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闽台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2025-03-16 12:48:00

来源:经济日报

  3月8日,福建邵武市举办第七届闽台春社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数万人参加。春社是传统民俗节日,在当天的开犁活动中,当地农户现场演绎传统仪式,展现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

  春社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是闽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福建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围绕推进两岸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情感融合,构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社会融合持续深化

  “为更好服务两岸同胞便捷通关,马尾海关优化旅客通关流程,创新实施‘一次过检’模式,将出境旅客的安全检查、卫生检疫、行李监管三个环境合并为一,提高通关效率,保障两岸同胞旅途顺畅。”马尾海关旅检科副科长方浩成说。

  马尾海关在“小三通”航线中推行的便利化措施,是福建全力推进两岸社会融合的具体实践。据统计,2024年,往来闽台旅客同比增长62.7%,其中“小三通”旅客破百万人次,从福建口岸入境的台胞92万人次。

  福建率先发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不断完善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体系。福建上线的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让台胞来闽即可在“闽政通”APP上注册登录,基本实现台胞台企政务服务“一网通查”“全网通办”,上线近5个月来已办理台胞服务事项6000多件;大力推进台湾居民居住证便利化使用,丰富应用场景,在子女就学、对台招生、住房租房、社保办理等方面优化实施便利化举措,越来越多台胞融入福建安居乐业。

  来自台北的“90后”青年苏郁程,2013年到福建发展,在厦门经营着一家剑道馆。随着业绩的日渐成长,他有了扩大经营的想法。2024年3月,《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正式实施,给他吃下了定心丸。他说:“我能够感受到来厦门创业就业的台青越来越多了,这个法规帮助我们落地生根。”

  在对进一步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范围进行了立法明确后,厦门市率先采用免理论考核、免综合评审的方式,对水平评价类的台湾职业资格按“非禁即享”原则予以直接采认,对准入类职业资格予以放宽限制。目前,厦门已对235名台湾同胞的职业资格予以直接采认。集美大学海洋信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台湾教师黄保勋认为:“这促进了两岸融合发展,对青年也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加快打造厦金、福马“同城生活圈”,建立厦金对接会、福马磋商会等沟通协商机制,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济融合稳中有进

  眼下,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的台品樱花茶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有两个基地约8000棵樱花树,以及10公里的樱花隧道。”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庆告诉记者。

  台品樱花茶园由台湾农民谢东庆创办,是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谢东庆将台湾的精致农业理念与漳平的自然条件相结合,引进了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成功打造了这片樱花茶园,同时也推动了两岸在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魏百刚说:“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合作方式不断延展,两岸农民同胞从交流交往到交心交融越走越近。”

  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的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继漳平之后第二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台创园积极引进台湾等地的蝴蝶兰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目前园区内拥有4000多种蝴蝶兰品种,市场生产销售的达1000多种,2024年漳浦蝴蝶兰全产业链产值超3亿元,带动农民发展花卉产业增加收入650万元。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宋玉表示,福建省充分发挥台创园示范窗口作用,持续加强精致果蔬、现代种业、精品花卉、设施渔业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合作,涵盖种养、加工、物流电商、休闲文旅等业态,已形成了“一园一特色、一区一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福建省台创园累计引进台资农业项目778个,合同利用台资14.8亿美元。

  为更好服务台农台商,福建省持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为台企在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0年来累计研制两岸共通标准285项,设立首只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共有6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在闽直接投资,8家在闽台企在大陆上市融资,14家在闽台企及金门马祖地区品牌首次加入大陆“老字号”这个大家庭。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规划师林有说,台商在闽投资已形成产业链集聚发展的态势。福建省积极落实融合发展部署,实际利用台资超34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累计超1.5万亿元人民币。

  作为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之一,厦门以“勇于探索”的先行先试精神,设立大陆首个“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为两岸产学研机构、企业,尤其是台湾地区中小微企业及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标准化综合服务。大陆首只由台商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也在厦门成立,基金规模7.86亿元人民币。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全国台企联金融工作委员会主委吴家莹表示:“我们现在投入的板块,有芯片、医疗科技、新能源等,企业如果取得我们基金的投入,它不用负担利息等成本压力,只要专心去经营好企业。”

  台湾青年萧子茜在“一品创客”海峡智慧经济产业基地的三楼租下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她的创业之路。

  萧子茜所在的一品创客基地是厦门自贸片区为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线下创业孵化的服务品牌,创立于2015年,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与发展。目前,基地已累计完成注册企业1668家,现有80家台资企业、84名台湾员工,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萧子茜说:“一品创客提供了手把手的政策指导和财税金融注册等服务指导,在这里创业可以减少后顾之忧,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情感融合日趋热络

  2月8日,第二十三届“两马同春闹元宵”交流活动在福州琅岐举行。这是马尾·马祖元宵节俗参与春节申遗成功后举办的首场“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

  “我们齐聚马尾庆元宵,共享民俗盛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两岸深厚情谊的见证。”马祖县县长王忠铭说。

  福建省全力推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每年常态化举办两岸重要涉台交流活动近300场,深入推进亲情乡情延续,打造形成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祖地文化交流品牌体系。举办海峡论坛16年间吸引台胞超13万人次线下参与,成为两岸同胞民间交流规模最大的活动。

