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石山连绵处 生态旅游兴(美丽中国)

2025-02-28 08: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龙水峡地缝。

  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

龙水峡地缝。
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重庆武隆喀斯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通过系统保护,曾经贫瘠的地貌,如今成为壮美的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得到体现。

溶洞、峡谷、天坑、地缝、石林、天生桥……2007年,包括重庆武隆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武隆喀斯特包括芙蓉洞喀斯特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天坑喀斯特系统,遗产地总面积3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0平方公里。

坚持保护优先、永续利用,走进重庆武隆区,见证一场溶岩与水的奇遇,以及在保护世界遗产的背景下,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丰富的喀斯特资源,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千岩千面、溶岩与水的邂逅……去年,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建成开放,很受研学游团队欢迎。

“喀斯特发育需要四大要素:岩石可溶、透水,水具有溶解力、是流动的……”讲解员正接待一群小学生,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满是好奇、专注。

“喀斯特就是溶岩与水的艺术,大自然的巨手在这里雕刻出得意的杰作。”武隆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永泰介绍。

“乌江自东向西贯穿武隆全境,就好比一把利刃,把武陵山和大娄山劈成两半。”李永泰介绍,“可溶的、广泛分布的石灰岩被深深切割,流水逐渐把深厚地层侵蚀得千疮百孔,搬运、沉积、崩塌、再沉积,这才形成武隆数不胜数的峡谷、洞穴、天坑、地缝、孤峰……”

世界上已发现的口部面积最大的天坑、世界首个被发现并命名的冲蚀型天坑……特别是武隆的天生三桥,堪称“喀斯特杰作”中的“点睛之笔”。

“3座天生桥发育于大约260万年前。”李永泰解说道,“地下暗河掏空岩层,发生塌陷,形成天坑,相连天坑间尚未塌陷、横跨两边的岩体,形成串珠式天生桥,也是武隆喀斯特最具辨识度的地标。”

除了独特的人文历史,喀斯特系统还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喀斯特岩溶含水层支撑着地下丰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以武隆芙蓉洞为例,就发现了30余种洞穴动物。”李永泰介绍,“喀斯特地貌具有超乎寻常的美学价值,让当地居民通过发展旅游获得经济收益。”

加强系统保护,厚植世界遗产家底

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一个地处深山的偏远小城由此走向世界。

仙女山街道龙宝塘村57岁的村民申学柱,以前在羊水河峡谷放羊。天生三桥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后,他和周边300多户村民退牧退耕,搬迁到核心区外围的集中安置点。如今,他在天生三桥景区抬滑竿,每月收入6000元。

“对核心区游客容量,我们进行实时大数据监测,通过有序调度,保证合理承载。”天生三桥景区负责人王贵生说。

重庆市出台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办法,武隆区编制完成一系列保护管理规划,确保武隆喀斯特的自然性、原真性和完整性。此外,武隆实施“司法保护令+司法协作”双重机制,成立世界自然遗产检察官办公室等,为遗产地保护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武隆区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合作建立国际岩溶科研基地,设立4个野外试验场,建成国内首个洞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通过生态修复,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近年来,武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实施13.4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1.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7.6%。

发展生态旅游,人与自然美美与共

“号子嘛喊起来哟,哟嚯!伙计们把石抬哟,嘿哟!”杨兴勇领唱,众演员应和。作为舞台背景的喀斯特山峦仿佛都在震颤。

54岁的老杨,打小就在跟石头较劲。白马镇板桥村四周是山,“家里弟兄仨,暑假都去凿‘石旮旮’,垒房、开荒。”他记得,扶钢钎的手上都是泡,打石、抬工等劳动号子就这么来的,大人们总叫嗓音洪亮的杨兴勇起头。

如今,恼人的“石旮旮”成了旅游“金名片”。当地的喀斯特实景山水演出,已经上映了3800余场。“再不凿石头了,家乡的山水草木都要保护。”凭着一副好嗓子,杨兴勇如今被评为川江号子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4年,常住人口不到40万的武隆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724.5万人次;每4个武隆人中,就有一个靠世界遗产吃上了“旅游饭”。

武隆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平均海拔1100米。“过去这里种啥啥不行。”仙女山街道联村干部解勇带记者走到村委会百米开外的山坡,俯身下望:嚯,底下就藏着个溶洞!这地质条件,跑水跑肥,怪不得广种薄收。

但也有优势:村子恰在城区、仙女山、天生三桥的中间。从最早的门票经济到后来武隆主打休闲度假,荆竹村兴起高山蔬菜、特色民宿等业态,2022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坐在土坯房改造的茶馆里,荆竹村村民王万碧正给游客泡上一壶当地特色老鹰茶。把自家房屋、土地流转给重庆武隆云上荆竹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她一边在家门口务工,一边开起了直播,推介武隆的独特生态景观,顺带推销绿色山货和文创产品,年增收10余万元。

如今,武隆创新生态旅游模式,打造基于生态本底的更多国际化、时尚化、年轻化新场景。

“腰杆子往上顶哟,脚板子要踩稳喽……”号子嘹亮,回荡群山,唱出的是志气,还有被世界遗产重塑的今昔。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8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数字大科学计划获联合国批准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牵头,并联合全球35个科研机构、大学与国际科技组织共同发起的数字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

    时间:03-01
  • 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特展在台北开幕

      中新社台北3月1日电 (记者 杨程晨)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特展3月1日在台北开幕,20多件珍贵文物还原孙中山革命生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今年适逢孙中山逝世百年纪念,中国国民党从3月1日起将...

    时间:03-01
  • 珠江流域连续第15年禁渔工作全面启动

      中新网广州3月1日电 (记者 方伟彬)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3月1日发布消息称,珠江流域连续第15年禁渔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珠江流域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广东省禁渔范围包括管辖的珠江干流、支流、...

    时间:03-01
  • 归侨二代的海南咖啡梦:让“侨乡味道”香飘世界

      中新社海口3月1日电 题:归侨二代的海南咖啡梦:让“侨乡味道”香飘世界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位于侨乡海南省万宁市的热门旅游打卡地兴隆咖啡·正大产业园,风景如画、咖啡飘香,吸引游客慕名前来一品这里独特的“侨...

    时间:03-01
  • 2025年全国“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学雷...

    时间:03-01
  •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都修改了什么?哪些与你我相关?一文详解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今天(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了。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11月颁布实施以来,在这次修订之前历经了1次修订和5次修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共八章101条,此...

    时间:03-01
  •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 中国最高检发布案例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张素)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发布指导性案例,旨在为各地办案提供规范指引,以法治之力守护中华文脉。  此次发布的案例共有5...

    时间:03-01
  • 王新伟任辽宁省代省长

      新华社沈阳3月1日电 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3月1日决定,接受李乐成辞去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任命王新伟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时间:03-01
  • 王新伟任辽宁省代省长

      新华社沈阳3月1日电 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3月1日决定,接受李乐成辞去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任命王新伟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

    时间:03-01
  • 中国气象局:预计3月将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欧阳易佳)日前,中国气象局召开3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会上表示,预计3月将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新疆、内蒙古、西北、华北等地存在阶段性降温、大风和沙尘天气...

    时间:03-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