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物里的冬日意趣(文物有话说)

2025-02-01 05:39:00

来源:人民日报

  南京博物院西汉铜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供图

">

  南京博物院西汉铜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供图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铜炭炉。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铜炭炉。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河北博物院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供图

">

  河北博物院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供图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在古代,没有暖气、空调等的加持,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走进博物馆,我们就会发现,火盆、手炉、足炉等取暖用具已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这些器物不仅体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编  者  

  

  南京博物院西汉铜分格鼎

  一鼎五味,鸳鸯火锅的“鼻祖”长啥样

  陈  刚

  冬日夜晚,与亲朋好友吃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大家口味不同,有的偏清淡,有的爱吃辣,解决的好办法就是吃鸳鸯火锅。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铜分格鼎,堪称鸳鸯火锅的“鼻祖”。

  这件出土于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的文物基本保存完好。从外观看,通高44厘米,口径40厘米,鼎带盖,两者以子母口相合,顶面饰三凤鸟形立钮——这是典型的西汉铜鼎样式。它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内部以四块隔板与一件圆筒,将整个鼎内分为五块独立区域。

  鼎是古时煮东西的器物。商周时期鼎的主要功能是传统礼器,通过数量、纹饰、造型等来彰显身份;秦汉以后,鼎延续传统礼制,又增添了实用性的功能,纹饰与造型更趋向简洁。例如将五个小铜鼎“合并”为一个内部带有分隔的大铜鼎,既节约了耗材,还能实现“同时煮五样东西”的目的。这个创意的实现,离不开当时制造工艺的进步。西汉匠人加热铜鼎并敲打铜板直至二者“相融”,将铜板与鼎底牢牢连在一起。这一焊接技艺在秦汉时期已广泛用于兵器、车马器、生活器具的打造。

  此外,这件分格鼎还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平面布局上展现出“天圆地方、自然均衡”的传统美学,这种审美趣味一直影响至今。受其“实用与美学兼具”启发,冒着烟火气的当代火锅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在冬日体验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鸳鸯火锅,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江苏古代文明基本陈列”秦汉展厅,还珍藏着一件被称为“铜染炉”的文物,也是2009年在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的,发掘时就在“鸳鸯火锅”附近。这件文物作用是给吃火锅时的蘸料加热,上部是一个耳杯,里面可放置调料、蘸酱,下部是一个方炉,点上火就能像酒精灯一样加热——古时没有暖气和空调,冬天吃“火锅”食材冷得快,这样的设计极富巧思,颇具生活智慧。

  (作者为江苏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本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铜炭炉

  一套三器,战国时期的“御寒神器”怎么用

  杨理胜

  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懂得利用火。我们熟知的“北京人”,通过焚烧植物以摄取熟食并驱寒取暖。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的先民,已经在他们低矮狭窄的房屋内挖掘火塘。商周时期,可移动的火炉应运而生,寒冷的冬日生活也因此而多了几分随处可至的温暖。

  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1号墓被发掘。该墓的年代在战国早期,墓主人为曾侯乙。在出土的1.5万多件文物中,一件铜炭炉吸引了考古人员的目光。

  铜炭炉,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高14厘米,口径43.8厘米,重16.2公斤。直口,平沿,方唇,短颈,浅腹,平底,三兽形矮足。肩腹间有对称双环耳,耳钮上套提链一副。颈腹部铸镶红铜纹饰,炉底正中有铭文7字:“曾侯乙作持用终”,表明这件器物是专门为曾侯乙制作的,供他终身使用。

  炭炉出土时炉内还置有铜箕、铜漏铲各1件。铜箕通高5.2厘米,长29厘米,口宽25.3厘米,重1.6公斤,呈三角箕形,底平,器表及曲栏模仿竹篾编织形状。铜漏铲出土时放置在铜箕上,通长38.6厘米,口沿宽14.7厘米,重1.6公斤,如箕形,底有菱形漏眼53个,铲身及后壁铸镶红铜花纹。铜箕口沿、铜漏铲手柄正面亦有“曾侯乙作持用终”的铭文。

  与曾侯乙墓形制基本相同的铜炭炉,在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和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均有出土。信阳楚墓铜炉出土时,炉内还有数块木炭,表明这种器物确系冬天取暖所用。

  铜炭炉、铜箕、铜漏铲的组合分工明确。铜炭炉用于烧炭取暖,铜箕用于盛放或清理木炭与炭灰,铜漏铲则用来精选木炭,提高燃烧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曾侯乙铜箕上的纹饰为仿竹篾编织设计。此种纹饰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让我们知道,2400多年前,曾侯乙时代的普通人使用的箕和漏铲应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这与今天广大乡村使用的箕和漏铲无异。

