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下课了,一起去操场玩!

2025-02-25 05:35:00

来源:人民日报

  山东省青岛市虎山路小学,学生们进行课间体育活动。

  张  鹰摄

">

  山东省青岛市虎山路小学,学生们进行课间体育活动。
  张  鹰摄

  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学生们进行课间体育运动。

  陈少帅摄(影像中国)

">

  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学生们进行课间体育运动。
  陈少帅摄(影像中国)

  山东省青岛市虎山路小学,学生们进行课间体育活动。

  张  鹰摄

">

  山东省青岛市虎山路小学,学生们进行课间体育活动。
  张  鹰摄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学生们在课间练习排球。

  谢贵明摄(影像中国)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学生们在课间练习排球。
  谢贵明摄(影像中国)

  近年来,多地发文将中小学课间从10分钟调整至15分钟。课间延长,孩子们的感受如何?学校积累了哪些经验?各类举措收效如何?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多地中小学,看变化、听心声。

  ——编  者

 

  新学期,各地校园迎来新面貌。北京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一节体育课,杜绝“不出汗的体育课”;天津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重庆提出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许多学生表示,体育活动时间变多了,校园生活也更加多彩。

  “以前课间时间短,来不及去操场,现在从容多了”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第二实验小学,下课铃声响起,静谧的校园瞬间热闹起来,学生们从教学楼里奔向操场,踢毽子、打球、跳绳、做游戏……目之所及,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春季学期起,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课间安排做出统筹规划,要求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许多学校适当调整午休、自习时长,将时间分散到课间,保障孩子们拥有更充裕的锻炼时间、更从容的活动安排,鼓励他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

  “以前课间时间短,来不及去操场,现在从容多了。”学生反映。不少老师发现,课间延长后,学生上课时更专注了,学习效率提高不少。

  不只江苏,近年来,多地中小学对课间进行优化,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排球垫球、玩投篮机、打乒乓球、跳皮筋……15分钟的课间,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学生们尽情享受欢乐时光。

  这样充满活力的课间,过去并不常见。“以前,学校运动场地虽然多,但孩子们课间经常在教室里坐着,都不去操场玩。”毓英中心小学校长洪良清回忆。对此,学校召开了座谈会,与孩子们面对面谈心。“课间这么短,刚拿上球拍上课铃就响了。”“我怕上卫生间排队来不及,也不敢多喝水。”“课间长一点就好了。”……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的话让校长和老师们决定做出改变。2018年,毓英中心小学将课间活动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并坚持至今。

  如今,每到课间,学生们已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哪怕只是围着操场走两圈,活动活动手脚。课间时间的改变,让校园生活有了变化。

  “老师轮流上岗做护导员,巡逻指导孩子们安全锻炼”

  学生的户外时间变多了,体育活动如何安全有序开展?怎样调动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老师轮流上岗做护导员,巡逻指导孩子们安全锻炼,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洪良清说,毓英中心小学将台阶、建筑尖锐处等易磕碰的地方做了处理,并为不同班级划分活动区域,减少安全隐患。

  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张红绸介绍,学校还开展了“我的课间我做主”问卷调查,鼓励学生们自己设计喜欢的课间活动。“我们在操场边配备了不同球类,规划了相应场地,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毽子、沙包、花绳等。”张红绸说,“孩子们的锻炼积极性大大提高。”

  青岛市李沧区是山东省内较早推广15分钟课间的地区,当地各校因地制宜,结合校园特色将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青岛东川路小学在操场分设6个活动点,地面上画好跳房子、百变大脚丫、步步登高、投掷区等不同格子,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发多种闯关类游戏,鼓励学生创造新玩法。

  虎山路小学是李沧区最早实行15分钟课间的学校,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日益注重分类施教:低年级开展传统体育游戏;高年级跳长绳,并为每个班级配备沙包、橡皮筋等。为保证安全,不仅每节课间都配有体育老师指导、在操场上划分特定活动区域,学校还对集合、列队等口令进行简化提炼,细化错时、错峰、教学楼进出分流等安排,节约学生从操场往返教学楼的时间。“孩子们课间休息、锻炼好了,课堂的40多分钟效率更高。”虎山路小学校长王文琼说,“劳逸结合、有动有静,我们还将继续探索科学有效的课间安排。”

