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把“幸福草”带到更多地方(绿水青山守护者)

2025-05-09 05:47:00

来源:人民日报

  林冬梅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的菌草防风固沙基地。

  林良辉摄

">

  林冬梅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的菌草防风固沙基地。
  林良辉摄

  核心阅读

  从国内到国际,把菌草技术及减贫经验推广到107个国家;从食用菌转向草,坚持试验助力沙漠变绿洲;探索菌草的多领域应用,带动越来越多人投身菌草事业……与菌草结缘20多年,林冬梅热爱菌草事业,用实际行动为菌草事业发展传承贡献力量。

  

  “我们团队到马来亚大学访问交流并签署合作备忘录,将通过培训示范、开设菌草学课程、加入联合国菌草项目等方式,推动菌草技术在马来西亚的创新和应用。”前不久,刚从马来西亚回来的林冬梅,来不及休息,又投入到录制联合国菌草项目英文教学视频的工作中。

  今年50岁的林冬梅,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副院长。去年一年,林冬梅六成时间都在外奔波。“越来越多的国家从菌草技术中获益,我们也要继续提升技术水平。”她说。

  “菌草技术及减贫经验已经推广到107个国家”

  上世纪80年代,林冬梅的父亲、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发明了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菌草技术,并将其推广到国内很多地区,菌草成为助力脱贫的“致富草”“幸福草”。与此同时,随着菌草援外工作的开展,菌草也带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增收。

  从小学起,林冬梅就对父亲的研究领域产生兴趣。

  “严格来说,我的第一份‘科研’工作,就是每天傍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把各县市的气温记录下来,作为父亲研究食用菌种植的参考数据。”林冬梅说。

  2003年,林冬梅放弃在新加坡的工作,回国加入林占熺团队担任助手,着力推进菌草援外工作。2005年1月,林冬梅随父亲前往南非启动菌草援外项目,负责制定项目整体规划、生产模式与培训文稿等。

  “到了当地我们才知道,当地农民从未吃过蘑菇,更别提用菌草培养食用菌、管理菇场。”林冬梅介绍,她和同事先给当地农民提供做好的菌包,买来固定容量的水桶,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浇水、每次浇几桶水,出菇后再帮忙把蘑菇卖出去。

  此后,推广标准化管理,林冬梅和专家团队设计并推广“10平方米菇场”模式,一步步拆分整个生产环节,总结出最适合当地也最简便的方法,让小农户用10平方米的土地,在一年内产出1.2吨鲜菇。

  “2005年,在南非工作期间,我第一次意识到,菌草技术能改变当地不少贫困人口的命运——学习掌握菌草技术,能增加收入,能把孩子送进学校,能在村里开杂货店,还能买车雇人经营运输,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林冬梅说。

  从一家一户建菇棚示范推广,到创新“菌草技术国别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再到在非洲高校开设菌草学课程,林冬梅37次奔赴非洲,推动国际菌草技术培训及项目落地。“如今,菌草技术及减贫经验已经推广到107个国家。”林冬梅说。

  “看到菌草在沙漠长成绿色屏障,心中无比满足”

  2008年,林冬梅来到福建农林大学工作;2011年12月,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组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随着菌草技术研究的深入,林冬梅建议将研究重点从食用菌转向草,进一步完善菌草科学技术体系。

  “系统选育的巨菌草等菌草根系发达,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丰富,耐旱、耐盐碱,抗逆性强、保水保土,生态治理潜力巨大,产业开发前景广阔。”2013年起,林冬梅跟随父亲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开展种植菌草试验示范。

  “一群南方人来到西北沙漠,确实没有心理准备。”林冬梅说,刚开始在沙漠种菌草时,基地荒无人烟,条件很艰苦。

  不过,更难的还是要在沙漠把菌草种活。

  “沙漠里风大,种下去的菌草刚冒出芽就被风沙打烂,再长起来又被打烂。”林冬梅说,团队成员坚持试验、调整方案,种下的菌草历经多次摧折终于长成丛丛绿色,成功固定流沙,“曾经的遍地沙丘,已经变成一块块绿洲”。

  如今,林冬梅发现自己越来越热爱菌草事业。“看到各国农户用菌草脱贫致富,看到菌草在沙漠长成绿色屏障,心中无比满足。”林冬梅说。

  10多年来,林冬梅及其菌草技术团队已在沿黄9省份与福建、新疆、贵州等省份建立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基地。

