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齐力划桨,拓宽生命的航道(民生一线)

2025-02-18 06:11:00

来源:人民日报

  粉红丝带龙舟队队员在训练。

  受访者供图

">

  粉红丝带龙舟队队员在训练。
  受访者供图

  志愿者为病友编织保暖用品。

  图为本报记者荣翌摄

">

  志愿者为病友编织保暖用品。
  图为本报记者荣翌摄

  “绽放生命”康复赋能项目非洲鼓培训班在上课。

  图为本报记者荣翌摄

">

  “绽放生命”康复赋能项目非洲鼓培训班在上课。
  图为本报记者荣翌摄

  如何为刚做完手术的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康复?2月16日,上海杨浦区长海路街道市京社区睦邻中心内,围绕这些问题,上海“爱康生命之舟”龙舟队的队员们进行了专业的志愿者培训。春节前夕,她们在长海医院的病房里开展“新年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将自己亲手编织的袜子和帽子送给病友们,并和她们一对一交流治疗经验,现场讲述自己划龙舟抗癌的故事,激励病友战胜病魔。

  这是一支特殊的龙舟队,所有队员都是乳腺癌患者。自成立以来,在“体医融合”理念下,已组织6600多人次乳腺癌患者参与龙舟康复运动。非洲鼓、编织坊、心理减压和康复指导……除了龙舟训练,队员们还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用亲身经历和行动,帮助更多癌症患者重拾笑对生活的勇气。

  乘风破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过去的2024年,最难忘的记忆是什么?上海“爱康生命之舟”龙舟队领队施月波的答案是:“带领姐妹们一起,代表中国乳腺癌患者,站上世界级赛事舞台。”

  2024年9月,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龙舟联合会俱乐部龙舟世界锦标赛上,一支身穿粉红色队服的中国队伍格外引人瞩目。这次大赛特设乳腺癌组别,作为亚洲唯一一支乳腺癌患者龙舟队,来自中国的粉红丝带龙舟队参赛,施月波是这支队伍的队长。

  “我们乳腺癌患者,怎么好去划龙舟的呀,开什么玩笑?”施月波告诉记者,刚接到参赛通知时,这是不少病友的自然反应。乳腺癌患者大多经历过乳腺切除手术,有的需要去除胸大肌和胸小肌,很多患者都持有残疾人证,手臂抬起都很困难。

  第一次接触龙舟运动时,施月波自己也觉得划龙舟是个“天方夜谭”。如今,面对出国比赛的机会,施月波主动给队友们打气:“既要‘重在参与’,也要全力以赴。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中国乳腺癌患者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

  为全力备赛,从去年8月起,上海“爱康生命之舟”龙舟队与来自云南、浙江的队友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粉红丝带龙舟队,进行了24次集训。正逢酷暑,在连续多日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每天的训练时长都接近6个小时。

  难忘完成第一个4000米训练目标时,姐妹们高声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一同夜训的大学生们前一天还叫她们“阿姨”,那一刻都直呼她们“姐姐”;

  难忘每一个超负荷训练后的夜晚,全身肌肉酸痛,臀部和手掌起泡是“家常便饭”,翻船落水、滚爬上岸的尴尬也在所难免;

  难忘在意大利比赛期间,当地华侨华人自发前来为她们加油,送来水果、牛奶等食品,国外观众也情不自禁为她们欢呼赞叹。当队员们举起五星红旗合影时,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异国他乡分外强烈……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训练,这群乳腺癌患者完成了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天方夜谭”到走出国门参加国际赛事,她们用一舟、一桨、一双手,在超越自我的生命航程中,诠释了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抱团抗癌,从心灰意冷到生命绽放

  “星星跟着月亮走,葵花跟着太阳走,我们跟着新时代,幸福美好一起走……”市京社区睦邻中心的活动室里,非洲鼓培训正在进行。伴随着《幸福中国一起走》的音乐声,黄桂英和队友们一起,有力敲击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节拍。

  “平时在电视上看运动员,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运动员出现在电视上。”作为龙舟队的一员,63岁的黄桂英2024年第一次迈出国门,与姐妹们一起赴意大利参赛。

  “谁去意大利比赛?”当她将比赛照片和视频发布在朋友圈,一些多年未见的朋友纷纷表示诧异。他们难以想象,曾经因患癌而身体孱弱的黄桂英,有一天会以运动员身份出现在世界级赛事上。