  除了烤火用具,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套炉盘。炉盘通高21.2厘米,链长20厘米,重8.4公斤。盘直口,方唇,浅腹,圆底,4个兽蹄形足立于炉的口沿上。腹部两侧各有一对环钮套装的提链。炉体为浅盘形,平底,底部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穿孔13个,下有三矮足。炉盘出土时,盘内还有鲫鱼骨,炉内有木炭,盘底还有烟灰痕迹。

  曾侯乙墓出土的炉盘,盘底经过多次修补,环钮也是后配的,可见该器使用时间较长。曾侯乙墓的器物,有多件是曾侯乙的父辈甚至是祖辈使用的,这件炉盘或许也不例外。穿越时空,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炭炉、铜箕、铜漏铲以及炉盘复原了周代冬日生活中的一处场景,让人们在融融暖意中感受到中华文明智慧的光芒。

  (作者为湖北省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本报记者范昊天采访整理)

  

  河北博物院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一炉千山,不用插电的“香薰机”咋扩香

  熊慧彪

  冬日里,古人除了在炭炉边取暖,还往往使用手炉、足炉等暖手宝、热水袋。除了这些基础款,文人墨客还发明了一些比较雅致的取暖设备,熏炉就是其中之一。熏炉是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也称“暖炉”“红炉”。熏炉的外表往往装饰精美图案,炉内点燃炭火,时时撒上香料或散香。

  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的西汉错金铜博山炉不仅能用于取暖、焚香,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由于其造型象征的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所以被称为“博山炉”,现藏于河北博物院,1993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错金铜博山炉一向被视为“史上最豪华的香薰机”。炉体通高26厘米,腹径15.5厘米,炉身似豆形,通体错金。最为显眼的是炉盖和炉盘上部那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博山。炉盖的山势镂空,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峦峰或骑在兽身上,猎人肩扛弓弩巡猎或追逐野猪,两三棵小树点缀其间,刻画自然山景和狩猎场面。炉座上还雕有三条镂空的龙,头部上仰托起炉盘。

  错金铜博山炉通体以错金工艺加以装饰,纹饰自然流畅,金丝有粗有细,细者犹如毫发。这款精美绝伦的古代“香薰机”是咋扩香的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炉盘与炉盖是可以开合的,炉盖因循山势起伏镂空,在不破坏整体美感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证烟气的发散,达到更好的熏香效果。当放入香料点燃后,烟雾袅袅,一炉轻烟,仿佛升腾于千山之间,产生山景迷蒙、群兽活灵活现的效果,为冬日增添一股融融暖意和萦绕不绝的馨香。

  (作者为河北博物院院长,本报记者邵玉姿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1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德州也有个“旧金山”?春节档的这些“景点”藏不住了

      2025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再创新高。影院之外,春节档电影也正在带火拍摄地、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各地紧抓“史上最强”春节档的契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电影和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为春...

    时间:02-01
  • 2024年全国智慧旅游十佳解决方案助力旅游业转型升级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公布2024年全国智慧旅游十佳解决方案和20个2024年全国智慧旅游优秀解决方案。   十佳解决方案中,数据要素赋能智慧文旅管理解决方案,...

    时间:02-01
  • 六部门印发方案 要求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魏玉坤)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要求推动数据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

    时间:02-01
  • 我国超八成钢企探索开展大数据模型应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重点企业的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95%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融入企业发展战略,80%的企业已建设智能集控中心,81%的企业探索开展大数据模型...

    时间:02-01
  • 防范禽流感蔓延 韩国展开全国“大消毒”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韩国农业部门1月31日对全国范围的养殖场和候鸟栖息地进行全面消毒作业,以防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加速传播。   每年秋冬至次年春季是韩国的禽流感流行季。江原道一家养殖...

    时间:02-01
  • 2024年末银行理财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超20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李延霞)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中...

    时间:02-01
  • 借离婚逃避执行?法院判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严重失信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有人企图通过协议离婚方式转移财产、抗拒执行,既是对申请执行人权益的侵害,也是对司法权威的挑衅。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时间:02-01
  • 第十五届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春节联展活动举办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史竞男)近日,第十五届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春节联展活动以“阅读中国”为主题,在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智利、突尼斯等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百余家华文书店...

    时间:02-01
  • 去年发放技能提升补贴51.3亿元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2024年,人社部门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各地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向310万人次劳动者发放技能提升补...

    时间:02-01
  • 春节是加深人民友谊的一条纽带(国际论坛)

      春节就像秘中之间的一条纽带,让两国民众跨越地理距离,共同迎接美好生活      春节文化已经在秘鲁生根。每逢春节,秘鲁首都利马的唐人街上都会人头攒动,人们争相观看舞龙舞狮,沾沾喜气;秘鲁各...

    时间:02-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