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美丽中国)

2025-03-25 08: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荆江大堤(资料图片)。

  胡锦桥摄(人民视觉)

">

荆江大堤(资料图片)。

胡锦桥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全长182.35公里的荆江大堤,是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荆江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将荆江大堤防洪功能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开展河道清淤、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等,如今,大堤沿线水清岸绿,“美在荆江”成为荆州的崭新名片。

万寿宝塔前,游客往来;沙市洋码头上,风筝飞舞。春日的湖北省荆州市荆江大堤,树木葱茏,百花吐蕊,浩荡江水中船舶穿梭,映照朝晖。

荆江大堤全长182.35公里,是长江防洪重点确保工程,也是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荆江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荆江大堤已成为荆州市的知名景点,吸引游客的不仅有生态美景、游乐体验,还有江水安澜的故事和伟大的抗洪精神。

地下宝塔、地上悬河,荆江自古区位险要

“大家好,这就是地下奇塔——万寿宝塔。”春风中,大堤上,讲解员杨竹带领游客走到始建于明代的万寿宝塔前进行讲解。见到宝塔第一层竟深埋于地下,游客纷纷称奇,拿出手机拍照。

“是不是地面沉降导致的?”有游客问。“不,宝塔的位置一直没变,它曾是荆州城的最高处,由于历史的洗礼和河床的抬高,塔底现在已经比地面低7米多。”杨竹笑着揭开谜底。

荆江自古区位险要。荆江河段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域而得名。以藕池口为分界线,荆江分为上下两段,下荆江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由于河道弯曲,洪水宣泄不畅,泥沙淤积使长江水位高于两岸地面,下荆江成为“地上悬河”,历史上水患频发。

游客来到观音矶头,极目远眺。水天一色中,荆州长江大桥横跨两岸,正是最佳打卡点。在导游的提醒下,游客向下扫视,发现一处特殊“景观”——“观音矶历史最高水位水痕”:一道红线标注45.22米,是1998年8月17日9时的水痕;一道红线标注44.67米,是1954年8月7日17时的水痕。

1998年和1954年,这是镌刻在荆江抗洪史上两道最深的印记。

将防洪功能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

沿着荆江大堤,自万寿园向南前行1000米左右,便是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九八抗洪纪念碑。两处地标掩映在园林景观中,面向长江,无声地讲述着两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是一座13米高的塔形花岗岩建筑物,它的下方,有一幅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浮雕肖像,其中扛锄头的妇女原型名叫辛志英。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修建时,年仅19岁的辛志英在工地创造出“鹞子翻身碎石法”,让碎石工作效率成倍提高。30万军民高昂的建设热情,创造了75天建成荆江分洪工程的奇迹。1954年,长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3次开闸泄洪,有效降低沙市(现荆州市沙市区)水位0.96米,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群众的安全。

九八抗洪纪念碑基座长19.98米,宽2.785米,基座上方是一组军民携手抗洪的铸铜雕像……站在纪念碑前,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纪委书记马爱军回忆:“1998年我在武警部队服役,和战友一起参与了抗洪抢险。我们曾经跳下水,结成人墙,代替堤坝承受浪涛的冲击;我们曾经用双手和铁锨,将巨石抛入江中加固堤坝,战士们的手变得血肉模糊……”

“现在再上荆江大堤,大堤变得更高、更坚固,这里的风景也更美了,真是太欣慰了。”马爱军说。

近年来,为了将防洪功能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在荆江两岸种植护堤林5162公顷,打造了36处堤防小景。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前的双层防洪墙之间种上了灌木;不少路段的防洪墙外围还建设了步行栈道,方便游客观赏江景、休闲健身。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常年派人清理杂草,管护树木,保持大堤的美观和植被的健康。此外,荆州市还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综合多部门力量对大堤进行日常巡护。在长江岸线管理员的实时管理下,乱扔垃圾、毁坏林木等问题得到及时制止和整改。

