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清清爽爽用权 倾情倾力服务

2025-03-05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对于提振发展信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与企业之间该如何打交道?记者采访了3位代表委员。

  对话嘉宾:

  杨中坚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启东市委书记

  胡成中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

  张连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问:如何理解“亲”与“清”有机统一?

  杨中坚:“亲”则两悦,“清”则相安,“亲”“清”缺一不可。党员干部应大大方方与企业交往,理直气壮为企业排忧解难,不能因害怕“瓜田李下”或者担心做错了被问责,就不敢、不愿与企业打交道了。“亲”与“清”本质上是干事与干净的关系,关键在于党员干部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亲清政商关系不是私人亲密关系,而是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关心与被关心、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是共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我们要坦荡真诚与企业接触交往,靠前服务,更好地让企业集中精力抓创新、谋发展。

  胡成中: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们更愿意跟掌握分寸、公私分明的领导干部打交道。双方目标一致,就能办好企业。企业家办好企业,是为了实现理想抱负、打造事业平台,带领员工和合作伙伴过上好日子;领导干部帮扶企业发展,则能创造就业、增加税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双方应有这样的初心和公心,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形成合力。

  张连起:我在调研中发现,政商关系模糊、边界不清等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干部与企业交往时,不清楚“度”在哪里、该如何“为”。比如是否能参加企业座谈会、上门服务时能否就近就便用餐等,导致工作片面化、简单化。有的企业想着办事程序多、流程繁杂等,也不太愿意主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不主动去对接政策、表达诉求、参与治理。针对这些问题,应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明确政商交往边界,做到既清清爽爽用权,又倾情倾力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赋能蓄力。

  

  以政府服务“效率”提升企业发展“效益”

  问:亲清政商关系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影响?

  张连起:哪个地方的政商关系处得既“亲”又“清”,哪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就正,经济发展就好。我观察发现,今年“杭州六小龙”的出圈,离不开当地政府懂民营企业、爱民营企业、帮民营企业的创新生态涵养。例如,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建设孵化平台、引进高端人才、营造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等举措,杭州为民营科创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杨中坚:近年来,我们推出一系列惠企举措,擦亮营商环境品牌。例如,推广签约即颁照、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用等模式,细化“企管家”服务,以政府服务“效率”提升企业发展“效益”。同时,创新“信用+双随机”融合监管模式,健全“首违不罚”、免罚轻罚等制度,让执法有力度又有温度。

  胡成中: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能否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惠企政策能否取得实际成效,企业能否在一个地区长期安心发展,都离不开亲清政商关系。就拿落实惠企政策来说,2024年,我们享受了超过2亿元的税费减免退及相关财政补贴奖励,都是“真金白银”的支持,获得感非常强。同时,我们也希望获得更多助力,包括融资、配套设施、人才等要素,以及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司法保护等方面。

  

  划出政商交往的红线和底线

  问:政府与企业该如何打交道?

  胡成中:政府要“定规立矩”,让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有章可循。企业应依法合规经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法治化、现代化,不是一遇问题就想着“找领导”。

  企业日常经营涉及方方面面,有时遇到问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特别是需要跨部门协调的事情会感到棘手。为此,一些地方设立了“助企联络员”机制。一些党员干部定点联系相关企业。企业有诉求,都可以找“助企联络员”帮忙,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张连起:打通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畅通政策沟通渠道至关重要。在涉企政策制定中,需深入调研、广开言路、多方论证,让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在推动政策落实时,应主动接受监督,聘请企业家担任监督员。此外,要保持政策稳定,健全涉企政策全流程评估制度,完善调整程序,设置合理过渡期,不搞“一刀切”。

  杨中坚:有了“亲”和“清”这个基础,帮企业“站台”也就有了底气。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千企大走访”、常态化举办服务企业畅聊会、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等举措,“一站式”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流营商环境需政企双向奔赴。与此同时,要划出政商交往的红线和底线,严厉查处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5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台湾台南发生里氏规模5.2级地震

      中新社台北3月5日电 台湾气象部门5日发布消息,台南市当日晚间9时27分发生里氏规模5.2级地震,地震深度14.3公里。有民众表示有感,目前暂未传出重大灾情。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当晚发生的地震震中为北...

    时间:03-05
  • 蒋胜男:台湾当局拦不住岛内民众对《哪吒2》的喜爱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胡默达 刘超) 5日,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蒋胜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方面一直有诚意地在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并已做好《哪吒2》在台湾上映的准备。她强调,好的作品是放之四海皆通的,...

    时间:03-05
  • 人大代表的“专门法”拟修改 全过程人民民主添新标记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谢雁冰)又值春光好,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于北京共聚“最高议事厅”。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他们要审议与自身履职直接相关的一部法律——代表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

    时间:03-05
  • 惠风向暖,逐春而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侧记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惠风向暖,逐春而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侧记  中新社记者 徐雪莹 崔白露 李金磊  5日7时许,暖阳洒向天安门广场,正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排队候场的中外记者们不约而同举起镜头,捕...

    时间:03-05
  • 奋进的春天|中国经济的“方块”密码

      在日常生活中,你曾见过什么“方块”?比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快递盒。每天都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快递盒在神州大地流动,方便了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全年超过360万亿元的物流额,更是成为我国经济的有力支撑。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还...

    时间:03-05
  • 稳与进,两个关键字看2024年中国成绩单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袁秀月 张钰惠)“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这句话作为开篇。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走出“前高、...

    时间:03-05
  • 【“瞧”见两会系列】全球记者眼中的中国两会

      中国日报网3月5日电(记者 潘一侨 王晗 于涵)3月4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众多国家的1000多名记者与中国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中国两会的最新动态。各国记者纷纷表达了对中国...

    时间:03-05
  • 秘鲁驻华大使:全国两会彰显中国发展活力 秘中合作迎来新机遇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周雨)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秘鲁驻华大使巴拉雷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全国两会不仅是增进民生福祉、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倾听各界声音、彰显中国发展活力的...

    时间:03-05
  • 为何把“提振消费”放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代表委员热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今年工作的十大任务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之首,排序较去年提前了一位。今年《政府工作报...

    时间:03-05
  • “学雷锋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他们用青春志愿续写雷锋故事

      今天(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共青团中央部署各级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连日来,各行各业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

    时间:03-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