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破除“三十五岁门槛”,建设更公平就业市场(民生观·两会热词怎么看)

2025-03-12 08:5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让年龄不再成为标签,创造一个没有歧视的就业市场

“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对此,参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尤其对“35岁就业门槛”现象提出见解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表示,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就业还设置年龄门槛已然不妥。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认为,35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岁数,正是干事的时候,不应以此年龄为工作设限。

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5岁就业门槛”。35岁年龄限制,被有的企业明确写进招聘信息,在一些互联网公司里则成为一个隐性规则。

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必然带来就业时间的推迟,却很快迎来所谓的“35岁瓶颈期”,既加剧职场焦虑,也影响社会氛围。

越来越多的用工需求依赖于劳动者的高素质、高技能,而非单纯比拼体力和延长劳动时间。用人单位如果仍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但抑制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流动性,侵害就业权益,也容易错失经验丰富的人才,影响组织效能和创造潜力,是对劳动资源的一种浪费。

其实,任何年龄标准都不该成为劳动者平等就业的阻碍。在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应该得到更多关注。现在,有接近3亿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参与建设、提供服务,可他们中超过50岁的求职者已经被某些行业挡在门外。如果说建筑业等重体力行业以年龄设限还有一定合理性,那更强调技术和经验的行业,比如家政业,也把年龄当成门槛,就显得简单和武断。面对大龄农民工,用工方不该“一刀切”,而应根据求职者的身体状况、能力情况分类施策,做出更加妥善的处理。

与就业机会相匹配的应该是能力,过分以年龄为标签而不看实际贡献,不但于理不合,于法也不符。年龄限制涉嫌违反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原则,构成事实歧视,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建议主管部门清理带有年龄歧视的政策文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更加鲜明地反对就业年龄歧视;建立和畅通劳动者申诉途径,督促用人单位纠正无正当理由的年龄限制。用人单位也应该以更加精细化的态度,设立人才评价机制和岗位招聘标准,看能力看作为。年龄应成为经验的注解,而非劳动者能力的枷锁。

破除“35岁就业门槛”需要多方协同。这不仅关乎个体权益,更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释放人力资源潜力的必然选择。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让年龄不再成为标签,创造一个没有歧视的就业市场,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实现自身价值。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2日 10 版)

  • 相关阅读
  • 应对黄河开河 水利部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魏弘毅)记者13日从水利部获悉,黄河内蒙古河段预计3月19日前后全线开河,较常年偏早6天左右。为应对相关情况,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3日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数据显...

    时间:03-14
  •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徐佩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13日发布通知,持续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进一步拓展试点范围。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主要...

    时间:03-14
  • 全国将新增1000万亩再生稻

      本报电 (记者郁静娴)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提出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

    时间:03-14
  • “中国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国际视点)

      中国展区的传统乐器合奏表演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中国展区的传统乐器合奏表演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2025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日前在德国...

    时间:03-14
  • 春风行动累计发布岗位3100万个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李婕)记者13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近期各地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强化劳务对接,举办招聘服务活动,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

    时间:03-14
  • 全国颁发有效认证证书415万多张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孔德晨)记者13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颁发有效认证证书415.8万余张、获证组织约110万家,为营造安全、优质的放心消费环境提供了切实保障。  ...

    时间:03-14
  • 外交部:始终欢迎各国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温馨、许可)针对有观点认为外商对华投资额近年来有所下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3日表示,从数据上看,中国依然是跨国投资的高地,“看多”“看涨”中国仍是众多外企共识。 ...

    时间:03-14
  • 三部门联合发文指引环保装备制造业向优向绿

      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张晓洁、张辛欣)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推动环保装备制造...

    时间:03-13
  • 2024年我国造林种草767万公顷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李晓晴)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四十七个植树节,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202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

    时间:03-13
  • 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和音)

      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航船继续乘风破浪,中国的发展信心坚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宣布一系列利好政策,政策“工具箱”既展现出宏观调控的定力和智慧,也充满民生温...

    时间:03-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