器件之一,其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备受关注。  来自中国科学...

    时间:01-21
  • 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言: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合作分工

      中新网合肥1月21日电 (记者 赵强)“我们将发挥产业优势,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合作分工,建强用好驻沪‘科创飞地’,更深层次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安徽省人大代表,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永冰在安徽省两会期间接...

    时间:01-21
  • 台青感受千年湖湘独特魅力

      中新网长沙1月21日电 题:台青感受千年湖湘独特魅力  作者 刘曼 郑和泽  夜幕降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灯火璀璨,沱江两岸各式商铺鳞次栉比。21岁的台北商业大学学生杨乔羽走进一家旅拍店,换上了一套...

    时间:01-21
  • 2025台湾学生巴蜀文化冬令营在成都开营

      中新网成都1月21日电 (记者 王鹏)2025台湾学生巴蜀文化冬令营21日在成都开营,来自岛内的30余位台湾师生参加活动。图为两岸学子参访四川大学博物馆。记者 刘忠俊 摄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主办。...

    时间:01-21
  • (新春走基层)浙江水乡乌镇年味浓 入境游吸引“洋客人”

      中新网嘉兴1月21日电(黄彦君 祁兰 孙一聪)中国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以来,“周五下班去中国”频上热搜,韩国游客热衷上海及其周边游。农历蛇年春节将近,距离上海只有半小时高铁车程的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也接住这波“流...

    时间:01-21
  • (新春走基层)两岸山东乡亲迎春送福 鲁韵悠扬共叙桑梓情

      中新网济南1月21日电(周艺伟)“鲁韵传情蛇献瑞两岸同聚贺新春”两岸山东乡亲迎春送福联谊活动21日在济南、台北两地同步举行。两岸山东乡亲通过视频连线,共迎共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携手推动两岸交流迈向新台阶...

    时间:01-21
  • 中国官方:2024年处分纪检监察干部3917人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1日通报2024年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其中指出,2024年处分纪检监察干部3917人。  通报指出,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2.87...

    时间:01-21
  • 刘建超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外交顾问图希德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21日在北京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外交顾问图希德。  刘建超表示,中国和孟加拉国长期做好朋友、好伙伴,两国人民相互抱有深厚情谊。双边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和孟...

    时间:01-21
  • 台湾单周类流感就诊数创10年同期新高

      中新社台北1月21日电 农历新春将至,台湾流感疫情升温。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门“疾管署”21日公布,1月12日至18日,台湾类流感门急诊就诊数超14万人次,创十年同期新高。预计农历新年后达到高峰,届时单周就诊数或将攀至15万...

    时间:01-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