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飞天逐梦探苍穹(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巡礼)

2025-01-24 08:5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隔90分钟,中国空间站就会绕地球一圈。

  当中国空间站飞过祖国上空,有许多人翘首以盼,用镜头捕捉它珍贵的身影。人们的感动和豪情溢于言表:“瞧,那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用30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星空浩瀚,追梦不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奋力书写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创新脚步从未停止

  秉持规模适度、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理念,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成功构建起极具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载人空间站大系统。

  独创性一体化同步设计空间站三舱,确保各舱段组合重构后资源统一优化使用;创新性设计“水平‘T字构型’+双自由度太阳翼”的空间站构型、共轨飞行航天器在轨服务模式,大大提高运营经济性和技术升级便利性;自主研制满足空间站任务需求兼具中国特色的空间站机械臂系统……中国空间站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首次使用电驱动自动开关的密封舱门、应用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航天员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完成首次舱外维修……创新是载人航天发展的生命线,小至内饰配色、仪表按钮,大到舱体姿态、机柜样式,空间站的每处细节都经历了优中选优、反复创新。

  中国空间站的黄金搭档——火箭和飞船,同样将创新理念贯彻到底。长五B火箭持续优化技术状态,满足空间站任务更多需求;护送航天员抵达空间站的长二F遥十九火箭,开展了23项技术改进;给空间站送去“年货”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货物装载能力突出。安全可靠、精益求精,始终是航天人的不懈追求。

  在载人航天领域,我国已攻克快速交会对接、空间站组装建造等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载人航天技术持续朝着更高层次不断跨越。

  成果服务千行百业

  中国空间站第三代“太空水稻”迎来收获。

  2022年神舟十四号乘组执行任务期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获得了成熟的太空水稻种子。这批种子送至地面科学家手中,在大田里长势喜人。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一直是中国空间站的初心使命。三十余载飞天之路,既记录着中国载人航天的辉煌与荣耀,也是孕育科学梦想、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漫漫征途。

  就在不久前,刚满“两岁”的中国空间站,交出了一份厚厚的“述职报告”。

  在轨实施181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物资,获取科学数据超过300TB,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空间发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种质资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前体细胞、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根据首次公开发布的《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中国空间站的“成绩单”分量十足。

  载人航天的“红利”,绝不仅限于搭载的科学项目本身,还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航天育种的蔬菜瓜果摆上百姓餐桌,带有“太空”“航天”标识的商品成为优质靠谱的代名词,围绕航天员在轨生活研发的骨丢失对抗仪等,可应用于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截至目前,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共取得4000多项发明专利,推动航天产业跨越发展,并辐射带动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极大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在基础科学前沿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应用基础和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对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科技供给,支撑科技强国建设。”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说。

  空间站建成两年来,我国先后组织完成4次载人飞行、3次货运补给、4次飞船返回任务,5个航天员乘组、15人次在轨长期驻留,累计进行10次航天员出舱和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开展多次舱外维修任务,完成包括2名港澳载荷专家的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择优并启动研制等工作。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稳定、效益发挥良好。

  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神舟十九号乘组中有两名90后航天员,年轻而沉稳的气质、大方开朗的笑容、朝气蓬勃的风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载人航天任务中,火箭发射倒计时口令精确到分秒,指挥员的声音清脆坚定;

  航天员漫步太空的步伐从容淡定,频频反馈“感觉良好”;

  …………

  这些,正透露着新时代航天人的创新自信。

  自信源自中国航天人执着守望的“精神密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一代代航天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航天精神历久弥新、永远璀璨。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航天员突破人体极限,坚持艰苦训练。为了飞天一刻,航天员邓清明准备了25年,只因他视为祖国出征为航天人的至高荣耀。

  追梦人坚守岗位、拼搏奉献,为每次发射保驾护航。吴华曾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科技人员之一,在一次次实战锤炼中打磨自己,终于在神舟十三号任务时走到台前,成为彼时最年轻的“0号”指挥员。

  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中国航天员第五次“太空会师”,实现了70后、80后、90后3个年龄段航天员的“天宫”同框。航天人才快速成长,青年力量扛起重担。

  播下“种子”,传递梦想。那些曾经坐在教室里收看“太空授课”的孩子们,已有不少人投身航天事业。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奋斗在航天科研一线,激荡青春、成就梦想。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4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河南省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苌其林被“双开”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河南省纪委监委对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苌其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苌其林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结交政治骗子...

    时间:01-24
  • 中方再回应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总统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相关言论提问。  毛宁: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我们认为,...

    时间:01-24
  • 外交部:丁薛祥访问瑞士、荷兰实现2025年中欧高层往来“开门红”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李京泽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丁薛祥副总理24日结束了对瑞士、荷兰的访问。发言人能否介绍此访情况?双方达成了哪些重要共识?  毛宁:1月19...

    时间:01-24
  • 外交部: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

      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特朗普相关中美经贸关系言论提问。对此,毛宁表示,我想说的是,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尽管中美之间有分歧和摩擦,但是两国的共同利益...

    时间:01-24
  • 外交部: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

      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相关言论提问。  对此,毛宁表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我们认为,如果双方有分歧和摩擦,应当通过对话和...

    时间:01-24
  • (新春走基层)台胞返乡过年的“行李箱”:装得下特产,搬不走文化

      中新网郑州1月24日电 题:台胞返乡过年的“行李箱”:装得下特产,搬不走文化  记者 阚力  “再大的行李箱,也装不下大陆厚重的文化。”1月23日,台胞东东推着满满一箱行李,搭上从郑州飞往台北的飞机,回家过年。  已在...

    时间:01-24
  •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24日消息,2024年,公安部部署组织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和打击长三角地区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犯罪区域会战,有效发挥刑事惩戒作用,全力守护长江安澜。全...

    时间:01-24
  • 春节进入倒计时!多部门联合发布2025春节假期安全提示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4日,应急管理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安委办、国家森防指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春节假期安全提示,具体如下:  1.应急管理部:当前至春节期间,我国将有...

    时间:01-24
  • 台湾同学的回乡路|传承文化、家人团圆,便是回家过年的意义

      中新网1月24日电(李柏涛)传统农历春节,寓意着阖家团圆,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它承载着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同时也是联结两岸情感与文化的纽带。  在这个重要时刻,无论身在何处,两岸同胞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

    时间:01-24
  • 2024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号消息,生态环境部24日公布2024年12月和1—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4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