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民族呐喊的抗战强音(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2025-04-27 08:4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一

">

  图一

  图为“星火归聚:现代版画会与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展厅一景。

  广州美术学院供图

">

  图为“星火归聚:现代版画会与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展厅一景。
  广州美术学院供图

  美术创作如何凝聚民族精神力量?近期,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一场小而美的展览——“星火归聚:现代版画会与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通过一件件作品与文献,缓缓拉开抗战美术的序幕,带领观众回到新兴木刻运动蓬勃兴起的年代。

  90年前,1935年5月,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年底,青年版画家李桦的木刻作品《怒吼吧!中国》(见图一)问世,并于次年参加由广州现代版画会主持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先后在多地巡展。两个形式迥异的艺术作品,传达着一个共同的时代呼声,那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聆听和齐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之际,重温《怒吼吧!中国》这幅经典木刻,格外有意义。因为通过它,我们同样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响。

  在这幅高20厘米、宽约15厘米的木刻里,李桦用粗壮饱满的阳刻线条,有力刻画出一位被缚男子的刚烈挣扎。作品构图简练,造型鲜明,气势夺人。左下角锋利的匕首,在态势上成为被缚者紧绷的手掌的延伸,同时也激发我们作为观看者的一个强烈愿望,那就是希望被蒙住双眼的他,能一举抓到这个武器,我们甚至想要直接告诉他,匕首近在咫尺!

  这幅木刻的艺术效果之一,就是把“观看”或者说“视觉”这个经验问题化了。准确地说,视线被切断了,声音取而代之。从被缚者那大张的口中,我们能够想象甚至听到他愤怒的吼声,体认、感受他激烈的情绪。声音,成为这幅木刻所要刻画和传达的对象。以视觉艺术语言表现非视觉元素,恰是这件作品的创作难度和成功之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李桦的这幅代表作和20世纪初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艺术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在世界各地的艺术青年中激起巨大回响的表现主义运动,是对狂放不羁、赤诚刚烈的现代创造主体的肯定,其精神诉求和呐喊姿态,给众多艺术形式——从木刻到电影,从文学到戏剧再到音乐,带来了崭新的能量和面貌。正是在表现主义风格的木刻里,鲁迅有感于一种“力之美”和新的艺术理念,进而呼吁艺术家们要以刀代笔,在木板上直抒胸臆,横扫追求精致小巧的颓唐之风,为现代中国创造新的大众艺术。

  《怒吼吧!中国》所体现的表现主义美学,其所包含的由“看”向“听”再向“喊”的观念递进,也清晰地反映在这幅作品的标题上。这里被要求放声怒吼的,显然不是画面上已经在大声疾呼的男子,而恰恰是画前的观众;浑身赤裸、双眼被蒙的受难者,也并不能被径直看成是“中国”的具体形象或再现,而是借以唤起民族自觉、自尊、自立的艺术造型和象征。“中国”在这里并不是写实意义上的呈现,而是一个需要被唤醒,需要以自己的声音和行动来确认集体存在、展现新面貌的命运共同体。

  自20世纪初,“唤醒中国”作为一个激动人心的主题和愿景,就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上世纪20年代初给这个主题命名的是铁捷克,一位曾在中国教书、游历的苏联剧作家。他创作的话剧《怒吼吧,中国!》于1926年在莫斯科首演,随后在全球多地演出。有感于这部剧作的巨大冲击力,剧作家田汉当时就提出中国人不仅要自己来演《怒吼吧,中国!》,更要创造出自己的“叫喊的艺术”!

  在一个更宽广的历史背景里,木刻《怒吼吧!中国》高度概括了一个大的时代变迁,即五四时期充满焦灼和惶惑的个人“呐喊”,到20世纪30年代成为日益高涨的民族“怒吼”。伴随或者说推动着这个时代变迁的,是新的声音经验与听觉想象,是新的大众文化。于上世纪30年代迅速兴起、具有强大政治动员力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便是这种新的大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而当时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歌曲,就是1935年随着电影而诞生并广泛传播的《义勇军进行曲》。

  《怒吼吧!中国》不仅表现、记录、奏响历史强音,更要求我们从静态的观看者转为积极的发声者、呼喊者。从文学到绘画,从日报到期刊,从留声机到无线电,现代的传播媒介和技术塑造了现代中国人视觉和听觉的环境及经验。“怒吼吧!中国”,作为反侵略反压迫的集中表达,也作为一个集合多种媒体的文化事件,将不断回荡在我们耳畔,成为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7日 08 版)

  • 相关阅读
  • 当画法遇上算法

      图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海报。">  图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海报。  正如19世纪摄影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图像时代的到...

    时间:04-27
  • 太空美术演绎极致浪漫

      今年4月24日,我们迎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尽管人类借助航天科技探索太空不过数十年,但艺术家们畅想地外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已出现绘制于建筑和各类器物上的星图,西方文艺复兴以...

    时间:04-27
  • 劳动美学回归生命体验(艺坛走笔)

      在礼赞劳动、致敬劳动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各类劳动主题美术作品展汇聚馆藏经典、当代新作,以劳动者形象为主体,铺展一幅热烈壮美的劳动画卷,引人思考劳动美学的深度与广度...

    时间:04-27
  • 清理河道 扮靓乡村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罗家地村,青年党员志愿者在村河道清理杂物垃圾、打捞河面漂浮物。   陈海伟摄(人民视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7日 05 版)...

    时间:04-27
  • 不该吃的饭不吃(金台潮声·作风建设系列谈⑤)

      “五一”假期临近,家庭和亲朋好友之间,难免有些聚餐。哪些能去、哪些不能去,在哪吃、吃什么,党员干部应心明眼亮。  一日三餐,本是生活常事。然而,在有些场合,饭局的醉翁之意不在“饭”,而在“局...

    时间:04-27
  • 整治物业管理乱象,靶向发力(前沿观察·清风正气在身边⑤)

      “维修资金使用、共有资金管理、企业信用信息……小区物业情况一目了然!”掏出手机,登录“成都智慧物业”小程序,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香城丽园小区的林友功乐呵呵地说。  过去,在物业管理...

    时间:04-27
  • 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王珂)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2项重点举措。   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方面,首先是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鼓励家...

    时间:04-27
  • 十七条举措促青年就业创业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邱超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时间:04-27
  • 稳,开局良好看信心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

    时间:04-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