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钻孔在哪儿,帐篷就搬到哪儿”

2025-05-10 08:2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宽在检查设备。

  受访者供图

">

李宽在检查设备。
受访者供图

“轰隆隆……”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区,钻机轰鸣声中,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探矿工程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宽身穿橘黄外套、头戴安全帽,紧握操作杆,开启向地球深部的又一次“进军”。

常年户外作业,李宽皮肤黝黑,“最近在贵州、重庆、甘肃多地奔波,要是有‘分身术’就好了。”这名90后地质人从钻探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行业骨干,带领团队三年三破全国小口径钻探同类型钻孔钻进效率纪录。

扎根一线10多年,“钻孔在哪儿,帐篷就搬到哪儿”,今年,李宽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2年的大庆油田之行,让李宽印象深刻。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铿锵誓言,叩击着这名钻探工程专业学子的心。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这支队伍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

初入职场,为夯实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李宽主动请缨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时值深秋,在一片枯黄的草原和遮天蔽日的狂沙中,昼夜温差达20摄氏度,李宽裹着棉袄调配防冻泥浆,在钻机的轰鸣中成长起来。

“一开始,看着其他同学生活多姿多彩,我内心曾有些许波动。但当看到前辈们说起找到矿时神采奕奕的样子,我心里就有了底气,也明白了坚守的意义。”施工过程中,李宽和同事潜心研究、认真分析,解决了钻孔缩径、掉块、漏失等多个技术难题。

2016年,李宽带领青年团队驻扎高原,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和氧气浓度不到平原一半的缺氧环境中,因地制宜调整施工技术方案,优化钻井液体系,使用新型的化学凝胶堵漏剂,不仅解决了施工难题,还将泥浆成本降到之前的60%。

“2019年备战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职业技能(钻探)竞赛时,我这个徒弟每天从早上6点练习到第二天凌晨,多种钻具参数倒背如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泽训说,最终,李宽获得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佳绩。

“青年人就要敢拼、敢闯、敢干。”李宽说起最让他振奋的一件事:山东省招远水旺庄矿区曾被澳大利亚某矿业公司勘探,但未发现矿藏,而在我国青年突击队手中,这块矿区重新焕发生机。李宽和同事们创新应用超深孔技术体系,在错综复杂的断裂带中锁定矿脉,仅用一年时间就探获186吨特大型金矿,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从在青海木里地区实现三井地下对接,创造了连续点火23天的纪录,到招远186吨特大型金矿勘探,李宽团队不断刷新行业标杆。他发明的“炮弹式”打捞器、钨基镀层岩心管等设备,极大提升了钻探效率,大大推动了我国深部探矿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李宽没想到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救人性命。2021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接到救援任务后,李宽立刻从野外项目奔赴救援一线,带领团队4天打通救生孔,与被困在井下的矿工取得联系,并输送药品、食物和通信设备,为11名矿工打开生命通道。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下一步,我将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勇当排头兵,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李宽说。

(王朔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0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乌外长:乌方12日起实施至少30天全面无条件停火

      新华社基辅/莫斯科5月10日电(记者李东旭 栾海)乌克兰外交部长瑟比加10日下午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乌方准备自12日起实施至少30天的全面无条件停火。   瑟比加说,乌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在基辅同到访的...

    时间:05-10
  • 乌外长:乌方12日起实施至少30天全面无条件停火

      新华社基辅/莫斯科5月10日电(记者李东旭 栾海)乌克兰外交部长瑟比加10日下午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乌方准备自12日起实施至少30天的全面无条件停火。   瑟比加说,乌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在基辅同到访的...

    时间:05-10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新华社伊斯兰堡/科伦坡5月10日电(记者蒋超 伍岳)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10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意立即停火。同日,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宣布,印度同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   达尔...

    时间:05-10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新华社伊斯兰堡/科伦坡5月10日电(记者蒋超 伍岳)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10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意立即停火。同日,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宣布,印度同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   达尔...

    时间:05-10
  • 希腊驻华大使:希中文明相互影响深远 需在新的基础上展开研究

      中新网重庆5月10日电 (周毅 董炜)10日,以“汇聚古代智慧·启迪未来学人”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希腊文明互鉴研究生论坛在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希腊、巴基斯坦的36名青年学生围绕中国与希腊两大古老文明...

    时间:05-10
  • 以影像记录被湮灭的记忆 蓝博洲冀两岸了解台湾爱国主义历史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 朱贺)“历史不在校园里、课堂上,历史在活生生的民众生活里。”长期从事台湾日据以来反殖民斗争历史研究的台湾作家蓝博洲9日晚在北京说,两岸分隔已久,现阶段如何更好对待史料、遗产,让两岸...

    时间:05-10
  • 中方为何此时同意与美方接触?出于这三个考虑

      5月7日上午,外交部发布消息称,5月9日至12日,中方将访问瑞士,其间将与美方举行会谈。消息一发布,引起大量关注,很多人都在疑惑,为何中方此时选择和美方进行谈判?先来看看随后商务部发言人对这一问题的...

    时间:05-10
  • 中方为何此时同意与美方接触?出于这三个考虑

      5月7日上午,外交部发布消息称,5月9日至12日,中方将访问瑞士,其间将与美方举行会谈。消息一发布,引起大量关注,很多人都在疑惑,为何中方此时选择和美方进行谈判?先来看看随后商务部发言人对这一问题的...

    时间:05-10
  •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布防灾减灾倡议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 张素)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主办的“防灾减灾:全民行动  共护安全”论坛10日在北京举行。  专家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防灾减灾救...

    时间:05-10
  • 学习笔记丨“全面提升中俄关系的高度、维度、韧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时间:05-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