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大力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

2025-03-05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是《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不仅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而且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治理中,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高效化以及群众办事的便捷化,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要强化问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使数字技术真正赋能乡村治理。

  夯实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数字治理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这不仅体现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差距上,还体现在城乡数据要素积累的“软件”差距上。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治理基础、弥补城乡“数字鸿沟”,不仅是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的前提和支撑,更是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内在要求。为此,应加快布局5G、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断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根据不同村庄的自身禀赋和发展趋势,统筹数字建设规划,促进城乡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方位提升乡村的数字接入能力与水平,为各类数字化应用落地生根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条件。要加大政府对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让数字要素持续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动乡村生活方式朝着更加智慧便捷、高效舒适的方向加速演进。加快集聚“三农”数据要素资源,聚焦乡村治理建立大数据平台,筑牢乡村治理的“数字底座”,有效满足乡村数字治理需求。

  掌握技能。第五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也攀升至78.6%,农村网民规模为3.1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2%。导致当前农村网民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民数字技能相对缺乏、数字素养相对不高等因素。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民在乡村数字治理中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各种方式,有效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数字素养。持续引进乡村数字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数字知识和技能教育,重点开展网上办事、智慧医疗等数字技术应用培训。降低数字技术应用的技术门槛,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以便利为原则,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智慧终端的适老化改造,打通老年人数字技术运用的技术“壁垒”,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智能技术运用困难的问题,推动老年群体更好融入乡村数字社会。此外,还要重视农民数字安全素养培育,提高农民在使用数字技术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规避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要重视人才引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信息化人才服务乡村数字建设。

  提升效能。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数字技术和数字业态逐步辐射渗透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诸环节,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村民参与不足等问题,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但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也出现了“数字负担”等问题,比如,出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面子工程”等。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要破解基层数字治理之“负”,把提升效能作为目标要求。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乡村治理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管好用好数字技术这一治理工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便民服务、民情沟通等方面的便捷优势,切实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防止过度留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充分回应乡村社会治理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基层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不能简单以工作留痕代替实际工作成效评价,通过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基层干部从“留痕”向“留意”“留心”转变,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抓工作落实上,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5日 13 版)

  • 相关阅读
  • 台湾台南发生里氏规模5.2级地震

      中新社台北3月5日电 台湾气象部门5日发布消息,台南市当日晚间9时27分发生里氏规模5.2级地震,地震深度14.3公里。有民众表示有感,目前暂未传出重大灾情。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当晚发生的地震震中为北...

    时间:03-05
  • 蒋胜男:台湾当局拦不住岛内民众对《哪吒2》的喜爱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胡默达 刘超) 5日,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蒋胜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方面一直有诚意地在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并已做好《哪吒2》在台湾上映的准备。她强调,好的作品是放之四海皆通的,...

    时间:03-05
  • 人大代表的“专门法”拟修改 全过程人民民主添新标记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谢雁冰)又值春光好,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于北京共聚“最高议事厅”。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他们要审议与自身履职直接相关的一部法律——代表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

    时间:03-05
  • 惠风向暖,逐春而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侧记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惠风向暖,逐春而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侧记  中新社记者 徐雪莹 崔白露 李金磊  5日7时许,暖阳洒向天安门广场,正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排队候场的中外记者们不约而同举起镜头,捕...

    时间:03-05
  • 奋进的春天|中国经济的“方块”密码

      在日常生活中,你曾见过什么“方块”?比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快递盒。每天都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快递盒在神州大地流动,方便了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全年超过360万亿元的物流额,更是成为我国经济的有力支撑。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还...

    时间:03-05
  • 稳与进,两个关键字看2024年中国成绩单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袁秀月 张钰惠)“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这句话作为开篇。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走出“前高、...

    时间:03-05
  • 【“瞧”见两会系列】全球记者眼中的中国两会

      中国日报网3月5日电(记者 潘一侨 王晗 于涵)3月4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众多国家的1000多名记者与中国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中国两会的最新动态。各国记者纷纷表达了对中国...

    时间:03-05
  • 秘鲁驻华大使:全国两会彰显中国发展活力 秘中合作迎来新机遇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周雨)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秘鲁驻华大使巴拉雷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全国两会不仅是增进民生福祉、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倾听各界声音、彰显中国发展活力的...

    时间:03-05
  • 为何把“提振消费”放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代表委员热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今年工作的十大任务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之首,排序较去年提前了一位。今年《政府工作报...

    时间:03-05
  • “学雷锋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他们用青春志愿续写雷锋故事

      今天(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共青团中央部署各级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连日来,各行各业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

    时间:03-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