  回到5年前,黄桂英自己也难以想象。2020年被查出乳腺癌,手术后接受了8次化疗、25次放疗和18次靶向治疗。那时,看着自己大把掉落的头发,她不愿走出家门。

  当病友推荐她加入龙舟队,她心里不禁打了一个问号:“划龙舟,我能行吗?”抱着“去玩”的心态,黄桂英上了这条“船”。两年多来,每个周末的训练她都准时参加。用她的话说,有时心里不舒服,“一到船上,和大家在一起,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如今,她的手臂结实有力,因化疗而脱落的头发恢复了往日的浓密,看起来也就50岁出头的模样。从最初的恐惧担忧,到现在发展出划龙舟、非洲鼓等兴趣爱好,同时还参加志愿服务,她说,上海倡导“群体抗癌”,病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十分重要,好的医疗政策也让她思想上轻松了不少。

  黄桂英是上海市大病医保新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她告诉记者,2020年,上海将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纳入医保。政策改革后,仅靶向药这一项就省下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现在,每月中西药加在一起,她只需自付不到300元医药费。

  没有谁生来坚强。从心灰意冷到生命绽放,不仅需要自我内心的勇敢翻越,更离不开各方的温暖托举。

  温暖传递,志愿服务助推爱心接力

  “出院后和我们一起来划龙舟!”病房里,施月波和黄桂英身穿志愿者的黄色背心,和其他姐妹一起,耐心为癌症患者进行康复和心理减压指导。红色爱心卡片写满祝福和鼓励的话语,为病房增添了一份年味儿。

  每个周四,是龙舟队姐妹与长海医院病友们的约定。长海医院甲乳外科护士长陈静说,2019年以来,长海医院一直为志愿服务搭建平台,提前一天双向沟通,确定需要接受志愿服务的患者名单,再选择同病种、经历过相似类型手术的志愿者,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志愿服务中的精神支持,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提升治愈信心。”陈静说。

  治愈自己,也治愈别人,正是施月波参与公益的初心。她说:“抗癌路上,我也经历过挫败。当时上海癌症俱乐部的公益帮扶,让我重获勇气,所以我想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对,自己一个人好了不算好,要大家一起好起来。”一旁的黄桂英赞同道。

  这段时间为新一年公益活动奔忙的施月波,成功募集到一家企业的赞助。她说,公益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坚持到今天,离不开社会各方对癌症患者的关心关爱。长海路街道妇联“绽放生命”康复赋能项目给予支持;上海市龙舟协会对她们免除会费,并连续两年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上海一家水上俱乐部长年为她们提供免费训练场地和设施……

  “手心向上接受爱,手心向下付出爱。希望我们的公益活动让爱流动起来。”施月波说,春暖花开时,龙舟队将如期启动新一年的训练,还将举办服装走秀等活动,引导更多癌症患者树立积极心态,感受生活美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8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合作打击网赌电诈犯罪 中泰双方深入沟通

      近日,驻泰大使韩志强在会见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坦和与外交部长玛里接触中,就合作打击妙瓦底等地网赌电诈犯罪和解救受困中国公民问题同对方深入沟通。  韩大使指出,日前佩通坦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取得圆满成...

    时间:02-18
  • 从外资大项目看引资新变化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中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推出。此后,负面清单不断“瘦身”,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已缩减至29条。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景。  ...

    时间:02-18
  • 敦促美方停止发出任何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势力的错误信号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柴逸扉)美国务院官网近日修改“美台关系”内容,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民进党当局表示感谢。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7日答问表示,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

    时间:02-18
  • 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王政、刘温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

    时间:02-18
  • 2024年我国海上油气钻井超千口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2024年我国海上钻井总数突破1000口,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  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特点。“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钻完井...

    时间:02-18
  • 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较快增长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王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7日发布数据: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

    时间:02-18
  • “这是一条致富路”(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汽车行驶在中企承建的公路上。">  汽车行驶在中企承建的公路上。  维尼西奥·加利亚多向记者展示成熟的可可果。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时元皓摄">  维尼西奥·加利亚多向记者展示成...

    时间:02-18
  •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深阅读·文化和科技融合)

      全息影像亮起,长征中的“无名英雄”与参观者“同行”;机械帷幕矩阵展开,参观者重回遵义会议现场见证伟大转折;模拟寒流与机械传动装置配合,让“爬雪山、过草地”有了实感……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

    时间:02-18
  • 探寻地下水流的地质密码(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陈崇希在家中阅读研究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供图">  陈崇希在家中阅读研究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供图  人物小传   陈崇希,1933年10月生,浙江温州人,中国地...

    时间:0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