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斗拱之间 匠心守护(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2025-02-19 08:5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永先在课前组装斗拱模型。

">

  王永先在课前组装斗拱模型。

  王永先在晋祠公园内录制古建筑科普视频。

  以上图片均为卢鹏宇摄

">

  王永先在晋祠公园内录制古建筑科普视频。
  以上图片均为卢鹏宇摄

  人物小传

  王永先,1950年生,山西太原人。1972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建筑保护研究工作,参加过山西佛光寺、崇福寺、应县木塔等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曾担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近年来在互联网通过直播、短视频科普古建筑知识,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斗拱爷爷”。

  

  山西太原,阳光照向晋祠圣母殿,光影浮动。殿前有棵粗壮的老槐树,王永先最喜欢站在树下录制视频。

  一副黑框眼镜、一身板正的中山装,笑容和蔼,这便是“斗拱爷爷”王永先。与他在科普视频里同框的“主角”,是晋祠圣母殿、佛光寺等诸多山西古建筑。

  从初出茅庐的“修庙人”,到科普视频博主,王永先与古建筑结缘50余年。30多年前,王永先全程参与圣母殿的大修。如今,他又把“课堂”设在这座大殿前,借助网络把古建筑的魅力传播给更多年轻人。

  让古建筑科普更易懂、更有趣

  “大家好!我是古建筑斗拱学堂的王老师,今天在太原晋祠给大家现场讲一堂中国古建筑的文化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建筑的魅力……”王永先站在树影中,拿着亲手制作的等比例斗拱模型,开始对着手机讲解。

  年逾古稀的王永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开设的“古建筑斗拱学堂”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数十万粉丝,全网视频点击量超2000万。粉丝中既有业余爱好者,也有建筑、历史等专业的师生,大家共同组成了一个“不设围墙的古建筑课堂”。

  古建筑科普门槛较高,怎么为网友找到一个学习的突破口?王永先想到了斗拱。

  何为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建筑结构,位于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从柱顶上探出的一层层弓形承重结构,为“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为“斗”。两者合称斗拱,几千年来,与古建筑如影随形,是中国古代建筑标志性的构成部分。

  看到网友提问“斗拱是怎么制作的”“构件里面的榫卯结构什么样”等,王永先觉得,要换个方式把古建讲透:“大家实地参观古建筑时,很难看清其内在结构。于是我按照圣母殿的一处斗拱制作了模型,替网友亲手‘解剖’了斗拱这一古建筑的精妙所在,让它一目了然。”

  要让更多人真正读懂古建筑,不仅要讲知识,还得有趣。除了直播,王永先还制作发布了系列科普短视频,细分讲解古建筑中的歇山顶、大斗、抹角梁等部件。复杂晦涩的古建筑名词,被王永先用透视图一画、将模型拆解再组合,很快变得明晰易懂。

  抢救古建筑的“救火队员”

  从小生长在山西这片古建筑成群的土地上,王永先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修庙人”。

  22岁那年,王永先考入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文物局前身),从事古建筑勘察、测绘、维修等工作,多年在荒山野岭中与庙宇、古塔为伴。当时,很多珍贵的古建筑由于长期经受自然侵袭,外形破败不堪、濒临坍塌。王永先觉得,自己是在第一线抢救古建筑的“救火队员”。

  上世纪70年代,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古建工作者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常常一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没有交通工具,就靠一双腿,一天走几十里路。村民见了他们说:“修庙的又来了。”来到现场勘察时,“飞檐走壁”是家常便饭。王永先笑着回忆,梁上的陈年积土足有一两寸厚,攀爬时尘土飞扬。

  在众多古建筑中,晋祠圣母殿的情况最为危急。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历经近千年风雨,地基不规则沉降,大殿东南角下陷严重。几根柱子下沉了三四十厘米,直接导致梁架倾斜、错位,加之构件折断、斗拱榫卯脱落,如果再不进行彻底的维修,这座古老的大殿很可能毁于一旦。

  1989年,王永先跟随团队进驻,对圣母殿整体进行勘察测量、绘图工作,以整体大落架的思路,为它制定了一套全面的修缮方案。方案上报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后得到批准,至1996年修缮告竣,王永先全程参与了圣母殿修缮工程。

  “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让一座座濒临塌毁的古建筑得到修缮保护,让它们以健康的姿态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古建工作者应尽的责任。”王永先说。