  “除了种菌草,我们还在更多领域探索应用”

  在福建农林大学,林冬梅为研究生安排的第一课,都是前往基地认识菌草。她说:“只有在具体场景下观察、操作,才能发现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

  “菌草不仅能以草代木培养菌菇,在防风固沙、土壤增肥方面也有突出成效。”林冬梅说。2017年,来自多所院校的50多名专家学者见证了沙粒微生物及相关成分的改善,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8.97%。

  既然菌草能取得良好生态治理效果,如何激发更多人种植菌草的内生动力?林冬梅继续探索。

  “去年种了30亩巨菌草、200亩青贮玉米喂牛,巨菌草收了15吨,青贮玉米才5吨,今年我种了200亩巨菌草。”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养殖户马文华说。

  “除了种菌草,我们还在更多领域探索应用。”林冬梅说,比如对接下游厂商,探索菌草纤维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目前,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技术团队已有近100人,研究涉及菌草的草种选育、生态治理、栽培食药用菌等领域,越来越多人投身菌草事业。

  采访结束,天色已晚,但林冬梅当日的工作还未结束。走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楼,林冬梅的办公室仍亮着灯,她还在等待前来研讨技术的客人。

  “夏初,壮壮的草秆就像胖胖的娃娃,让人喜爱。”这是林冬梅最近的一则朋友圈,发布于5月6日,配图是办公楼前生长的翠绿菌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数智赋能 南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创新应用

      中新网南宁5月9日电(记者 黄艳梅)记者9日从广西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南宁市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高质量发展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该市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民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时间:05-09
  • 为基因治疗装上“安全导航” 西电团队探索生物医药新赛道

      中新网西安5月9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9日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邓宏章教授团队以创新性非离子递送系统,成功破解“毒性-效率”死锁,为基因治疗装上“安全导航”。  据介绍,在生物医药技术迅...

    时间:05-09
  • 西藏学者新书解码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中新社拉萨5月9日电 (记者 江飞波)西藏藏学研究学者巴桑旺堆9日在拉萨发布《新编吐蕃石刻集》(汉文)、《新编吐蕃碑刻和摩崖石刻》(藏文)以及《藏文史料中的历史地名考释》(藏文)、《清代治藏视域下的西藏贵族兴...

    时间:05-09
  • 跨越山海与时空的“红色之约”

      中新网厦门5月9日电 (杨伏山 陈素蜜)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征程上,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携手合作,谱写一段动人篇章。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共建签约揭牌仪式现...

    时间:05-09
  • 广西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算力枢纽

      中新社南宁5月9日电 (黄艳梅 黄祯光 覃颖知)2025年广西算力联盟会员大会暨智能算力应用大会9日在南宁举行,广西算力调度平台正式对外发布,广西构建中国—东盟算力枢纽取得又一项标志性成果。  广西算力调度平台是...

    时间:05-09
  • 业界代表重庆探讨学科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改革

      中新网重庆5月9日电 (记者 周毅)9日,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四届年会暨“学科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与实践改革论坛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召开,全国26所师范院校、100余所知名中小学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代表...

    时间:05-09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与省市县“三级八方”形成合力深入推进法治协同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 (记者 陈静)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简称: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黄鸿鸿9日表示,面向未来,示范区执委会将协同省市县“三级八方”,深入推进法治协同,打造协同立法的“样板间”,推动重点...

    时间:05-09
  • 借力成渝优质教育 四川广安探索跨省域市域教育协同发展新路径

      中新网成都5月9日电(王爵 王林)9日,2025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安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在四川广安召开。  四川省教育厅、重庆市教委持续深化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支持广安市以“领办帮扶+指导帮助+友...

    时间:05-09
  • 中国红基会:围绕三个主题开展今年“5·8人道公益日”活动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9日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悉,2025年“5·8人道公益日”活动将围绕“红十字天使计划”“红十字博爱家园”“红十字救在身边”三个主题展开。  今年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

    时间:05-09
  • 全国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在南开大学颁发

      中新网天津5月9日电 (记者 孙玲玲)记者9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近日,全国首批35张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在南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正式颁发,根据《天津市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取得该证书的学员可...

    时间:05-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