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

2025-05-08 06:06:00

来源:人民日报

  汩汩泉水从出水壁涌出,流向下方水渠,渠内水波荡漾,水草摇曳,引得游人驻足拍照。

  “这水就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索村村民赵金生听说难老泉复涌的消息,专程赶到太原晋祠,一睹泉水新貌。

  上世纪90年代,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等原因,难老泉这座“三晋第一泉”断流。近年来,太原市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恢复措施,难老泉再度出水,如今水位已升至30多年来最高水平。

  断流:从引水灌溉到人工维续

  赵金生家里存着一张拍摄于30年前的照片:难老泉干涸的水渠里,裸露着一块块花白的鹅卵石,周围一片萧瑟。古泉盛景不再,成为许多当地人为之惋惜的记忆。

  千年古祠太原晋祠内,八角亭下有圆井一口,便是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主泉眼。作为晋水的重要源头组成,难老泉得名于《诗经》中的“永锡难老”一句,取生生不息之意。

  晋祠供水管理中心主任闫文生,1985年就进入晋祠灌区管理处工作。那时候,难老泉的水量大,顺着密布的管网从晋祠流出,浇灌着周围3万多亩的农田,也承担着附近工业供水的职责。

  后来,因为地表水渗漏补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采煤排水破坏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等原因,泉水补给水量逐渐减少。

  “上世纪80年代,西山被大规模开发,各种矿有200多个,采矿排水量很大,严重破坏了岩溶水资源。”太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水资源科科长张雪梅介绍,流淌千年的难老泉在1994年断流,此后地下水位还以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持续下降,直至2008年降至最低水位——距泉口27米多。

  在市民要求下,晋祠在难老泉附近打了一口井,建起供水泵站,通过人工供水的小循环方式,维持难老泉景观。

  2002年,为涵养水源,太原市又在东庄营附近打井,从远处引水到晋祠。“引来的水都是浅层水,水质偏黄,每年有沙土沉积,还得专门清淤。”闫文生说,大家一直期盼着晋祠能早日用上真正的难老泉水。

  治理:实施关井压采、水源置换

  今年初,闫文生亲手打开了堵塞多年的泉口。“终于等到了难老泉‘自力更生’的这一天。”

  20多年来,为了维系人工景观用水,难老泉大大小小的泉口都被防渗布封住。如今,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泉水自然水量已经达到比人工供水更好的效果,太原市决定打开主泉口和部分小泉口,关闭人工供水的泵房。

  “我是太原本地人,小时候常来难老泉玩,周围的村民也在这里取水、洗衣。”张雪梅说,难老泉的复涌让大家找回了从前的记忆,这一结果的实现,背后有着诸多不易。

  2006年至2014年,太原对西山煤矿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275座煤矿整合为53座,吨煤排水量减少为0.65立方米,泉域水生态持续改善。难老泉附近的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相继搬迁,对岩溶地下水的开采相应减少。2018年,太原对泉域内重点保护区煤矿综合整治,重新划定采矿范围,确保矿井采掘不进入泉域重点保护区,同时严格管控地下水,在用水管理、取水许可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此后多年间,太原实施了15项集中连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工程,地下水开采量从20年前的4.51亿立方米减少到2024年的1.85亿立方米。此外,汾河二库蓄水位抬升等多项措施的实施,扩大了岩溶地层的浸润面积,加大了对泉域入渗的补给量。

  种种努力下,难老泉在2023年5月首次自然出流,当年出流天数累计133天。截至目前,晋祠泉监测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7米,创复流以来新高。“这是太原下决心治理地下水超采、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果。”张雪梅表示。

  期盼:继续生态修复,泉水永奔流

  “这几百年来,晋祠周边都被称为山西的‘小江南’。”闫文生说,古人还给难老泉写了诗:“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得益于难老泉一带的水土,晋祠大米晶莹饱满,远近闻名。但难老泉断流后,水稻种植大规模减少,许多农民改种了玉米。有的农民还在坚持种水稻,可是用水成本也是个问题。

  2024年,难老泉出流天数达273天,出流量达到每秒0.15立方米,合计每天1.3万立方米,创出流以来新高。难老泉的再次涌流,让附近村民三天两头就来找闫文生打听:“咱的‘晋祠大米’,啥时候能重新用上难老泉的水?”

  “快了,快了。”闫文生说,泉水既流向景区外的公园景观,也流向附近的村庄,“把荒废的渠给修好,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恢复生态的努力仍在接续。为保护好、恢复好全省19处岩溶大泉,山西修订了地方性法规《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规定在泉域保护范围内,应控制地下水开采利用,限制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的建设项目;对破坏岩溶地下水系统、危及岩溶地下水续存的采矿活动实行限采、停采或封闭矿井等措施。

  同时,山西坚持“一泉一策”,为各处岩溶大泉量身定制了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计划在2021年至2023年已压采地下水2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在2025年再压采0.8亿立方米,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面对难老泉,站在与昔日相同的位置,赵金生举起手机,拍下了新照片,“难老泉,希望好好流下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8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中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国际法权威、生物安全、投资保

      新华社快讯:中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国际法权威、生物安全、投资保护、数字经济、检疫、电影合作等领域。...

    时间:05-08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军事医学研讨会将在中国西安举办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8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据他介绍,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军事医学研讨会将在中国西安举办。  张晓刚表示,5月13日至14日,中国国防部将在西安举办2025年...

    时间:05-08
  • 台湾写真:邓丽君逝世30年:熟悉的旋律 思念的花海

      中新社新北5月8日电 题:邓丽君逝世30年:熟悉的旋律 思念的花海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30周年的日子。位于台湾新北的金宝山筠园墓地,再一次响起《月亮代表我的心》旋律。  来自台湾、香港、...

    时间:05-08
  • 《自然》系列期刊2026年将增加健康、传感两本新刊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科研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5月8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其旗下《自然》系列期刊将在2026年1月推出《自然-健康》(Nature Health)和《自然-传感》(Nature S...

    时间:05-08
  • 中国国防部:奉劝有关国家不要引狼入室、甘当棋子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8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他表示,奉劝有关国家不要引狼入室、甘当棋子,破坏亚太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  当天有记者问,据报道,菲美“肩并肩”军演期间,...

    时间:05-08
  • 从珠穆朗玛到南麂列岛 中国现有34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获悉,截至2025年3月,中国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生物圈保护区共有34家,包括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生物圈保护区——珠穆朗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

    时间:05-08
  • 中柬两军将举行“金龙-2025”联合演习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8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他介绍说,5月中下旬,中柬两军将在柬举行“金龙-2025”联合演习,以联合反恐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为课题,区分海空、陆空方向组织,...

    时间:05-08
  • 中国国防部:敦促北约多检视自身问题而非甩锅推责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李纯)“我们敦促北约多检视自身问题,而不是无中生有、甩锅推责。”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8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时如是指出。  当天有记者问,北约近日发布年度报告称,中国已成...

    时间:05-08
  • 台军首次实弹试射“海马斯”火箭炮,为何选在此时?

      中新网5月8日电(燕新台)岛内多家媒体消息称,台军方向美采购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以下简称“海马斯”系统),预计下周将在台军九鹏基地进行首次在台实弹试射。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陆军发布的射击通报显示...

    时间:05-08
  • (台海观澜)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掀热潮

      中新社福州5月8日电 (记者 龙敏)继春节假期之后,福建居民“五一”假期赴金门旅游热度再创新高。  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负责人苏美祥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的恢复与升温是两岸...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