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大力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

2025-03-05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是《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不仅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而且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治理中,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高效化以及群众办事的便捷化,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要强化问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使数字技术真正赋能乡村治理。

  夯实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数字治理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这不仅体现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差距上,还体现在城乡数据要素积累的“软件”差距上。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治理基础、弥补城乡“数字鸿沟”,不仅是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的前提和支撑,更是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内在要求。为此,应加快布局5G、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断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根据不同村庄的自身禀赋和发展趋势,统筹数字建设规划,促进城乡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方位提升乡村的数字接入能力与水平,为各类数字化应用落地生根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条件。要加大政府对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让数字要素持续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动乡村生活方式朝着更加智慧便捷、高效舒适的方向加速演进。加快集聚“三农”数据要素资源,聚焦乡村治理建立大数据平台,筑牢乡村治理的“数字底座”,有效满足乡村数字治理需求。

  掌握技能。第五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也攀升至78.6%,农村网民规模为3.1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2%。导致当前农村网民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民数字技能相对缺乏、数字素养相对不高等因素。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民在乡村数字治理中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各种方式,有效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数字素养。持续引进乡村数字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数字知识和技能教育,重点开展网上办事、智慧医疗等数字技术应用培训。降低数字技术应用的技术门槛,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以便利为原则,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智慧终端的适老化改造,打通老年人数字技术运用的技术“壁垒”,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智能技术运用困难的问题,推动老年群体更好融入乡村数字社会。此外,还要重视农民数字安全素养培育,提高农民在使用数字技术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规避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要重视人才引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信息化人才服务乡村数字建设。

  提升效能。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数字技术和数字业态逐步辐射渗透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诸环节,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村民参与不足等问题,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但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也出现了“数字负担”等问题,比如,出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面子工程”等。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要破解基层数字治理之“负”,把提升效能作为目标要求。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乡村治理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管好用好数字技术这一治理工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便民服务、民情沟通等方面的便捷优势,切实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防止过度留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充分回应乡村社会治理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基层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不能简单以工作留痕代替实际工作成效评价,通过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基层干部从“留痕”向“留意”“留心”转变,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抓工作落实上,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5日 13 版)

  • 相关阅读
  • 观察丨“加减乘除”看中国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加减乘除”看中国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记者 阚枫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读懂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报告,不妨用最简...

    时间:03-05
  • 政府工作报告里,关注了这些民生“小事”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政府工作报告里,关注了这些民生“小事”  作者 尹倩芸  育儿补贴、平台外卖、老年助餐……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些看似平凡的民生“小事”格外引人注目。  虽是“小事”,桩桩件件关...

    时间:03-05
  • 观察丨“投资于人”,民惟邦本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投资于人”,民惟邦本  中新社记者 马学玲  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新的表述引发关注——投资于人。  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

    时间:03-05
  • 来而不往非礼也!对美反制,我们工具更丰富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  针对美方行径,商务部接连发起对美反制行动,包括:  ||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再次加征10%关税;  ||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

    时间:03-05
  • 代表委员热议“China Travel”:迎“头回客”,让“客回头”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张素 刘玥晴 李韵涵)“入境旅游持续升温”,被写入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提到,首个“非遗版”春节长...

    时间:03-05
  • 《哪吒2》闯进全球前七却闯不进宝岛台湾?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哪吒2》闯进全球前七却闯不进宝岛台湾?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朱贺 徐雪莹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近日登上全球影史第七,且票房仍在持续攀升,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一个...

    时间:03-05
  • 东西问丨福斯托·准奇利亚: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持续发展?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持续发展?  ——专访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洲科学院院士福斯托·准奇利亚  作者 官逸伦  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宣布推出最新...

    时间:03-05
  • 外交部:愿同各方一道携手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马卓言、成欣)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日表示,今年6月10日,国际社会将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作为发起国,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携手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

    时间:03-05
  • “青春力量涌动西部热土”——代表委员热议人才投身西部新趋势

      作为一名来自西部地区的基层教师,云南省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甄兰芳代表特别关注西部发展,尤其是教育、人才问题。  “让我欣喜的是,近些年,从各地来昭通就业的青年越来越多,我的侄子也从浙江回来了!他说,家乡发...

    时间:03-05
  • “数”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数”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记者 胡默达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GDP能耗降低3%...

    时间:03-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