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让家门口看病更“丝滑”(全媒观两会)

2025-03-05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患者能不能在县医院就近诊治,社区中医馆如何满足居民需求,如何让年轻村医接力守护村民健康……群众“心上事”,也是代表委员“上心事”。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不折腾、不费劲,代表委员在调研与实践中探索解决办法。

  ——编  者  

  

  县医院“硬核”攻克疑难杂症

  跨省看病的患者,少了!

  “之前,来我们医院看肿瘤科的患者里有来自陕西山阳县的。”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副院长李龙倜代表向记者讲起这样一个细节,“山阳县距离十堰市约160公里,问起为什么要跨省奔波,患者回答,在当地看不了这个病。”

  “跨省看病舟车劳顿,加重患者家庭负担。于是,我们有了帮助山阳县人民医院建肿瘤科的设想。”李龙倜代表讲道。

  2024年8月,太和医院跨省帮扶陕西山阳县人民医院。从完成相关病例手术,到实现精准放疗,山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开诊以来已收治患者400余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就医。

  半年多来,山阳县开展肺癌、食管癌等癌种高危人群筛查,累计覆盖近万人,早诊率提高15%;通过绿色转诊通道,疑难病例可在48小时内转入太和医院,稳定期患者则下转至基层医院,下转率提升40%,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助于实现‘大病不出县’。”李龙倜代表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实现高效分级诊疗,需要以技术硬实力为根基,以资源下沉为手段,以患者需求为导向。

  “要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成覆盖市县乡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电子病历跨院调阅、检验结果互认和药品配送协同。”李龙倜代表同时建议,“强基—提质—留人”是破解基层医疗“人才荒”“技术弱”困局的有效路径。

  

  社区中医服务“一键三连”

  家门口的中医馆,多了!

  “社区居民期待什么样的家门口中医服务?”

  面对记者的提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委员讲起了几年前他在安徽寿县安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调研时的见闻。“我发现,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项目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一个人大概10分钟做完一个项目,一上午就能治疗二三十人。”唐旭东委员说,每次50元的治疗费,一般家庭都能承受。

  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在社区里、特色诊疗项目大排长龙、中药饮片种类多达400种……调研期间,多地基层中医馆的特色亮点,让唐旭东委员印象深刻,“中医馆开到群众家门口,更是开在群众心坎上,真正关注和解决群众临床需求,优质中医服务一定会收获效果、赢得口碑。”

  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中医馆数量已从2015年的3000余个增加到4.2万个,有9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基层中医馆,多了;家门口的中医服务,丰富了。看诊、理疗、推拿、熏蒸、讲座……多种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

  “目前,城市社区的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需要关注广大农村地区。此外,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也还有发展的空间。”唐旭东委员建议,要推动有关资源、人员进一步向这些地区倾斜。

  

  大学生村医“组团”守护

  黎乡的年轻村医,来了!

  “目前这个症状可以先观察,不用担心。”

  “村里有对症的药,尽快服用,症状应该很快可以缓解。”

  在海南代表团驻地,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牙叉社区分院副院长韦小丽代表手机铃声一次次响起。电话那头,是当地的村民。

  “有一阵子,村里人常把‘看病找小丽’挂在嘴边。但传递村民的健康‘接力棒’,得更多人接,才能接得住、接得稳呐!”韦小丽代表说。

  如今,一批批黎族青年“接棒”成为村医。一些几十年无村医的村,也迎来了80后、90后村医。据了解,自2023年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来,截至2024年10月底,专项计划录用的近7500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已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韦小丽代表现在管理着2个村卫生室,与5名黎族年轻村医一起服务着3000多名村民。同时,她还负责向白沙县城超2.5万名居民开展慢病防控工作。

  韦小丽代表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去村里看病,要徒步走几十里山路,现在村里诊室条件好了,能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从6项增加到了12项。家住偏远乡村的村民还能享受到免费疫苗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服务。”

  “面向基层村医的培训计划要因地制宜,注重在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检查诊断效率。建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推出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村医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村医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优秀村医扎根基层,守护村民健康。”韦小丽代表建议。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5日 12 版)

  • 相关阅读
  • 观察丨“加减乘除”看中国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加减乘除”看中国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记者 阚枫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读懂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报告,不妨用最简...

    时间:03-05
  • 政府工作报告里,关注了这些民生“小事”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政府工作报告里,关注了这些民生“小事”  作者 尹倩芸  育儿补贴、平台外卖、老年助餐……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些看似平凡的民生“小事”格外引人注目。  虽是“小事”,桩桩件件关...

    时间:03-05
  • 观察丨“投资于人”,民惟邦本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投资于人”,民惟邦本  中新社记者 马学玲  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新的表述引发关注——投资于人。  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

    时间:03-05
  • 来而不往非礼也!对美反制,我们工具更丰富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  针对美方行径,商务部接连发起对美反制行动,包括:  ||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再次加征10%关税;  ||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

    时间:03-05
  • 代表委员热议“China Travel”:迎“头回客”,让“客回头”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张素 刘玥晴 李韵涵)“入境旅游持续升温”,被写入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提到,首个“非遗版”春节长...

    时间:03-05
  • 《哪吒2》闯进全球前七却闯不进宝岛台湾?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哪吒2》闯进全球前七却闯不进宝岛台湾?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朱贺 徐雪莹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近日登上全球影史第七,且票房仍在持续攀升,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一个...

    时间:03-05
  • 东西问丨福斯托·准奇利亚: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持续发展?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持续发展?  ——专访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洲科学院院士福斯托·准奇利亚  作者 官逸伦  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宣布推出最新...

    时间:03-05
  • 外交部:愿同各方一道携手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马卓言、成欣)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日表示,今年6月10日,国际社会将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作为发起国,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携手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

    时间:03-05
  • “青春力量涌动西部热土”——代表委员热议人才投身西部新趋势

      作为一名来自西部地区的基层教师,云南省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甄兰芳代表特别关注西部发展,尤其是教育、人才问题。  “让我欣喜的是,近些年,从各地来昭通就业的青年越来越多,我的侄子也从浙江回来了!他说,家乡发...

    时间:03-05
  • “数”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数”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记者 胡默达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GDP能耗降低3%...

    时间:03-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