  “孩子加强锻炼后,睡眠质量和身体素质也有提升”

  自2023年11月课间延长至15分钟以来,虎山路小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去年12月的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学生体测优良率达86%,合格率达100%。

  实施课间15分钟已有10年的北京一六一中学,为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在校园内添置了多种运动器材。为了预防运动损伤,体育老师还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浓厚的体育氛围催生了多个体育小组,师生足球赛更是吸引了全校师生踊跃报名。“课间更长了,运动选项更多了,学校体育氛围日益浓厚。”北京一六一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田立华表示,利用课间,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运动技能,日积月累,体育能力有所提升。该校足球队在区里的成绩已从下游提升至靠前位置,每年的校运动会学生们也都踊跃参与,赛场上常有突破。在上学期的校秋季运动会上,一支来自高二年级的队伍更是刷新了保持了30多年的4×100米接力学校纪录。

  日前,在“1分钟跳绳挑战校长”比赛中,毓英中心小学学生杨佳霖以1分钟222个的成绩战胜校长。从一开始1分钟只能跳170多个到如今超200个,她笑着说:“每个课间都练,想不进步都难。”关于女儿课间跳绳,家长郑雯雯十分支持,“孩子加强锻炼后,睡眠质量和身体素质也有提升。”

  课间体育活动,也增加了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毓英中心小学教师郭明韵表示:“这几年,班上孩子生病请假的情况有所减少,性格较内向的孩子也开始积极创设自己的课间游戏,与同学的关系更融洽了。”据了解,毓英中心小学自实施课间15分钟以来,全校学生肥胖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近视率下降约3个百分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课间延长,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要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特别是让孩子们多见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通过种种努力,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5日 15 版)

  • 相关阅读
  •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屡次创下世界纪录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屡次创下世界纪录  【中国制造业极限“探秘”②】从-269℃到1亿摄氏度,“人造太阳”如何经历“冰与火”的极度考验?  阅读提示  安徽合肥“科学岛”上有一个名为“东方...

    时间:02-25
  • 流动的“先锋”凝聚在党旗下(前沿观察·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③)

      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机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桌上摞着一沓红信封。社区党委书记黄勇淇取出一封,信中写道:“今天特地写信来,想要对贵党组织党员赵德斌同志进行表扬与肯定……”  “...

    时间:02-25
  • “小改变”与“大文章”(快评)

      “没想到,以前经常‘请假’的体育老师,这学期不仅天天见,每个课间也会见,一下子成了我们最熟悉的老师。”一名中学生的朋友圈,道出了校园生活的新变化。从这几句调侃,却得以看见教育理念的转变。 ...

    时间:02-25
  • 外交部:中方愿同新一届德国政府一道发展好中德关系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成欣、马卓言)就德国大选初步计票结果显示联盟党获胜,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建交53年来,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德关系,秉持相互尊重、...

    时间:02-25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邓剑洋)记者从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14亿。  优化水资源配...

    时间:02-25
  • 中缅泰联合执法合作取得重大战果(第一现场)

      位于泰国湄索的泰缅陆路边检口岸车流密集。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位于泰国湄索的泰缅陆路边检口岸车流密集。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在湄索的一条道路上,泰国军方设卡检查过往车辆。...

    时间:02-25
  • 教育部部署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吴丹)近日,教育部部署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执行政策,严守工作纪律,规范录取行为,强化监督管理,优化考生服...

    时间:02-25
  • 跨境电诈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被顶格判处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魏哲哲)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指引作用,最高人民法院24日公布7件人民法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展现人民法院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时间:02-25
  • 广州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景图”(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培育特色产业,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公共服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创新帮扶形式,推动区域产业转移……依托广东省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州积极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区域...

    时间:02-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