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次走访挖出小区公共收益“糊涂账”(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025-01-24 06:06:00

来源:人民日报

  洪 琥绘(人民视觉)

">

  洪 琥绘(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把纪检监察同对基层巡察结合起来、同各方面监督统筹起来。”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福建省纪委监委将“整治小区公共收益”纳入点题整治项目。安溪县部分小区试点推行“业账社审”监管模式,业委会的每笔收支均由社区干部分级审核把关,接受县、镇纪检监察机关和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的监督。截至目前,安溪县52个社区共审查99个小区业委会账目4056笔,发现并纠正问题157个。

  ——编  者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镇,大多数人都认识苏振贵。经营餐馆十几年,苏振贵心里时刻装着两本账——一本是自家餐馆的经营账,另一本则是所在社区的收支账。

  “在账目上想蒙我?现在基本是不可能的!”快人快语的苏振贵同时担任文昌社区党支部书记,对于社区所辖的3个小区公共账目,他熟稔于心,也很自信。

  这份信心来得并不容易。

  2021年,苏振贵担任文昌社区党支部书记,起初也为账目抓耳挠腮——所辖3个小区缺乏有效监管,公共账目成了一笔“糊涂账”。“最离谱的是蓝溪国际小区,明明资产不少,结果账目上还欠钱。”苏振贵的愁心事,也是众多社区干部的烦心事。

  2023年,福建省纪委监委将“整治小区公共收益”纳入点题整治项目,推动纪检干部下基层、找问题、提举措,同时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一次走访,让这笔“糊涂账”露出了端倪。

  为了弄清小区公共收益账目,安溪县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刘木钗和住建局工作人员一起到蓝溪国际小区走访,苏振贵将疑惑说了出来。

  “有没有办法让小区公共账目得到有效监管?”边听边记,手中的笔没有停下来过,刘木钗随口发问。

  “我觉得小区的账目,社区要审、业主要看、流程要规范!”苏振贵说出心里话,“你看,就拿这沿街5间店面来说,租金收入明显低于市场价。”

  翻开租赁合同,刘木钗发现了其中的蹊跷——合同出租方签字处,均是蓝溪国际小区业委会主任肖力(化名)的名字,约定的租金低得离谱。“大伙儿都说那几个店主是肖力的朋友,这算不算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苏振贵手指承租方名单发问。

  “属实就算!”拍照、取证,刘木钗请苏振贵将自己带到其中一家茶叶店。“老板啊,老苏带我来喝茶,咱们一块聊聊呗!”一进店门,刘木钗巧妙的“取证”也开始了……

  随后的一个月内,经历多次排查取证,肖力优亲厚友、随意定价的问题基本查清。“账目管理混乱,资产处置随心所欲,这是典型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身为党员的肖力,被所在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批评教育,主动辞去了业委会主任职务。”刘木钗说,同时,负有监管责任的文昌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李源(化名)也被谈话提醒。

  “整治不正之风,目的在于促进基层善治,做好‘后半篇文章’尤其重要。”坐下细聊,刘木钗发现,居民“加强小区账目监管”的呼声很高,“老苏的想法或许值得一试。”经过一番走访调研、论证谋划,“业账社审”监管模式在蓝溪国际小区试点。

  何谓“业账社审”?“小区业委会的每笔收入支出在报账之前,报所在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由社区干部分级审核把关,并接受县、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的实时监督,确保账目有人把、管得住。”苏振贵解释道,“就拿我来说,十几年的看账经历,很难有什么账目能骗过我的眼睛。”

  此外,他们还有个“秘密武器”——监督微信群。安溪县纪委监委借助省纪委监委推广、覆盖到每家每户的基层小微权力平台以及小区业主群,邀请乡镇纪委、社区干部、网格人员加入。社区、物业、业委会每季度都会把小区每笔公共收益收支发在群里公示,保障业主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个杯子通常五六块钱,怎么报价8块?”有一次,蓝溪国际小区采购了一批杯子,价格在群里一公布,就有业主质疑。随后,社区纪检委员组织核查,发现是定制的杯子,因此价格比市场价略高,便督促业委会在群里解释清楚。

  “社区干部介入审核,两个群一并公示,纪检监察机关和主管部门、乡镇同时盯着,业委会不敢乱来了。2024年小区的公共收益一下子提高到40多万元,居民纷纷在群里点赞。”谈起“打头阵”,苏振贵一脸满意。

  得益于“业账社审”和相关机制的同向发力,不少小区通过“盘活一批、回收一批、改造一批”,公共收益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蓝溪国际小区将沿街店面重新出租以后,租金收入增加了3倍多。“有了收入,我们又可以多为小区办点实事了。”小区新任业委会主任林培安说。

  整治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一组数据见证成效:安溪县52个社区累计审查99个小区业委会账目4056笔,发现并纠正问题157个,处理数名业委会人员,年增加公共收益1150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4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河南省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苌其林被“双开”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河南省纪委监委对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苌其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苌其林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结交政治骗子...

    时间:01-24
  • 中方再回应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总统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相关言论提问。  毛宁: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我们认为,...

    时间:01-24
  • 外交部:丁薛祥访问瑞士、荷兰实现2025年中欧高层往来“开门红”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李京泽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丁薛祥副总理24日结束了对瑞士、荷兰的访问。发言人能否介绍此访情况?双方达成了哪些重要共识?  毛宁:1月19...

    时间:01-24
  • 外交部: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

      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特朗普相关中美经贸关系言论提问。对此,毛宁表示,我想说的是,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尽管中美之间有分歧和摩擦,但是两国的共同利益...

    时间:01-24
  • 外交部: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

      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相关言论提问。  对此,毛宁表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我们认为,如果双方有分歧和摩擦,应当通过对话和...

    时间:01-24
  • (新春走基层)台胞返乡过年的“行李箱”:装得下特产,搬不走文化

      中新网郑州1月24日电 题:台胞返乡过年的“行李箱”:装得下特产,搬不走文化  记者 阚力  “再大的行李箱,也装不下大陆厚重的文化。”1月23日,台胞东东推着满满一箱行李,搭上从郑州飞往台北的飞机,回家过年。  已在...

    时间:01-24
  •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24日消息,2024年,公安部部署组织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和打击长三角地区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犯罪区域会战,有效发挥刑事惩戒作用,全力守护长江安澜。全...

    时间:01-24
  • 春节进入倒计时!多部门联合发布2025春节假期安全提示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4日,应急管理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安委办、国家森防指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春节假期安全提示,具体如下:  1.应急管理部:当前至春节期间,我国将有...

    时间:01-24
  • 台湾同学的回乡路|传承文化、家人团圆,便是回家过年的意义

      中新网1月24日电(李柏涛)传统农历春节,寓意着阖家团圆,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它承载着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同时也是联结两岸情感与文化的纽带。  在这个重要时刻,无论身在何处,两岸同胞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

    时间:01-24
  • 2024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号消息,生态环境部24日公布2024年12月和1—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4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