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建设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2025-02-21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据统计,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城市的“面子”,不单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公共场域,更是体现城市人文风貌和社会底蕴的文化景观。城市更新中对于公共空间的改造,不仅是公共设施的重建活动,而且是城市公共文化价值的再造行动,关系着市民对于城市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共鸣。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设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着力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突出公共性,以文化联结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交往。生活的高度公共性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公共”来源于人们进入和使用共同空间,在此相遇和互动,并由此产生情感联结和文化共鸣。城市工作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在一个主要由陌生人构成的环境中,怎样把人与人之间自发的“萍水相逢”般的联结变成自觉的“唇齿相依”般的团结。重塑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要坚持共建共享,营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激励人们在这片空间中进行不同活动,增进各类人群的空间集聚和在地情感联结。比如,设计建造于1932年的上海花园住宅“66梧桐院·天平邻里汇”在修缮过程中精心规划了庭院空间,设有可在此交流、会客或举办小型沙龙的会客厅,居民们惬意地坐在玻璃窗前,一边品尝价格实惠的美味,一边欣赏老洋房与梧桐树组成的美妙街景。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打造设计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引导民众便捷参与、有序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各类人群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和谐共处,增强对城市公共属性的认同。

  强化功能性,以文化凸显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特色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城市特色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特质的有机统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具有融合多元信息流、涵养文化精神、发挥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功能,对传统空间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点进行修补式更新,可以有效焕发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时代活力。比如,在北京首钢园,炼铁原料区经过改造成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园区在赛后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商业文化活动,实现了工业风貌、体育精神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展现了新时代北京的特色风貌。要着力统合标识、标语、图片、公共艺术品等多元媒介,挖掘、打造一批文化符号,开辟具有当地特色、品格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民众对城市文化、公共文化的自觉认同。

  重视传承性,以文化彰显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历史文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更新承载着联通文脉、修复记忆的重要功能,要把文化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行动,深度挖掘历史、民俗、传统等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乡土内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元素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创新融合、相得益彰。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可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比如,北京市提出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以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等为代表的“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在北京越唱越响,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节目,让百年戏台再现光彩,百年前会馆里“乡人欢聚看乡戏”的热闹场景得以重现。要充分用好城市这一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把握好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这一承载、展演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域,通过在城市更新中不断巩固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服务功能,引导市民感受城市魅力、传承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民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凸显幸福感,以文化引领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强调要“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的各类资源,提高市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和维护,共同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要注重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设施的文化互动功能,让市民生活的“烟火气”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得到充分展现,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助推在城市生活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以人民为主体,观照人民精神需要、文化需求和情感体验,强调空间内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的人文关怀,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专家揭秘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背后的“何以瓷都”

      中新社景德镇2月22日电(记者 李韵涵)“通过此次考古发掘,理清了景德镇瓷业从宋代到清代晚期的发展脉络,也能更好理解景德镇依托瓷业因窑而作、因河而市、因业而城的时空格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近日在接...

    时间:02-22
  • (走进中国乡村)艺术“盲盒”打开浙南侨村发展新图景

      中新社温州2月22日电 题:(走进中国乡村)艺术“盲盒”打开浙南侨村发展新图景  作者 周健  “这里的屋子就像一个个‘盲盒’,漫画、摄影、瓷器、扎染……你会好奇下一间屋子里能‘开’出怎样的艺术‘惊喜’。”...

    时间:02-22
  • 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开幕

      中新社上海2月22日电(记者 郑莹莹)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22日在上海徐汇区举办,大会以“模塑全球 无限可能”为主题,吸引开发者相聚申城,共探人工智能前沿发展。2月21日至2月23日,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

    时间:02-22
  • 东西问|张家栋:中国与南亚国家是数千年文明之“根”的交融

      中新社上海2月22日电 题:中国与南亚国家是数千年文明之“根”的交融  ——专访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  中新社记者 樊中华 李鹏 文龙杰  作为“近邻...

    时间:02-22
  • 2025年全国鼓王大会开幕 10省市14支“天团”鸣鼓迎春

      中新网石家庄2月22日电 (李玉素 俱凝搏)22日上午,“春到万家”——2025年全国鼓王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古城开幕。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南、广东等10个省市的14支极具地方...

    时间:02-22
  • 400余名台湾妈祖信众赴福建漳州进香谒祖

      中新网漳州2月22日电(王雨欣)台湾台中丰原镇清宫、台中潭子甘蔗仑三官大帝庙、彰化大城上安宫等联合进香团共计460余名妈祖信众,21日下午来到福建漳州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这是近五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支台...

    时间:02-22
  • 深圳理工与国创中心共建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新网深圳2月22日电 (索有为 李韵)深圳理工大学—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医疗器械研究院”)22日正式揭牌成立。  医疗器械研究院由深圳理工大学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

    时间:02-22
  • 王毅会见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2月22日电 当地时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约翰内斯堡应约会见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  王毅表示,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澳关系止跌回稳,受到两国各界欢迎。两国关系重回健...

    时间:02-22
  • 王毅会见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

      当地时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约翰内斯堡应约会见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  王毅表示,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澳关系止跌回稳,受到两国各界欢迎。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轨道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时间:02-22
  • 苏少洪代表:依托非遗传承 带领黎乡振兴

      中新社三亚2月22日电 题:苏少洪代表:依托非遗传承 带领黎乡振兴  作者 张月和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三亚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正为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做准备。他近日受访时说,今年两会期间,作为...

    时间:02-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