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

2025-05-08 06:06:00

来源:人民日报

  汩汩泉水从出水壁涌出,流向下方水渠,渠内水波荡漾,水草摇曳,引得游人驻足拍照。

  “这水就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索村村民赵金生听说难老泉复涌的消息,专程赶到太原晋祠,一睹泉水新貌。

  上世纪90年代,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等原因,难老泉这座“三晋第一泉”断流。近年来,太原市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恢复措施,难老泉再度出水,如今水位已升至30多年来最高水平。

  断流:从引水灌溉到人工维续

  赵金生家里存着一张拍摄于30年前的照片:难老泉干涸的水渠里,裸露着一块块花白的鹅卵石,周围一片萧瑟。古泉盛景不再,成为许多当地人为之惋惜的记忆。

  千年古祠太原晋祠内,八角亭下有圆井一口,便是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主泉眼。作为晋水的重要源头组成,难老泉得名于《诗经》中的“永锡难老”一句,取生生不息之意。

  晋祠供水管理中心主任闫文生,1985年就进入晋祠灌区管理处工作。那时候,难老泉的水量大,顺着密布的管网从晋祠流出,浇灌着周围3万多亩的农田,也承担着附近工业供水的职责。

  后来,因为地表水渗漏补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采煤排水破坏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等原因,泉水补给水量逐渐减少。

  “上世纪80年代,西山被大规模开发,各种矿有200多个,采矿排水量很大,严重破坏了岩溶水资源。”太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水资源科科长张雪梅介绍,流淌千年的难老泉在1994年断流,此后地下水位还以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持续下降,直至2008年降至最低水位——距泉口27米多。

  在市民要求下,晋祠在难老泉附近打了一口井,建起供水泵站,通过人工供水的小循环方式,维持难老泉景观。

  2002年,为涵养水源,太原市又在东庄营附近打井,从远处引水到晋祠。“引来的水都是浅层水,水质偏黄,每年有沙土沉积,还得专门清淤。”闫文生说,大家一直期盼着晋祠能早日用上真正的难老泉水。

  治理:实施关井压采、水源置换

  今年初,闫文生亲手打开了堵塞多年的泉口。“终于等到了难老泉‘自力更生’的这一天。”

  20多年来,为了维系人工景观用水,难老泉大大小小的泉口都被防渗布封住。如今,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泉水自然水量已经达到比人工供水更好的效果,太原市决定打开主泉口和部分小泉口,关闭人工供水的泵房。

  “我是太原本地人,小时候常来难老泉玩,周围的村民也在这里取水、洗衣。”张雪梅说,难老泉的复涌让大家找回了从前的记忆,这一结果的实现,背后有着诸多不易。

  2006年至2014年,太原对西山煤矿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275座煤矿整合为53座,吨煤排水量减少为0.65立方米,泉域水生态持续改善。难老泉附近的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相继搬迁,对岩溶地下水的开采相应减少。2018年,太原对泉域内重点保护区煤矿综合整治,重新划定采矿范围,确保矿井采掘不进入泉域重点保护区,同时严格管控地下水,在用水管理、取水许可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此后多年间,太原实施了15项集中连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工程,地下水开采量从20年前的4.51亿立方米减少到2024年的1.85亿立方米。此外,汾河二库蓄水位抬升等多项措施的实施,扩大了岩溶地层的浸润面积,加大了对泉域入渗的补给量。

  种种努力下,难老泉在2023年5月首次自然出流,当年出流天数累计133天。截至目前,晋祠泉监测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7米,创复流以来新高。“这是太原下决心治理地下水超采、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果。”张雪梅表示。

  期盼:继续生态修复,泉水永奔流

  “这几百年来,晋祠周边都被称为山西的‘小江南’。”闫文生说,古人还给难老泉写了诗:“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得益于难老泉一带的水土,晋祠大米晶莹饱满,远近闻名。但难老泉断流后,水稻种植大规模减少,许多农民改种了玉米。有的农民还在坚持种水稻,可是用水成本也是个问题。

  2024年,难老泉出流天数达273天,出流量达到每秒0.15立方米,合计每天1.3万立方米,创出流以来新高。难老泉的再次涌流,让附近村民三天两头就来找闫文生打听:“咱的‘晋祠大米’,啥时候能重新用上难老泉的水?”

  “快了,快了。”闫文生说,泉水既流向景区外的公园景观,也流向附近的村庄,“把荒废的渠给修好,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恢复生态的努力仍在接续。为保护好、恢复好全省19处岩溶大泉,山西修订了地方性法规《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规定在泉域保护范围内,应控制地下水开采利用,限制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的建设项目;对破坏岩溶地下水系统、危及岩溶地下水续存的采矿活动实行限采、停采或封闭矿井等措施。

  同时,山西坚持“一泉一策”,为各处岩溶大泉量身定制了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计划在2021年至2023年已压采地下水2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在2025年再压采0.8亿立方米,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面对难老泉,站在与昔日相同的位置,赵金生举起手机,拍下了新照片,“难老泉,希望好好流下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8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全国春播迎高峰 智能化装备助各地粮食生产

      眼下,全国春播迎来高峰,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各地多措并举,做好田间管理,为粮食稳产奠定基础。  东北地区已春播粮食近1亿亩 完成超两成  目前,东北地区已春播粮食近1亿亩,完成超两成。黑龙江今年大力推广高性...

    时间:05-08
  • 长城在村中,村伴长城边(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图①: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  图②:摄影爱好者在锥子山长城拍摄。">  图①: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  图②:摄影爱好者在锥子山长城拍摄。  图③:安静的西沟村一隅。  图④:西沟村村民家的藤...

    时间:05-08
  • 长城在村中,村伴长城边(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图①: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  图②:摄影爱好者在锥子山长城拍摄。">  图①: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  图②:摄影爱好者在锥子山长城拍摄。  图③:安静的西沟村一隅。  图④:西沟村村民家的藤...

    时间:05-08
  • 我国取证救护员达1800多万人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申少铁)“全国红十字系统培训取证救护员1800多万人,在学校、交通场站、景区等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8.3万余台。”在7日举行的中国红十字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红...

    时间:05-08
  • “就业在线”平台促进供需对接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日前,“就业在线”平台开展2025年民营企业服务月线上招聘求职服务活动,助力民营企业招聘和广大劳动者就业。  据介绍,活动期间,“就...

    时间:05-08
  • 一张跨越时空的“船票”

      邓石珍藏的1953年的胸标。">  邓石珍藏的1953年的胸标。  新一代沂蒙山舰官兵与邓石(右)互敬军礼。  以上图片均为孙巍摄">  新一代沂蒙山舰官兵与邓石(右)互敬军礼。  以上图片均为孙...

    时间:05-08
  • 在途车辆增多 拥堵指数反降

      《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河北省石家庄市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8%,下降幅度排名第二。石家庄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万辆,去年12月日均在途177万辆,同比上...

    时间:05-08
  • 当聋哑骑手无声求助120……

      5月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家医院,聋哑外卖骑手李昊(化名)正在住院治疗。此前骨折的右侧腓骨、左侧肋骨恢复良好,他可以下地走路了。回顾自己拨打120后及时获救的经历,李昊竖起大拇指给调度...

    时间:05-08
  • “就业在线”平台促进供需对接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日前,“就业在线”平台开展2025年民营企业服务月线上招聘求职服务活动,助力民营企业招聘和广大劳动者就业。  据介绍,活动期间,“就...

    时间:05-08
  • 在途车辆增多 拥堵指数反降

      《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河北省石家庄市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8%,下降幅度排名第二。石家庄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万辆,去年12月日均在途177万辆,同比上...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