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去过太空,绿肥紫云英本领更强了(春耕进行时)

2025-04-24 08:4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拍摄的柳城镇紫云英花海。

  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摄

">

  3月拍摄的柳城镇紫云英花海。
  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摄

  “航紫5号”的豆荚。

  王键宽摄(人民视觉)

">

  “航紫5号”的豆荚。
  王键宽摄(人民视觉)

  “航紫5号”根系的根瘤。

  王键宽摄(人民视觉)

">

  “航紫5号”根系的根瘤。
  王键宽摄(人民视觉)

  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农场的西南部,2000亩的紫云英进入结荚期,田地里满是黑色的成熟荚果。

  “这是‘航紫5号’,现在进入最佳收获期。”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键宽摘下一个,细细察看,荚中的籽将用于下一季繁种,延续绿肥生产。

  通过无人驾驶旋耕机打地压青,紫云英被翻耕入土,一场神奇的生命接力将在土壤深处诞生。放眼望去,这块土地即将萌发新的生机。

  有着“中国绿肥之王”美誉的紫云英,就像是田间的氮肥“工厂”。据记载,中国种植紫云英作绿肥的历史可追溯至魏晋时期。

  紫云英属于豆科,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将游离的氮元素转化为作物需要的养分。“每公顷可固氮75—150公斤,达到‘以地养地’的效果。压青后自然腐熟速度快,肥田效果好。”王键宽说,将紫云英与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等作物配合种植,可显著提升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还能增加土壤有机物,化解一些地方因化肥施用过多出现的土壤板结问题。

  不仅根系能固氮,紫云英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河源引导农户在紫云英田上养蜂并酿制“紫蜜”,许多柳城镇周边村民养殖的蜜蜂,飞到这片紫云英田里采蜜。“看到它们产蜜量这么大,明年我们也考虑养蜂。”王键宽说。

  为何叫“航紫”?

  柳城镇的这片紫云英,有着独特的太空基因。这要从“粤肥2号”说起。“粤肥2号”是上世纪60年代在广东东莞单株繁殖的紫云英品种。“使用时间长了,品种自然抗性下降,需要寻求一个能替代的升级品种。”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日强说。

  2021年,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河源成立创新研究院,选送作物品种进行航天育种试验,王键宽是团队负责人之一。同年10月,“粤肥2号”的1300粒种子被密封在透明袋中,搭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上了太空。

  “太空遨游之后,种子基因产生变化。”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源创新研究院院长郭涛说,我们从育种的角度,把优质的基因变化予以保留,并将种子的优质性状保持三代以上,形成稳定品种。

  2022年6月中旬,在太空遨游了183天的紫云英种子被移交至河源。数据采集,田间试验,实验室观测……经过两年攻关,河源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6个早熟、高产、耐逆新品系,成功实现了中国绿肥作物航天育种技术零的突破,其中,“航紫1号”和“航紫5号”已经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价值——

  “航紫1号”,萌发率提升7%,鲜草亩产突破2000公斤,春节前开花、耐旱性强、管理粗放,是适合在广东大规模种植的早熟优良品种;

  “航紫5号”,鲜草亩产达2500—3000公斤,高产示范片亩产达500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20%以上,已计划纳入国家绿肥推广目录。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王键宽说,同普通紫云英相比,“航天紫云英”固氮增肥效果更好、产量更高,还能吸附重金属,使稻田化肥使用量每亩减少25%—30%,稻米品质提升1个等级。配合无人机飞播、微生物菌剂等技术,构建起“太空基因+智能农机+生态修复”的立体改良体系,每亩增收预计超300元。

  东源县蓝口镇的种植大户张伟萍以前没有种过紫云英,去年开始尝试种植“航紫5号”,他算了笔账:“田里翻压‘航天紫云英’后,每亩地少用复合肥10—20斤,稻米品质还提升了。算下来,每亩至少增加200元收益。”张伟萍心里盘算着,未来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优化技术,发展农旅融合,不断提升效益。

  据悉,2024年,河源冬种紫云英扩增至7.5万多亩,其中“航天紫云英”达3100亩。每年盛花期,当地策划主题摄影比赛和集体婚礼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打卡、采风。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4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锐评|“由美国定规矩”?这算什么规矩!

    “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否则无法同美做生意。若不同美达成协议,就按美方说的办,美国才是定规矩的一方。”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

    时间:04-24
  • 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发表致辞

      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

    时间:04-24
  • 读书与“下笔”(人民论坛)

    杜甫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一生留下1400余首诗歌,之所以观世“一览众山小”,下笔“语不惊人死不休”,都离不开他涉猎广泛、学富五车。有学者考据发现,杜诗用典涉及的经典就有100多部...

    时间:04-24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4月24日出征太空

      版式设计:张丹峰"> 版式设计:张丹峰   陈冬"> 陈冬   陈中瑞"> 陈中瑞   王杰"> 王杰 4月23日上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

    时间:04-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于2025年4月22日至24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会谈,高度评价建交33年来中阿关系...

    时间:04-24
  •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4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出品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经验,深...

    时间:04-24
  • 我国已累计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472项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王政、刘温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

    时间:04-24
  • 科普新问题,立法咋回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图①: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吉庆小学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制作航天主题作品。  周 强摄(人民视觉)  图②: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内,学生正在学习科学知识。  赵 明摄(人民视觉...

    时间:04-24
  • 1971个“司机之家”接入货运平台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韩鑫)“司机之家”建设又有新进展。4月22日,在交通运输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导下,一个集合了“司机之家”位置查询、实景图片和服务清单等便利司机的服务功能在货运平台上...

    时间:04-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