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老破小”逆袭成“好房子”(全媒观两会)

2025-03-06 08: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按:“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好房子”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载着群众对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期待。“老破小”怎么“爆改”、筹资比例怎么定、如何用新工艺打造高品质住房……为了让“好房子”从暖心愿景变成舒心日常,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怎么改、改什么

  老住户喜提新屋

  几年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的焦女士经常“破防”。

  “有时候楼上漏水,家里就成了‘水帘洞’,甚至一开空调就会跳闸。”焦女士家所在的114号楼是1978年建成的6层框架轻板实验楼,曾是一栋D级危楼。作为北京市首批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之一,114号楼如今楼内有电梯、楼下有小店,成了“明星楼”。2023年7月,焦女士和邻居们满心欢喜地拥有了面积更大、体验更佳的“好房子”。

  “这栋从原址上‘长’出的新楼,称得上‘脱胎换骨’。”同样住在劲松一区114号楼的住户李女士表示,不仅是外观,居民步道、停车位等设施也重建了,室内装修还用上了防水、防潮、防墙皮脱落的工艺。

  “因为114号楼原楼房不具备抗震加固条件,我们选择了原拆原建的改造方案,并按照现代化住宅设计标准进行重建。”劲松街道工作人员张晓磊告诉记者,除了更新水、电、气、热等老化管线,方案还注重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增加了相关配套设施。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什么时候改、最先改什么、改得好不好,群众嘴里念叨着、心里惦记着。

  “老旧小区改造,不光是简单的拆旧盖新,而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要做到‘内外兼修’。我注意到,目前一些地方的老房改造项目刚解决了‘老毛病’,就碰上了‘新问题’。比如,有居民入住后发现隔音隔热效果差。”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代表说,居民最期盼改什么、怎样把钱花在刀刃上、如何减少扰民,这些都是改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及时调研居民需求,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改造方案。

  

  谁出钱、出多少

  众筹盖房实惠多

  老房变新房是不少社区居民的共同心愿。但涉及改造费用出资比例,往往众口难调。

  浙江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改造项目就曾遇到过资金难题。谁出大头、谁出小头,各有各的理。最终,小营巷社区采用政府、居民、社会资本多方出资模式。

  “原本要交4万多元的改造费用,政府补贴了2万元,我们的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小营巷社区居民方妙珍说。

  “我们社区有1万多名居民,其中老年人就有3000多名,很适合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居民出一点’的工作思路。”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琛代表在2024年全国两会提出了关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建议,其中就提到了资金筹措模式。这份建议得到积极回应。

  “多元资金筹措模式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新路径,通过低息贷款、税费减免、信用管理等方式,给予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企业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合理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回报和长期运营权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委员点赞老旧小区改造的“众筹”模式。

  张斌委员认为,未来5年,国内还有相当规模的增量公共投资空间。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城市,在城市更新等方面的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很大。

  “在具体实践中,还需对公共投资项目引入民营资本范围等细节加以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张斌委员建议。

  

  更高效、更环保

  亮出科技放大招

  90天完成原拆原建,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项目的“神速”升级,引来居民一片叫好。

  “我们在改造中采用了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与预制构件结合的建筑体系。”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建国委员介绍,“打个比方,就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我们将8号楼整栋建筑科学规划为55个混凝土模块,90%以上的建筑工序在工厂内完成,再运到现场吊装、组建成完整建筑楼房。这才有了居民满意的效率。”

  “相比传统建造模式,这种建造方式减少固废排放75%,缩短工期,节省现场用工量,充分展现了建筑行业正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颜建国委员告诉记者,应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把施工现场搬到工厂,不仅缩短居民回迁周期,还能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超额完成5.4万个的年度目标任务。今年,还将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人民群众对‘好日子’的定义里,‘好房子’占了很大比重。加快推广模块化建筑技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目的都是让居民住上‘好房子’。我们将努力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助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颜建国委员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6日 12 版)

  • 相关阅读
  • 3月7日上午10时举行外交主题记者会

      中新网3月6日电 据“人大会议新闻中心”官方微信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5年3月7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

    时间:03-06
  • 外媒看两会: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增长目标彰显发展信心

      国际在线专稿: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世界再一次进入“中国时间”。2024年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2025年的中国又将向着怎样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海外主流媒体纷纷将中国两会相关报道提上首页或建立专区推荐...

    时间:03-06
  • 多国驻华大使:从中国两会读懂中国机遇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包括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在内的多国驻华大使受邀在开幕会上旁听李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从这份报告中,他们不仅看到中国过去一年的发...

    时间:03-06
  • 逐梦火星!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完成火星采样返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孙泽洲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孙泽洲介绍,火星是太阳系内和地球最...

    时间:03-06
  •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把香港打造成为国际教育中心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彰显了中央对香港、澳门在培养人才和吸引国际顶尖人才、为实现中国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厚望。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在北京接受我台记者专访时表...

    时间:03-06
  • 讲求务实积极有力 彰显回升向好信心(权威发布)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记者丁怡婷)国务院新闻办5日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及成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并回答记者提问。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介绍,今年的政府...

    时间:03-06
  • 这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是什么意思?解读来了

      “投资于人”、具身智能、瞪羚企业、零基预算……这些“新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你了解是什么意思吗?政府工作报告新词解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03-06
  • 必读知识点!这些泄密风险已被写入最新保密条例

      这一重要条例的必读知识点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保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为适应形势需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进一步健全了保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了保密管理制度。其后修订的《...

    时间:03-06
  • 中共代表团访问挪威

      新华社奥斯陆3月5日电 (记者张玉亮)应挪威外交部邀请,中联部副部长陆慷3月3日至5日率中共代表团访挪,分别会见外交大臣艾德、议会外交与国防事务委员会主席瑟雷德及主要政党议员,并同智库学者座...

    时间:03-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