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这家智能工厂,五十三秒下线一台车(探一线)

2025-03-01 05:31:00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智能生态工厂里的机器人正在工作。

  罗 珣摄

">

  图为智能生态工厂里的机器人正在工作。
  罗 珣摄

  生产效率提高50%,交付时间缩短33%,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8%,制造成本降低58%……位于广东广州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以下简称“智能生态工厂”),“黑科技”是亮点,“智造”是关键。让工厂变得更智慧、更高效、更绿色,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坚实“锻造”。

  柔性化生产,实现10万多种选装方案。

  以往,一条总装线上的汽车,只有一个批次、一种型号、单一颜色。在智能生态工厂,柔性化生产能实现不同颜色、不同型号、不同配置的新能源车“混线生产”。远远看去,产线上“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这是如何实现的?首先,消费者可以线上“互动式定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车身颜色、内饰、座椅材质、轮毂样式等。接着,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数字化生产指示的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支持,这些用户购车信息会被迅速分解为2000多个零部件信息,在指定的时间按秩序进入总装环节。工厂通过数据驱动决策,优化生产计划、资源配置和物流配送等环节,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智能生态工厂具有超高柔性技术群,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智能调度系统,生产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一种车型到另一种车型的切换,切换过程零损耗。

  生产过程中,有600多台机器人齐发力。

  在工厂总装车间,机器人不停挥舞“手臂”,精准地定位、抓取并拼装各个模块,仅用数秒就能完成玻璃、座椅、轮胎等零部件安装。

  机器人的运用是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关键。目前,总装车间内,大到抓取轮胎、安装天幕玻璃,小到抓取螺栓,甚至是品质确认环节,都由机器人完成。冲压、焊接、涂装等生产环节也都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

  由于面积大,安装天幕玻璃一直是制造的重点和难点。在智能生态工厂,多台机器人配合“默契”,从天幕玻璃缓缓放下,到视觉定位、涂胶、安装、胶型检测,再到最后的玻璃搭载,一气呵成。

  这么多零部件,谁来运输?

  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里,随处可见的无人化智能移动机器人往来穿梭,将不同零部件送到不同工位。目前,10公斤以上零部件实现了100%的全自动搭载,不需要人力进行操作。2023年5月,通过自主创新,智能生态工厂的生产线由过去每6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缩短到现在的53秒。

  减少的7秒背后,是上百台设备的节拍优化,460名工人、220个工位、所有的工作内容都进行了调整。

  7秒的“减法”背后是许多先进技术的“加法”。

  自研激光螺旋焊工艺、一体式热成型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造车的整体效率。

  采用数字化自主决策技术,运用全球数据云平台,实现全厂核心设备互联,实时监控设备状态,能够在设备发生故障前进行预警,有效地实现设备维护。

  3D视觉系统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生产线上的零部件和产品进行三维扫描和识别,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或质量问题时,3D视觉系统会立即触发主动报警机制。操作人员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信息管理系统还能“统筹”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加工、组装,再到成品检测和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数据记录,生产全程可追溯。汽车出厂配置小小的二维码,扫一下就能获取相关信息。

  在当下,一座智慧工厂,不仅要“智能+”、效率加,还要做到绿色低碳。

  智能生态工厂不仅有坚守工位的机器人、精准运输的自动驾驶小车,车间屋顶上方还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这些电池板年发电量可超过2000万千瓦时,能够满足工厂日常50%的用电需求。

  2023年11月,广汽埃安取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授予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零碳工厂”。“零碳工厂”大规模使用“光伏+储能”,建成智能微电网系统,引入清洁能源核电和大功率储能系统,实现清洁能源的最大化使用。

  在生产设备方面,涂装废气焚烧装置、湿循环热泵空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导入,也为智能生态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零碳排放赋能。“黑科技”,让工厂更绿色。

  智能生态工厂为何拥有高智能、高柔性、高效率、高质量和低碳环保五大优势?答案就在科技这把“钥匙”里。未来,智能生态工厂还将出现更多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延展出更多智造新场景。

  (作者为广汽埃安第一制造中心总装车间工程师,本报记者李刚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1日 08 版)

  • 相关阅读
  • 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数字大科学计划获联合国批准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牵头,并联合全球35个科研机构、大学与国际科技组织共同发起的数字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

    时间:03-01
  • 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特展在台北开幕

      中新社台北3月1日电 (记者 杨程晨)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特展3月1日在台北开幕,20多件珍贵文物还原孙中山革命生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今年适逢孙中山逝世百年纪念,中国国民党从3月1日起将...

    时间:03-01
  • 综述|2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新看点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综述|2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新看点   新华社记者   在刚刚过去的2月,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全球数家科技公司竞相发布其AI模型的最新版本,这...

    时间:03-01
  •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潘洁)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1日发布数据,2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产需...

    时间:03-01
  • 最高检:持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办案力度

      记者3月1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检日前印发了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这批案例体现了文物类型、损害情形的多样性,展现了检察机关系统保护、梯次监督的优势。...

    时间:03-01
  • 珠江流域连续第15年禁渔工作全面启动

      中新网广州3月1日电 (记者 方伟彬)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3月1日发布消息称,珠江流域连续第15年禁渔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珠江流域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广东省禁渔范围包括管辖的珠江干流、支流、...

    时间:03-01
  • 归侨二代的海南咖啡梦:让“侨乡味道”香飘世界

      中新社海口3月1日电 题:归侨二代的海南咖啡梦:让“侨乡味道”香飘世界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位于侨乡海南省万宁市的热门旅游打卡地兴隆咖啡·正大产业园,风景如画、咖啡飘香,吸引游客慕名前来一品这里独特的“侨...

    时间:03-01
  • 2025年全国“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学雷...

    时间:03-01
  •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都修改了什么?哪些与你我相关?一文详解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今天(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了。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11月颁布实施以来,在这次修订之前历经了1次修订和5次修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共八章101条,此...

    时间:03-01
  •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 中国最高检发布案例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张素)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发布指导性案例,旨在为各地办案提供规范指引,以法治之力守护中华文脉。  此次发布的案例共有5...

    时间:03-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