  在漳州市东山县,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33届,成为沟通两岸民间往来的情感桥梁。每年旅游节期间,东山县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民俗踩街活动、潮剧专场演出等若干活动,组织邀请台湾同胞和民间信仰宫庙参加庆典、互动交流。

  “近年来,省文旅厅突出弘扬祖地文化、以艺通心,积极探索海峡两岸文化艺术领域融合发展新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林守钦表示,福建省邀请台湾艺术家参加福建省艺术节,共同创作演出海峡特色题材文艺作品;落实台胞同等待遇,鼓励台湾同胞申报认定国家级和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有7位台胞被评为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不仅如此,福建还深入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征集文献资料5万多件;出台《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与台湾纪录片机构共同摄制纪录电影《两岸家书》,持续深化两岸历史联接;积极打造海峡青年节、海峡青年论坛等标志性青年交流品牌,拓展棒球垒球、乡建乡创等青年交流领域。

  彩绘泥塑郑成功坐像、彩绘木雕妈祖坐像、石雕狮首辟邪……不久前,坐落于泉州市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闽台缘》主题展升级开放,570多件展品上新。

  这是以反映海峡两岸历史关系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春节期间,这座博物馆好展不断,一楼西斋展厅举办《海峡两岸家书特展》,展出百年来的1000多件两岸家书;二楼主展厅举办新版《闽台缘》基本陈列,展出1300多件(套)藏品,展示独特的闽台渊源;三楼西侧展厅举办《乡土闽台》,场景式展现闽台春夏秋冬特色。

  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福建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积极努力,特别是在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两岸青少年搭建了更多互动平台,促进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情感融合和文化认同。(经济日报 记者 薛志伟)

  • 相关阅读
  • 纪录片学界业界人士福州研讨国际传播的探索与创新

      中新网福州3月16日电 (记者 闫旭)“纪实影像国际传播的探索与创新”研讨会15日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作为第二届海丝纪录片大会的重要议程,本次研讨会致力于搭建学界、业界交流对话的专业平台,精选纪录片经典案例,通...

    时间:03-16
  • 年制作播出纪录片百余部 纪录片“福建出品”受关注

      中新网福州3月16日电 (记者 闫旭)“福建正以其丰饶的文化富矿和开放包容的国际视角,成为纪录片创作与推广的一方热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范宗钗16日受访时表示,“‘福建出品’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文化逐步走...

    时间:03-16
  • 2025社会企业共创大会:学者建言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深度融合

      中新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张素)“社会企业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并且一定要与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共筑价值,尤其要聚焦社区服务与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生共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宋贵伦近...

    时间:03-16
  • 逐绿、追智、向新 浙江台企拥抱“变”与“机”

      中新网杭州3月16日电 题:逐绿、追智、向新 浙江台企拥抱“变”与“机”  作者 郭其钰  “从20年前在大陆扎根,到如今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我们一直探索将废塑料从‘环境负担’转化为‘绿色资源’。”日前,浙江宝绿特...

    时间:03-16
  • 珍稀野生动物打卡“朋友圈” 春天里的中国绘就壮美生态画卷

      央视网消息:这两天,位于河北张家口市和北京延庆区的官厅水库成了候鸟的天堂,2万余只远道而来的候鸟在这里歇脚,芦苇地里、还未消融的冰面上,它们低头觅食、抱团休息。  据观测,目前已经有2万多只候鸟翔集官厅水库。其...

    时间:03-16
  • 以“算法和想法”为题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正式启动

      中新网上海3月16日电 (记者 王笈)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16日宣布正式启动相关工作。大展将于今年3月底至6月完成作品投稿征集,入选作品将于9月至11月在刘海粟美术馆等地展出。  两年一届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时间:03-16
  • 台胞在浙江义乌办两岸美食节 食客:饱口福“太上头”

      中新网义乌3月16日电(董易鑫)“卤肉饭肥而不腻、冬瓜茶清甜爽口,太上头了。今晚我还约了朋友一起,打算尝一下蚵仔煎。”3月16日,浙江义乌市民金歆歆说,自3月14日义乌两岸美食节开幕以来,她连续打卡了两日。  据悉,上...

    时间:03-16
  • 中央民族乐团《跟着民歌去旅行》汉中篇开启文旅融合新路径

      中新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民歌地图——跟着民歌去旅行》(汉中篇)陕南民歌推广音乐会15日晚在北京音乐厅进行首演。《中国民歌地图——跟着民歌去旅行》(汉中篇)首演现场。 卢旭摄  音乐会分为“...

    时间:03-16
  • 建设沿江铁路,打造高铁“走廊”

      建设沿江铁路,打造高铁“走廊”(“两重”建设扎实推进)  崇明岛畔,江海交汇。水面下,“领航号”盾构机正以每天16至28米的速度向江苏太仓方向掘进,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经南京至合肥段崇太长江隧道建设如火如荼。作为...

    时间:03-16
  • 从普惠养老、乡村振兴 读懂“国家账本”的“民生含量”

      3月14日,《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已经全文公布。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预算报告就明确指出今年将“大力发展普惠...

    时间:03-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