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巾帼绽芳华 奋进新征程

2025-03-09 07:5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巾帼榜样,引领奋进步伐;巾帼风采,映照时代荣光。

她们当中,有科技攻关的领衔者、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也有乡村振兴的开拓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2025年“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勾勒出新时代女性的最美剪影,激励广大妇女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建功立业,收获精彩人生。

科技创新,贡献巾帼力量

在科技强国的征途上,她们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坚韧的攻关精神,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壁垒,用创新成果诠释“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29宽体客机总设计师赵春玲,是我国航空领域承担国家重大飞机型号研制的首位女性总设计师。她带领技术团队攻克多项大飞机研制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赵春玲30多年来参与了C909、C919飞机的设计研制、试验试飞、适航取证和运营保障全过程。她主持C909飞机驾驶舱设计攻关,创新建立“以人为中心”的“静暗”驾驶舱设计理念与评价/验证技术体系,有效减轻了飞行员工作负担,有力支撑飞机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组织跨专业团队攻克适航取证难题,使C919飞机成为全球首款满足国际最新最严格机组告警适航条款的机型。

如今,赵春玲正带领团队开展C929飞机设计工作,“我们一定要研制出一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宽体客机,继续攀登商用飞机研制‘新高峰’。”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金梅林,40多年坚守在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教学及技术服务一线,聚焦动物流感、猪链球菌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和重要动物疫病的防控技术研究,让更多安全放心的肉、蛋、奶走向中国人的餐桌。

如何打破国外垄断、破解防控猪流感的“卡脖子”难题,一直是金梅林孜孜求索的课题。她带领团队解析动物流感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率先创建“栏圈边”的“快准廉”检测技术,研发出中国首个猪流感疫苗,助力养殖业健康发展。

她们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也用技术赋能美好生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勤,长期坚守信息通信领域技术一线,在电信普遍服务、提速降费、网络安全等领域辛勤耕耘,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信息通信业发展红利。她主持创立5G全周期一体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5G国际标准,研发领先的5G关键测试系统,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为我国实现“3G突破、4G同步、5G引领”跨越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需求,王志勤和团队肩负起6G创新发展的使命任务。“我们将坚持自主创新,布局推进6G关键核心技术策源、研发试验评估和国际标准预研等工作。”王志勤说。

乡村振兴,见证巾帼风采

她们投身乡村、踏实奋斗,巾帼本色映入广袤田野,为乡村振兴点亮新的希望。

专注动物营养研究30余年,黑龙江谷实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谷实研究院院长梁代华从基础品控工作做起,坚持“绿色生态饲料”的研究与推广。

多年来,梁代华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猪、禽、反刍绿色生态饲料营养方案上百种,获得发明专利18项。饲料行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了收益,也让肉蛋奶更加营养美味,真正实现“双丰收”。

“今天给大家带来青川的特产——野生黑木耳,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丰富,口感爽脆……”直播间里,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恒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海伶正与网友互动。

依托家乡特色资源,赵海伶先后开网店、成立合作社,与高校研发团队合作,不断拓宽发展渠道。如今,她的“海伶山珍”从网店发展成省级龙头企业,与4200多户农户合作销售产品,帮助农户年均增收1.6万元。她还示范带动6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与重庆大学返乡青年建设50亩标准食用菌基地,累计提供务工岗位1300多个。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大片茶园,满是翠绿。泡一杯贵州黄金芽,香气浓郁,喝一口,滋味甘甜。

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专注茶树栽培技术研究、茶叶加工工艺创新、茶产品科研开发,把荒山建设成万亩茶园,将一片“小”茶叶做成富民“大”产业。截至2024年12月,该公司总投资2.4亿元,年提供超过1800个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务工人员人均年增收1.3万元。

爱岗奉献,彰显巾帼担当

从电商平台客服到外贸公司总经理,从一个人打拼到带领30多个村的380多户1300余人脱贫致富,在湖南省邵阳市肢残协会主席、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淑亭眼中,1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她从此与轮椅相伴,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让她走出困境。她把工厂建到村里,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成立城步万红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增收。杨淑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快乐拉祜》的曲调欢快悠扬。过去,歌舞是农闲时的消遣;如今,载歌载舞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酒井乡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李娜倮致力于传承、保护、弘扬拉祜族文化,以歌舞演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把文化“唱出去”,让游客“走进来”。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奋斗的旋律、幸福的歌声传遍拉祜山乡。

“未来我们将建设拉祜族文化培训基地,让年轻人学习拉祜文化,在文旅融合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李娜倮说。

传承民族文化、护佑妇女健康……她们爱岗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从医40多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玛依努尔·尼牙孜致力于宫颈癌的预防、治疗与研究。她带领团队克服困难,深入乡村开展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完成恶性肿瘤手术2万余台,抢救危重患者9000余例;建立新疆宫颈癌数据库,为新疆宫颈癌研究领域填补了多项空白。

“希望农村女性更加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玛依努尔·尼牙孜朴素的话语,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东部战区军事法院审判员崔玉芳长期奋战在军事斗争最前沿,先后参加12次实兵专项行动,临机答询指挥员法理咨询200余次,参与特情处置300余次。她在法律战骨干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先后被8家军内单位聘为法律战专家,为全军各类班型做法律战专题授课82次。

从5G实验室到拉祜村寨,从手术台到茶山梯田,“最美巾帼奋斗者”用奋斗定义人生,以奉献丈量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妇女以勇立新功的豪情壮志投身伟大事业,用勤劳与智慧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9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从“小事”说起 中国四部门“一把手”回应民生热点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张素  尹倩芸)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9日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就业、住房、养老、卫生健康……围绕这些热点议题,中国四部门“一把手”分别作答。  问答之间,许多“小事”颇受关注。  谈...

    时间:03-09
  • 观察丨三个维度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报告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三个维度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报告  作者 谢雁冰 孔令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行使国家立法权、依法开展监督、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翻开这份...

    时间:03-09
  • 第九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启幕

      中新社四川绵阳3月9日电 (记者 王鹏)第九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启幕,两岸专家学者、青年学生、文化艺术界人士、经贸界人士及海外侨胞代表等近400名嘉宾齐聚嫘祖故里,共同缅怀华夏之母...

    时间:03-09
  • 开放日,台湾团代表鼓励台青心怀梦想追逐梦想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徐雪莹)“大陆为人才成长提供大量机会与资金支持。只要台湾青年心怀人生梦想、对职业生涯有所期待,就会对大陆保持开放心态。”  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

    时间:03-09
  •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福建迈出更大步伐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福建迈出更大步伐  中新社记者 龙敏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言献策。  下好“通”字棋  融合发...

    时间:03-09
  • 人社部部长: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呈向好态势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尹倩芸)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会上表示,今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呈向好态势。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

    时间:03-09
  • 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尹倩芸)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9日表示,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3年提高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当日举行,雷海潮...

    时间:03-09
  • 未成年人保护既要“硬约束”,又需“软关怀”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刘越) “建议建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查询平台”“建议建立校园霸凌强制上报系统” “建议刑责年龄降至12岁”……  全国两会期间,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严...

    时间:03-09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269件 代表建议8000余件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谢雁冰)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议案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振华9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3月8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共收到269件议案;同时,目...

    时间:03-09
  • 科技驱动、创新表达 中国故事“潮”向世界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科技驱动、创新表达 中国故事“潮”向世界  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从峨眉派女子功夫团“武”动巴黎到京剧名家史依弘赴美名校传播京剧,从《唐宫夜宴》《只此青绿》到“非遗版”春节,从《长...

    时间:03-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