  让古建筑保护薪火相传

  20岁出头的年纪,王永先也曾向往城市光鲜的生活,萌发过调动工作的念头。然而,前辈们的身体力行与奉献精神,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次,王永先陪同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到应县木塔考察,登至残损最为严重的第三层,一时没注意,罗老已钻进了塔内的暗层。罗哲文当时已年过六旬,却在没有围栏保护的情况下,从一个构件爬到另一个构件,细细查看。那一刻,王永先心生敬佩。

  1973年,王永先来到五台山佛光寺勘察和临摹壁画。进入东大殿,拿手电筒一照,光亮惊动了藏在暗层里的蝙蝠群,上百只蝙蝠在头顶盘旋,带下来的臭虫、跳蚤钻进领子里,王永先被咬得浑身是疙瘩,又痒又疼。这场景让他想起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1937年考察佛光寺时的记录:“成百上千的蝙蝠,黑压压盘踞在脊条上,一旦被灯光照亮,就会惊动飞起……”切身的疼痛,让王永先深深体会到老一辈古建专家的执着和献身精神,他意识到,历史的接力棒落到了自己手中。

  “我要把保护古建筑的这一棒接好,再继续传到年轻人手里,把前辈的精神化为行动。”王永先说。

  相对于古建筑这种有形的文化遗产,整套古建筑营造和保护技术、老工匠口传心授的技巧,是无形且珍贵的文化遗产。怎样把它们传播给更多青年学生和广大古建爱好者?

  2017年以来,王永先受聘于太原师范学院,为历史、文博专业学生讲授古建筑保护和修复课程、解读《营造法式》等专业书籍。一次课下交流,有学生提议:“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力这么大,要不要试试做古建筑科普的短视频?”

  说干就干。起初,视频拍摄机位固定不变,有热心的网友给他留言:“王老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移动或旋转镜头。”于是,王永先自学了摄影基础运镜、构图角度。每到一处,他还和家人分工拍摄视频素材,从外观环境、中轴线的布局,到梁架结构、彩塑壁画……没想到,改进后的一期短视频,点击量达到十几万,这让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日头渐落,王永先结束直播,他回头望了望圣母殿,仿佛望见了自己年轻时的身影。他虽已不再像当年抢救古建筑时那样步履匆匆,但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始终涌动在心头。“我想在有生之年收集、整理更多的古建筑素材,做出更高质量的视频,与广大古建爱好者和青少年分享,帮助大家在热爱的基础上变成专业的内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更多年轻人。”王永先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9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中国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着力破除消费者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问题,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

    时间:02-19
  • 王毅会见乌干达外长奥东戈

      中新网联合国2月19日电 (记者 王帆)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乌干达外长奥东戈。  王毅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中方倡议举行本次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以此开启系列重要...

    时间:02-19
  • 台湾光电政策遭质疑“大幅破坏农地”

      中新社台北2月19日电 台湾太阳能光电项目近来频传环保问题。有环境保护团体19日向台当局农业事务主管部门举牌抗议,指该部门近日制定的“生态检视指引”恐使农地遭受大幅破坏,让生物多样性沦为口号。  综合中央社...

    时间:02-19
  • 中国民政部出台办法 完善措施取缔非法社会组织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民政部19日发布《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办法》,办法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据悉,原《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施行于2000年4月,本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针对执法实...

    时间:02-19
  • 东西问丨李汇川:神话人物“破次元降世”,何以产生“闹海之力”?

      中新社上海2月19日电 题:神话人物“破次元降世”,何以产生“闹海之力”?  ——专访上海社会科学院数字游戏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汇川  中新社记者 王笈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点燃乙巳蛇...

    时间:02-19
  • 东西问丨马洋:《番汉合时掌中珠》,破解西夏文的密钥

      中新社银川2月19日电 题:《番汉合时掌中珠》,破解西夏文的密钥  ——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马洋  中新社记者 杨迪  西夏文创制之后,为方便识读,陆续分门别类编制了20余种字典,1190年由西夏文字学...

    时间:02-19
  • 台知名建案“陶朱隐园”建成近7年后开售

      中新社台北2月19日电 (记者 杨程晨)在建成近7年后,台北市知名建案“陶朱隐园”于19日开售。有台湾媒体分析,此时开售或与其建商威京集团面临的还债压力有关。  “陶朱隐园”位于台北市信义区,为一栋地上21层、地下...

    时间:02-19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向美国新任商务部长致信

      2月1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向美国新任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致信,祝贺卢就任美国第41任商务部长,同时就美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表达中方关切。  王文涛表示,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

    时间:02-19
  • 金融监管总局: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张千千、李延霞)记者19日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获悉,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召开会议,要求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

    时间:02-19
  • 2024年我国地方国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王希)2024年,我国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元,同比增长4.2%。   2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举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时间:02-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