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这家农资店,如何做到一天进账20万元(身边的经济故事·账本里的春耕变化)

2025-04-09 08:3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吴所惧在展示良种玉米。

  本报记者 门杰伟摄

">

  吴所惧在展示良种玉米。
  本报记者 门杰伟摄

  晌午,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朝阳村的村道旁,农资店经营者吴所惧送走上午最后一批购买农资的顾客,拿出账本算起了收支情况。

  开店至今近30个年头,吴所惧家农资店的销售范围涵盖周边20多个村屯,2000多公顷的耕地。每年春耕时,2个600多平方米的仓库内,化肥、种子、农药等各类农资摆得满满当当。

  走进店面,一袋袋化肥靠墙堆起。“化肥热销期,每天能卖出60吨左右。”吴所惧翻找账本中的记录,“最多的一天卖了1596袋化肥,进账207480元。3月到4月是一年中的旺季,预计化肥总销量能有3000吨左右,进账近1000万元。”

  “目前,稳定性肥料等新型增效肥料的销售占比达八成以上,且连年提升。”吴所惧说起了化肥销售市场的变化。前些年,当地农民选用的多是普通肥料,肥料利用效率低,还需要多次追肥,对环境也有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的应用,稳定性肥料愈发受农户欢迎。“肥效长,全年只用施一次,还能改良土壤,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绿色农资可以更好地保护黑土地。”吴所惧说,一袋稳定性肥料的价格约130元,较传统肥料贵10元左右,但施肥效果更好,是目前主要的进货品类。

  还有一个新变化,农民对肥料中各类元素配比的要求更精准。“春节一过,农技人员会免费对各乡镇的土壤样本检测,为土地‘号脉开方’。”吴所惧的进货账本里,元素配比各异的稳定性肥料有八九种,“因地施肥,精准施肥,每亩所用化肥更少了。”

  每亩化肥用量少了,会不会影响店里的生意?说话间,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上午到各村屯运送肥料的货车开回店里。“我们店主营新型增效肥料,整体需求提升了,现在越卖越好。特别是大客户、大订单越来越多。”吴所惧说,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不少合作社、联合社一次订购一车乃至数车肥料。

  “一车肥料就有35吨、850袋左右化肥,至少能覆盖500亩的耕地。”吴所惧介绍,推算今年合作社购买的化肥预计能提升到1000吨左右,占全部销量约1/3。这些年来,为更好适应市场新需求,他跟种植大户们合作,化肥不进仓库,直接从厂家拉到地头。“每袋化肥便宜2元钱,我也省了入库管理的成本,规模经营让我们两边都受益。”

  化肥销售稳中有增的同时,吴所惧预估有机肥最多只能卖60吨。

  有机肥为啥卖得不好?“政府都给俺们准备好啦。”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国介绍,宁江区为持续推进黑土地耕地质量提升,运用2024年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集中连片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为农户购买有机肥、提供施肥服务。据了解,宁江区总共有6.1万亩的耕地享受了该项政策。

  种子卖得咋样?“现在销量少,上午卖了不到10袋,销量都集中在几个月前。”吴所惧说,种子这一“芯片”愈发受到农民重视。去年秋收时,吴所惧牵头举办了一场粮食高产竞赛,邀请十里八乡的种植大户前来参赛、观赛,现场评产量、当天下订单。一些高产高质品种,在去年秋天就卖出去7000多袋,占春耕前种子总销量的约50%。

  相比新型增效肥料、优质种子,店里的农药区域冷清不少,整个上午都无人问津。“今年春耕以来,除草剂等农药的销售同比下降两成。”吴所惧说,如今区里组织无人机飞防等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合理、适量使用农药,优质种子也有了更强的抗病抗害特性。

  午饭过后,农资店里又热闹起来。“化肥、种子还得继续进货,新技术也得跟踪了解。农业现代化的春风拂面,未来新变化多着呢,得提前适应!”合上账本,吴所惧起身迎向顾客……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9日 10 版)

  • 相关阅读
  • 房地产市场延续回稳态势(产经观察)

      客户在北京某处新房项目参观样板房。  刘美晗摄  资料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  客户在北京某处新房项目参观样板房。  刘美晗摄  资料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04-09
  • 为企业轻装上阵保驾护航(观象台)

      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目的就在于扎紧制度“笼子”,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切实遏制违规收费现象      有单位以应急演练费、...

    时间:04-09
  • 这台盾构机,可以竖着挖(新视点)

      图为“逐梦号”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作业示意图。  中铁装备供图">  图为“逐梦号”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作业示意图。  中铁装备供图  日前,国内首台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逐梦号...

    时间:04-09
  • 青春同行 续写友谊新篇章(在中国·看中国)

      意大利青年在比亚迪西安工厂参观。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意大利青年在比亚迪西安工厂参观。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意大利青年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张...

    时间:04-09
  • 让群众“身后事”办得更省心更文明(民生一线)

      殡葬服务事关民生福祉,关乎社会文明,不仅体现对逝者的尊重,更彰显对生者的关怀。  近年来,全国民政系统持续推进惠民殡葬改革,从制度设计到服务升级,从设施建设到观念革新,让殡葬服务这项“身后...

    时间:04-09
  • 为游客留下最美的风景

      图为民警在可升降式执勤平台帮助游客拍照。  孙 斌摄(人民视觉)">  图为民警在可升降式执勤平台帮助游客拍照。  孙 斌摄(人民视觉)  又到一年赏花季,这几天,江苏南京玄武区鸡鸣寺路迎来...

    时间:04-09
  • 从“甲亢哥”直播看中医药文化“破圈”(民生观)

      讲好中医药故事,以开放心态拥抱现代话语体系,让传统智慧与当代科学对话      近期,美国网红主播“甲亢哥”的中国行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获得关注。这名00后博主在四川成都到同仁堂诊疗的经...

    时间:04-09
  • 宁夏规范驻外劳务工作站管理

      本报银川4月8日电 (记者秦瑞杰)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驻外劳务工作站管理办法》,通过规范劳务工作站建设管理,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

    时间:04-09
  • 高速公路上自驾,遇事该找谁?

      “你好,可以打点热水吗?”清明小长假期间,杭千高速富阳收费站,一辆私家车经过收费口时,车主向工作人员发出求助。得知是车内2岁宝宝渴了想喝水,窗口收费员陈路和机动岗工作人员特意将乘客水杯清...

    时间:04-09
  • 政策找人 服务上门

      “县里通过人社部门信息平台直接识别满80岁的老人,不用申请,在家就直接领到了补贴,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家住河北省馆陶县南徐村乡西厂村的李显民老人提起新政策,连连称赞。  过去,年满80周岁...

    时间:04-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