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经济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专题深思)

2025-01-22 08:2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经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为我国经济稳中有进、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对做好就业工作带来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对“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刻论述,其中就包括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保持就业总体稳定。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要求,全面认识经济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经济数字化转型对整体就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促进了新就业岗位的创造,也带来了传统行业中一些岗位的削减。但总体看,经济数字化转型拓展了劳动者就业增收新途径,对于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新的行业、新的岗位应运而生,数字经济、数字营销等相关就业机会增加,交通出行、外卖配送、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平台就业人员规模扩大。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到2023年末,数字经济助推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带来了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加507万人。同时,经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劳动者收入;还能降低产品价格,进而扩大市场需求,并推动相关企业和行业加大投入,间接增加劳动力需求、促进就业。

  经济数字化转型也提高了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例。经济数字化转型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所覆盖的企业不仅包括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科技型企业,还包括制造业、零售业等各行业企业。它不是简单将数字技术叠加运用在企业运行和管理中,而是以数字化推动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人才结构、管理体系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变化。这带来企业对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网络工程师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进一步促进了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经济数字化转型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群体的就业影响是不同的。从地区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得益于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雄厚的教育资源、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等,经济数字化转型程度也相对较高,推动了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根据《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4)》,2023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占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的40%以上。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下,长三角地区的就业机会也多于其他地区。比较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数字化转型程度相对较低,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也少一些,一些年轻劳动力因此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

  从产业看,由于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存在差异,其对就业的影响也不同。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数字经济就业吸纳能力持续增强,并引领就业新趋势。第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数字经济岗位需求较多的行业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伴随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吸纳就业人员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在第三产业中,科研和生活性服务业是就业需求主战场,小微企业就业辐射带动效应强。

  从不同群体来看,随着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应用,一些低技能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例如,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在销售、客服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大量工作岗位逐渐被机器人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月的一份报告预计,未来,全球将有40%的劳动岗位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面对经济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理性、客观、辩证的态度,既要看到经济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之举,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要看到其对就业工作带来的挑战,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特别是数字素养与技能。要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数字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三是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就业承载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在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四是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2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中方反对美国拜登政府在缺乏可信证据的情况下滥施制裁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谢雁冰 曾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2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上周,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以涉嫌参与“盐台风”网络攻击为由,对相关中国企业和公民实施制裁。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时间:01-22
  • 中方敦促菲方停止捕风捉影炒作所谓“中国间谍”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菲方声称逮捕了所谓“中国间谍”一事进行提问。  毛宁:中国政府一贯要求海外中国公民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敦促菲方以事实...

    时间:01-22
  • 特朗普称计划对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 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21日表示,计划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多次...

    时间:01-22
  • 首善答卷|老胡同的新面貌

      “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如今的北京,老城更新硕果累累,古建筑与现代设施交相辉映,传统韵味与时尚气息...

    时间:01-22
  • 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网1月22日电 据最高法网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民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

    时间:01-22
  • 中国两院院士评选出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中新社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2日在江苏南京揭晓,嫦娥六号月背采样、首张“宇宙地图”照片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分别入选...

    时间:01-22
  • 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外交官文化交流中心在京启动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王东海 张素)2025“一带一路”驻华大使新春联谊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外交官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启动。1月20日,2025“一带一路”驻华大使新春联谊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亚...

    时间:01-22
  • 厦门金门烟火同步庆新春 29日点亮两岸夜空

      中新网1月22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厦门、金门同步施放春节烟火将在29日登场。金门县观光处表示,随着两岸“小三通”复航,盼两岸民众间的友谊更深厚,共同迎接新年。  今年将在29日,于金门县烈屿上林将军庙前出海...

    时间:01-22
  • 司法部:综合运用司法行政各类资源 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齐琪)记者22日从司法部获悉,2025年司法部将重点抓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综合运用司法行政各类资源,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据悉,2025年,司法行政系统将统筹推进教育改造、社区矫正...

    时间:01-22
  • 中国海军054B护卫舰首舰漯河舰交接入列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4B护卫舰首舰漯河舰22日上午在青岛某军港交接入列。  漯河舰舷号为“545”,排水量约5000吨,是中国自主研制建造的新一代护卫舰,在舰艇隐身技术、作战指挥系统、火力集成...

    时间:0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