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今年GDP预期目标为何定在“5%左右”?(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2025-03-09 08: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速目标都很受关注。这个目标有啥作用?今年的预期目标为何定在“5%左右”?

——人民网网友12****2  

正因事关发展全局、影响千家万户,GDP增速广受关注。我国也惯常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公布增速目标,今年是“5%左右”。这里,可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这一目标的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将有力引导各方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形成良好预期。

市场经济和预期紧密相关。“5%左右”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资外资、国企民企、生产者消费者的预期与信心。

2003年以来,除受疫情等影响较大的2020年外,我国均设定了年度经济增长定量预期目标。2020年至2022年,年均增长4.5%左右,2023年增长5.2%,2024年增长5.0%……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在轨运行”,“期末成绩”均符预期。

2025年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速,同样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外、需要和可能、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作出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对经济长期向好前景的笃定。这一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投资、生产、消费的意愿,通过各方“心心相印”促进经济“欣欣向荣”。

二是牵引作用,将为实施宏观政策提供“准星”和“锚点”。

经济增长是关联性强的基础性指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中,除经济增速,还有就业、物价、收入、国际收支、粮食产量、单位GDP能耗等。多维指标指向多重目标,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促转型,等等。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为的正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预期目标“牵引”着宏观政策。2025年,我国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实现目标,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提高赤字率。又如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亦如此。锚定目标、协同发力,调动丰富的政策工具箱,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会更“靠谱”,效果也会更给力。

三是激励作用,将有效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

目标是前行的动力。过高,可能导致“头脑过热”“累觉不爱”,过低又会滋长“躺平”心态。“跳一跳、够得着”,才是最理想的状态,“5%左右”就是如此。一方面,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起来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另一方面,实现目标也非轻而易举。综合研判、系统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攻坚克难再向前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激活每一个“细胞”,汇聚每一束“光芒”,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GDP增速是国家考虑的事,跟咱老百姓有啥关系?”不少人有此疑问。

先别“划走”,且看分析:经济增速和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紧密着呢。

拿就业来说,一国经济只有保持一定增速,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百姓端稳“饭碗”。这两年,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新创造约240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目标,要求经济增长“5%左右”。

再看教育。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这离不开教育经费的保障。今年初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这是支撑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GDP保持一定的增速和规模,孩子们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同样,增加居民收入,呵护“一老一小”,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公共服务,件件民生实事都离不开GDP增长。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一个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增速目标指引下,中国经济将在新一年持续回升向好,综合国力将稳步提升,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当然,实现这个“5%左右”的目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9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从“小事”说起 中国四部门“一把手”回应民生热点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张素  尹倩芸)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9日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就业、住房、养老、卫生健康……围绕这些热点议题,中国四部门“一把手”分别作答。  问答之间,许多“小事”颇受关注。  谈...

    时间:03-09
  • 观察丨三个维度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报告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三个维度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报告  作者 谢雁冰 孔令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行使国家立法权、依法开展监督、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翻开这份...

    时间:03-09
  • 第九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启幕

      中新社四川绵阳3月9日电 (记者 王鹏)第九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启幕,两岸专家学者、青年学生、文化艺术界人士、经贸界人士及海外侨胞代表等近400名嘉宾齐聚嫘祖故里,共同缅怀华夏之母...

    时间:03-09
  • 开放日,台湾团代表鼓励台青心怀梦想追逐梦想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徐雪莹)“大陆为人才成长提供大量机会与资金支持。只要台湾青年心怀人生梦想、对职业生涯有所期待,就会对大陆保持开放心态。”  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

    时间:03-09
  •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福建迈出更大步伐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福建迈出更大步伐  中新社记者 龙敏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言献策。  下好“通”字棋  融合发...

    时间:03-09
  • 人社部部长: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呈向好态势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尹倩芸)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会上表示,今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呈向好态势。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

    时间:03-09
  • 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尹倩芸)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9日表示,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3年提高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当日举行,雷海潮...

    时间:03-09
  • 未成年人保护既要“硬约束”,又需“软关怀”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刘越) “建议建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查询平台”“建议建立校园霸凌强制上报系统” “建议刑责年龄降至12岁”……  全国两会期间,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严...

    时间:03-09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269件 代表建议8000余件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谢雁冰)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议案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振华9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3月8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共收到269件议案;同时,目...

    时间:03-09
  • 科技驱动、创新表达 中国故事“潮”向世界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科技驱动、创新表达 中国故事“潮”向世界  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从峨眉派女子功夫团“武”动巴黎到京剧名家史依弘赴美名校传播京剧,从《唐宫夜宴》《只此青绿》到“非遗版”春节,从《长...

    时间:03-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