生态修复激活文旅融合新业态

碧绿的草坪上,孩子们正追逐嬉戏,五彩的风筝飞上天空;开阔的足球场、篮球场上,人们挥汗如雨,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面向开阔的江面,不少市民游客手捧咖啡欣赏晚霞,或在充满年代感的老建筑前拍照打卡。荆江畔的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已成为当地知名景点,是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24年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

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原来是一片废弃厂房、棚户区,历史建筑也破败不堪。经过改造升级,老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和主题公园、餐饮休闲场所等,户外大草坪被打造成露营基地、体育公园等。“现在的洋码头真漂亮,天气好的节假日,我一天就能卖出上百只风筝。”荆州本地居民陈吉东不仅见证着居住环境越来越美,而且在洋码头做起了小生意。

“险在荆江”如何变成“美在荆江”?在沙市洋码头文创园的大美荆江生态文明展示馆,人们从参观研学中可以找到答案。“1998年以后,荆江大堤再也没有遭遇过那样严重的险情。并不是洪水变小了,比如,2020年我们就遭遇过超过1998年的降雨和洪水——由于三峡工程发挥了巨大的拦洪削峰功能,以及国家多次投资进行荆江大堤加固,现在的荆江大堤抵御洪水的能力增强了。”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防洪科科长陈永华说。

为推进长江大保护,荆州市近年来共梳理“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76家,关停并拆除340处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通过河道清淤、岸线整治、生态修复,荆江大堤沿线如今水清岸绿,“美在荆江”成为崭新名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5日 15 版)

  • 相关阅读
  • 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重点领域公共资源交易腐败典型案例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深化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政商勾连腐败,营造公平竞争的清朗环境,省纪委监委对6起重点领域公共资源交易腐败典型案例予以公开通报。  ...

    时间:03-25
  •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原总经理助理何庆柱被查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南航集团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原总经理助理何庆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南航集团纪检监察组和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

    时间:03-25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齐同生决定逮捕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齐同生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齐同生作出逮捕决定...

    时间:03-25
  • 为生命编写“细胞家谱”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启动建设

      今天(25日),“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这一装置有望将人体每一个细胞的全生命周期动态演化过程进行数字化刻画,探索生命奥秘,打造研究人类发育、...

    时间:03-25
  • 文化活力迸发奏响“春之声”

      开栏的话:  大河奔涌处,文明孕千年;山川纵横间,精神铸脊梁。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文化强国建设春潮激荡。新华社开设“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栏目。调研第一阶段,记者走进山西、安徽、江西...

    时间:03-25
  • 以报国情怀守护中华文脉

      3月19日,张新科手捧鲜花,走进三秦楷模发布厅。  今年初,张新科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优秀代表,获得陕西省第九批“三秦楷模”称号。  “我愿踵武前贤,求真创新,努力宣传《史记...

    时间:03-25
  •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有新部署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唐健辉)记者24日从国家民委获悉,近日国家民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项目管理的通知,就支持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

    时间:03-25
  • 中柬专家学者共话中柬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本报曼谷3月24日电 (记者章念生、白元琪)金边消息:第四届中柬智库高端论坛24日在柬埔寨金边市开幕,论坛主题为“钻石合作框架: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来自中柬智库和学...

    时间:03-25
  • 生态蓝湾 活力海岸(深阅读·建设美丽海湾)

      图为山东烟台八角湾金沙滩景区。  烟台黄渤海新区工委宣传群团部供图"> 图为山东烟台八角湾金沙滩景区。 烟台黄渤海新区工委宣传群团部供图 潮水退去,3月的烟台八角湾好热闹。...

    时间:03-25
  • 站在桥上看见中国(人民论坛)

    前段时间,一则外国博主打卡中国桥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中国的桥就是这样的”,这位外国博主流连于各地的桥,惊叹于桥梁的宏伟与精巧,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震撼。 桥,的确是观察中国的一个好窗...

    时间:03-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